这一仗,解放军仅轻伤1人,台湾却疯狂庆祝大胜,实在是不要脸

本文作者:解放军海军战斗英雄,“海上猛虎艇”第一任副艇长、第二任艇长华克毅

这一仗,解放军仅轻伤1人,台湾却疯狂庆祝大胜,实在是不要脸

华克毅

六十多年前的金门炮战曾震惊世界,“九一海战”是金门炮战期间一次规模较大、战情复杂,十分惨烈的著名战斗。几十年来对它的报道​、评论不少,作为当年海战的亲历者,我时任高速护卫艇556艇(即“海上猛虎艇”)第一任副艇长、第二任艇长,看到网上不少文章所说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除台湾方面说法截然不同​外,就是我们大陆方面的报道文章、专家评论、各种自媒体所写也有较大出入。

一、 “九一海战”与“九二海战”的各称

“九一海战”,是因为战斗开始在北京时间9月1日深夜12点之前而得名。台湾方面所称的“九二海战”(也称料罗湾海战),其实与“九一海战”是同一个战斗,只是因为按当年台湾时间战斗发生在9月2日零时过后,与大陆,相差一个小时。按说,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地理位置都在格林尼治国际天文时间的东八时区,是没有时间差别的。那么一小时的时间误差因何而发生?经我查找有关资料,原来当年台湾实施“日光节约时”,又称夏令时,夏季就比大陆提早了一个小时。由于这原因在台湾就变成战斗发生在9月2日零时过后,而称“九二海战”了。我认为,我们大陆还是称“九一海战”为宜,不应随台湾称“九二海战。另据了解,台湾从1980年起也已不实施 “日光节约时”了。

二、高速护卫艇初战凯旋

这一仗,解放军仅轻伤1人,台湾却疯狂庆祝大胜,实在是不要脸

我们556、557、558三艘艇,是在东海首次战斗亮相的高速护卫艇,又称高速炮艇。1958年7月下旬,在上海组建东海一支队二中队(后为护卫艇三十二大队二中队),几天后就接到战备任务,于8月2日清晨离开上海南下是第一次出海。17日清晨到达厦门,与鱼雷快艇会师。由此开始产生了我海军创新的,非常有效的护卫艇和鱼雷快艇协同作战。

1958年8月23日下午5:30,炮击金门打响。24日我们护卫艇二中队三艇在海上待命,准备协同鱼雷快艇作战。黄昏过后,我们还没接到出击命令,鱼雷快艇一大队参谋长张逸民就率队神不知鬼不觉突破敌护航编队的防线,一举将由4000吨级中字号坦克登陆舰改装的台生号运输船击沉,又重创同吨级的中海号坦克登陆舰。金门岛被封锁,运输线被切断。

9月1日,海上狂风大作浪涛汹涌,是一个台风刚过,下一个台风即将来袭的间隙,台湾海军趁我鱼雷艇和护卫艇不利出海机会,派出“美坚”号中型登陆舰,载运兵员物资,“维源”号炮舰、“沱江”号和“柳江”号猎潜舰三艘军舰担任护航,4艘军舰组成混合编队,向金门岛驶去。

这一仗,解放军仅轻伤1人,台湾却疯狂庆祝大胜,实在是不要脸

张逸民

9月1日20:30 ,我们二中队556、557、558三艇到达厦门港外的镇海角海面待命。23:10,接到指挥所命令出击,三艇立即朝金门料罗湾外海面的敌混合编队冲去。未几,左后方出现泛着荧光的白浪,一道道白浪在左侧超越我们向前飞滚,虽然只见浪花不见艇影,但我知道这是张逸民率领的鱼雷快艇编队冲锋向前了,23:40,见到右前方海空曳光弹交织,知道张逸民他们捷足先登打上了。

四艘敌舰无论炮火或吨位,任何一艘都比我们护卫艇大好几倍,但速度比我们慢。那时,在稍远处海面还飘航着为蒋舰编队护航的两艘数千吨级的美国驱逐舰。当鱼雷快艇攻击后撤退时,遭“沱江”、“柳江”两舰猛烈射击。我们劈开大浪冲了上去,分割敌编队,集中攻击“沱江”舰。敌“沱江”舰在六、七千米的距离上首先向我射击,我们穿过阵阵弹雨,直往前冲。23:55,当冲至距敌三千米左右,557指挥艇领头火炮发射,顿时六门双联37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和12.7毫米机枪射出十几条火龙,炮火大网顿时把“沱江”舰笼罩在一片炮光之中。越打越近,“沱江”舰的炮火被压制、被打得机器受损速度减慢下来。

我们立即减速置敌于左正横,与它同向同速运动。炮弹贴着海面向它飞去,敌舰上不断闪起爆炸火光。突然,眼前的敌舰消失了,我急忙拿起望远镜观看,原来大团的爆炸浓烟把它掩没了,在劲风吹刮下,浓烟淡散,敌舰身影又露了出来,连珠炮弹又急飞而去。557指挥艇雷达发现另一侧有一艘军舰悄悄过来企图解围支援,当时并不知它是柳江舰。指挥艇艇长任共遂即令后主炮转向朝它射击,没打多少炮弹,“柳江”舰即转身逃跑,以后再未出现。

因射击太猛炮弹飞泻,距敌500米时,三艇的炮火几乎同时因炮弹供应不上而停熄,敌舰趁机反扑。约二、三分钟,我们炮弹供上后继续猛击,距离已不过二、三百米。“沱江”舰虽极力左转意欲向外逃去,但我们紧盯不放。它不但失去了还手能力,连招架之功也已丧失,炮被毁、舰体严重破损,大量进水下沉,机器被打坏,动力大减,人员死伤逾半,命悬一线。距敌约不到百米时,“沱江”舰垂死挣扎作最后一拼,突然反方向右转,把舰体当作唯一武器,朝位处战斗梯队中部的我556艇拦腰冲撞而来。战情突变,我眼见“沱江”舰黑乎乎似小山向我们倾倒压来,若被吨位大我六倍的沱江舰图谋得逞,我将艇毁人亡。面临重大险情,艇长宫毓滨继续指挥火炮射击,我冷静镇定,果断地立即将艇拉高速,轮机舱的同志们反应极快,艇首顷刻昂起疾驶,分秒之间,几乎擦舷从敌舰舰首绕了过去,把敌舰撂在了艇后。

成功地避开了敌舰的冲撞险情,编队被冲散,重组队形后,我以为指挥脡必然带领我们追踪敌舰继续攻击,不料却大转向带我们撤离战场,高频无线电话随即传来命令:搜救鱼雷快艇落水人员。 9月2日1时13分,经过78分钟激战(仅是我们护卫艇作战时间,不包括此前鱼雷快艇的战斗时间),我们停止射击,转身搜救鱼雷快艇战友。不久之后,沱江舰严重伤残沉没(或报废)。我中队因首创小艇击沉敌舰范例,荣立集体二等功。

三、新组艇队为什么能打漂亮仗

这一仗,解放军仅轻伤1人,台湾却疯狂庆祝大胜,实在是不要脸

现在网上的文章这样告诉人们:“55甲型护卫艇中队组建刚1个月 ( 7月25日成 立, 7月31日奉命由上海南下厦门前线) ,全中队军官9人,参加过海战的6人;士兵86人, 只有2人参加过海上战斗。全中队三分之一是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技术水平低,战术素质差,进驻厦门前线后,厦门水警区司令员高立忠每天亲赴中队驻地督促战前突击训练约1个月,战术技术基础有所提高。正是凭借这1个月临战训练的基础, 该中队参加了封锁金门作战中的3次海上战斗。”(作者注:8.24和9.19两次战斗我们中队虽出海待命,但没有接到投入战斗的命令,9.19那天凌晨和晚上,我们在抓水陆两用战车,当晚拖回厦门)

这一贬一褒不符事实。我们离开上海是8月2日,不是7月31日。南下航途中就抓突击训练。8月17日到达厦门靠泊在虎头山下海军码头时,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前线指挥所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清少将就来看望、慰问和鼓励我们。水警区高立忠司令员(后任舰队福建前指、福建基地副司令)曽到中队与艇以上干部见过一次面,交代过任务。不过就只来过一次,在那么紧张的备战中,领导工作千头万绪,在千军万马中,他哪可能每天专门来督促我们一个小小中队的训练长达一个月时间。再说我们到达厦门后,仅一个星期,8.23炮击金门战役就开始了,9月1日不到半个月就投入了战斗。这期间,艇队主要忙于执勤、防空、备战,经常出海,高司令员哪可能每天亲赴没有艇在港的中队驻地。不要动不动就把功劳往领导头上堆,这种风气可不好。

实际情况是,我们在上海赶时间出厂,紧接着南下就是准备打仗的。:

1,航渡中就强化训练,从8月2日清早撩开晨雾轻纱,航离吴淞军港开始,不论白天烈日当空汗流浃背,或是夜晚海面黝黑视野不良,都抓紧一切时间突击训练。在航行中单艇操练,编队合练,在风浪中锻炼队伍。

2,干部个个能干,有战斗经验。艇队虽新建,水兵未见过大海,未听过炮声,更没打过炮,就看由什么样的干部来带领。艇是一个独立战斗单位,艇自为战,艇干部很关键,很重要。三艇6位正副艇长,相互了解亲密团结,5位长年在浙江、福建海防前线护卫艇工作,有战斗经历。其中4位是在抗美援朝中从地方名牌中学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经南京海军联合学校军事、政治、海军舰艇专业技术的正规全面训练毕业,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其中两人经历多次海空战斗并负伤流血。中队是组合体,要将各艇紧密纽结发挥合力作用,3位中队干部都是共和国成立前的老兵,经历过解放战争,有经验,组织能力强,与艇干部关系融洽。

3,政治思想战斗意志传帮带。航渡中结合经过海区,讲战例,讲取胜经验、失利教训,鼓励艇员做好打大仗打恶仗思想准备。

4,经历复杂情况的实际锻炼。新艇队经风浪,官兵们克服晕船坚守岗位,应对复杂海区、危险航道、穿越狭窄桥洞等艰难情况,航渡中搜救空战落水飞行员,遭敌舰和金门岛炮击,听到了炮声见到了炮光。

在半个多月的千里航渡中,干部做了多方面工作,艇队经历了那么多实际锻炼,远胜过按部就班一二个月的科目训练,把士气鼓起来了,战斗技术得到较大提高,到达厦门后,又进入充满紧张的战斗氛围,虽没有时间未进行考核测试,但已初步具备了作战能力。

5,不可忽视鱼雷快艇的威慑支撑。表面初看,鱼雷快艇和我们高速护卫艇各自作战,我们的胜利好像与快艇无关。但仔细分析,又看到台湾方面的有关报道,感到不能割裂看待。8.24首次海战,张逸民就率队击沉、重创两艘大型坦克登陆舰,对台湾海军造成巨大心理威慑,成惊弓之鸟,此后他们进入金门海域都时时提防。九一海战,鱼雷艇超越我们攻击在先,虽他们自己失利,但打乱了敌编队,黑夜中蒋舰一时难以辨别我们是鱼雷快艇还是高速护卫艇,他们4艘军舰小心提防求自保,战战兢兢无互援,我们三艇合力攻击一舰,形成局部优势 。

四、鱼雷艇功败垂成

这一仗,解放军仅轻伤1人,台湾却疯狂庆祝大胜,实在是不要脸

我们在海上的战斗行动,全由设在镇海雷达站的岸上指挥所指挥,指挥员为快艇六支队副支队长兼第一大队大队长刘建廷。海上鱼雷艇编队由大队参谋长张逸民率领,他任艇长时,曾在1955年1月创造了海上近战战法,单艇独雷在浙江海面击沉台湾“洞庭”舰。又在金门炮战第二天黄昏,8.24海战中率队击沉、重创中字号坦克登陆舰各一艘,战斗经验丰富。

9.1当晚,风力6到7级阵风8级,已到我们护卫艇所能承受的极限。对艇体轻小生命力脆弱的鱼雷艇来说,更是一种灾难的自我破坏性出战,岸上指定他们接敌航速35节,鱼雷艇航行十分艰难,要求减速,没获准。他们奔袭中不仅阻力大,而且不断强烈冲波撞浪,以致在攻击前出现不少同题。3艘艇各有一条鱼雷被颠摔坠海或被拉出发射管而报废,损失四分之一战斗力。180指挥脡雷达发生故障成了眼盲,有的艇报话机故障影响联络。原定攻击目标是相对火力较弱、机动性能较差、吨位较大,有利于攻击的“美坚”号登陆舰,鱼雷艇也已经冲到了“美坚”号近前。

但岸上指挥所雷达发生误判(误判与大风浪也有关),把火力最强,机动性能好,舰体小于登陆舰的“维源”号误判为“美坚”号,指引他们绕过、放掉真“美坚”舰,导航他们攻击另一处的“维源”舰。张逸民率队冲到跟前遭到猛烈阻击,发觉目标不对,但箭己上弦不得不发。维源舰不断转向灵活规避,加上攻击诸元素不同等原因,致攻击无果,功败垂成。180指挥脡又中弹,舵机损坏操纵失灵,张逸民等又多人受伤, 更要命的是快速撤离的174艇强力撞上他们,造成两艇先后沉没,指战员25人全部落水。

战斗中胜败的各种因素都有内在的关联,鱼雷快艇虽然攻击失利,自己受损 ,但他们强大的威慑力,打乱敌编队,对我们高速护卫艇的胜利有着不可忽视的助力作用。

五、沱江舰濒临绝境

沱江舰被我们击打得炮毁机损,进水下沉,官兵死伤逾半达四十余人。舰上官兵救护伤残,堵漏排水,抢修机械,惊恐不已。少校舰长刘溢川危急时刻改逃逸为冲撞,确属绝处求生的高招,在回忆录里他这样记述:“舱面上官兵伤亡枕籍,舱里面进水不已,各炮或遭击毁,或则弹药殆尽,火力几告全失,复目视侧方尚存匪艇两艘,(作者注:所指应是我556和殿后的558两艇)相距仅及百码。余忽起撞船之念,决心与敌同归于尽,当即下令机舱做最后之撑持,全速冲进,以舰体作为最后之武器,下令副长对正面匪艇(作者注:即我556脡)冲击,惜以舰体负伤沉重,操纵不灵,竟被匪艇擦弦而过,相距不过咫尺。月色之下,但见匪艇舱面亦无一人,是亦伤亡殆尽矣!时匪艇机已全部就歼,乃下令弃离战场,回航归队。二时三十八分与友舰会齐,时沱江已失动力,仍由友舰拖带返航,此一达两小时的惨烈海战,乃告一段落,我们终于打胜这一仗。”

沱江舰冲撞之举虽未达到目的,但因我们避让,队形被冲散,使他赢得时间,让自己和该舰摆脱了当场覆灭的命运。不过,他居高临下目视我们,却观察有误,所述也失真。集中火炮打歼灭战的我中队三艇,一直盯住它不放,运动自如,越打越近。它的冲撞战术也被我化解,沱江舰命在旦夕。

我方根据海上战况和情报部门监听搜集到的情报,沱江舰无线电信号从此消失等情况,当时判定为沉没。后来,据有关报导,沱江舰的命运有两种说法:一说拖到马公后沉没;另一说因损坏严重而报废退役,维源舰受轻伤。

这一仗,解放军仅轻伤1人,台湾却疯狂庆祝大胜,实在是不要脸

台湾海军和媒体,把这次战斗称为“九二大捷”,说以十比零完胜中共海军,疯狂庆祝大胜,沱江舰等军舰、刘溢川舰长等官兵获得殊荣。一年后的1959年9月2日上午,在台湾左营海军基地,台军参谋总长彭孟缉上将主持为沱江舰颁发海军首次获得的团体荣誉虎旗,授旗典礼中宣读的勋绩词指出:“海军六二特遣部队南巡支队,于金门料罗湾之役,一举击沉匪鱼雷快艇8艘,大型炮艇2艘,重伤2艘。尤以所属沱江军舰,不顾匪舰艇之包围,单舰深入重围,敌我兵力众寡悬殊,全舰官兵在舰长刘溢川少校指挥之下,浴血奋战,击沉匪舰艇5艘,战绩辉煌,该舰亦在弹雨中遭匪炮击重伤,洞穿大小弹孔70余处,仍能坚毅沉着,勇敢应战,终于克服艰险,获致最后胜利,发挥我海军以寡敌众及不弃船之优良传统精神,此种忠勇果敢事迹,实为近代海战史上所罕见,中外交誉,弥足嘉许。”

对上述勋绩词我无须作评说,只要告诉大家实际情况就真相大白了:“九一海战”我方出动鱼雷快艇6艘、航速30多节,55甲型75吨高速护卫艇3艘,航速20多节,共有9艘艇投入了战斗。另外,53甲型50吨护卫艇4艘虽也尾随出海,准备参加战斗,因航速只有10多节,没能赶进战场,故未曾参战。但在战后的搜救工作中完成任务,立了功。180鱼雷艇队指挥脡因中弹操纵失灵被高速撤退的174艇撞上,2艇沉没,多人受伤。落水的25名指战员,数小时后先后被我高速护卫艇和50吨护卫艇全部救起。其它4艘鱼雷艇安全回到基地。

我们3艘高速护卫艇的情况是,刘溢川舰长指挥“沱江舰”对准冲撞的正是我556艇,他居高俯视“匪艇舱面亦无一人.是亦伤亡殆尽矣!时匪艇机已全部就歼“,而实际情况是我艇人员却是无一伤亡,殿后的558艇也同样毫发无损。仅领头的557指挥脡中20毫米炮弹一发,随队的大队通信业务长一人受轻伤,3艇全部安全返航。

此战解放军仅轻伤1人,台湾方面却如此大言不惭,实在让人无语。

网上另有自媒体文章所说有一位有名有姓的航海班长牺牲,另说有11人牺牲,那都是搞错的。

六、搜救战友放弃追击

沱江舰被我们从敌编队中分割出来后,势单力薄孤立无援,打得它完全失去抵抗能力,却没有当场沉没,引起一些误解与猜测,认定我们是把沱江舰丢失了。

有的自媒体未作深入了解,仅凭一些片面材料加想象臆测,就论述着文说:“沱江舰向我8号艇冲撞失败后,又高速向7号艇冲撞, 7号艇避让后,另2艇集火猛打,打得敌舰失去了机动能力。辅机舱进水,右主机停车。沱江号欲打打不赢,想逃逃不掉,不得已向海面发出求救信号,同时闭灯熄火,中断射击, 隐蔽在夜色中, 丧失了战斗力。在搜寻沱江号时,指挥艇在左前方发现1艘敌舰,误判是沱江号,实为前来拖救沱江号的另1艘敌舰,我艇队立即组织火力转向攻击,敌舰不战而逃。我艇队因追击新目标,丢失了沱江号,未能当场将沱江号击沉。这是在夜暗视距较差的情况下, 观察不严密, 行动不严谨所致。”

战斗中本来就是灯火管制的,哪来再次“闭灯熄火”,还“主动停止射击,隐蔽在夜色中”。沱江舰千疮百孔进水下沉,动力受损已跑不动,哪会有高速,还能冲前撞后?我中队战斗梯队从第一到第三脡位的顺序是,指挥脡557艇是前导领先,在第一艇位,我556艇居中,在第二艇位,558艇殿后,在第三艇位。怎么可能先撞位于队后第三艇位的8号艇,再去冲撞遥遥领先在第一艇位的7号艇。

其实,沱江舰冲撞我556艇扑空后,它再无能力转换另一目标冲撞了。我们战斗梯队被冲散,几分钟后重组好队形,这时沱江舰虽在目视夜幕中隐去,可它跑不远,跑不出二千米范围,三艇雷达完全可以把隐蔽在夜幕后的沱江舰找出来,我们的速度又快得多,它跑不掉。但战况瞬息万变,队形重组后,我们因为执行更为重要的搜救鱼雷艇战友任务而主动放弃了追击。

战后,我曾特地问了海校同学557指挥艇副艇长陆华岳,他当时负责海图作业提供航海保障和密码电报的解译。在激战中无线电兵报告:有岸上指挥所急电。他因一时离不开指挥台稍延迟了几分钟,重组队形时急忙下到报务室,已有十来份指挥所不停发送的同一急电积压在那里,是命令我们搜救鱼雷快艇落水人员。我们毫不迟疑立即放弃了对沱江舰的追击。这才让敌舰延长了些许寿命,我们却赢得了宝贵时间,在附近海区把鱼雷艇队指挥艇上的张逸民和他战友全部施救回来。这个价值比当场击沉敌舰要大得多,7年后张逸民又大放光彩,为崇武以东海战击沉永昌舰、重创永泰舰的重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遗憾的是直到近年,自媒体文章《刺刀见红,血染海疆,人民海军十大海战盘点》中讲到击沉沱江舰,还在讲是“目标丢失”。

这一仗,解放军仅轻伤1人,台湾却疯狂庆祝大胜,实在是不要脸

网络传言的“射击中断”问题。

我们从距敌3000米冒着炮火边打边冲,距敌500米时,舱面备用炮弹全部打完,三艇几乎同时炮弹供应不上而炮火中断,这一点自媒体文章又胡编乱造:“弹药供应中断的主要原因是战斗计划不严密, 战斗组织不健全。战斗打响后, 各艇均无人运弹, 待发现舱面炮弹告罄, 临时紧急组织人员下到弹药舱搬弹, 已经来不及了。”这仅不符事实,而且说明根本不懂海军。海军舰艇组织严密,人员分工明确,进入各种部署,各战斗岗位人员都有职责,因此一般情况下,不用临时再组织再分工。那次进入一级战斗部署后,各艇舱面甲板上备用炮弹已基本放满,运弹人员也就位。

一门双联37炮一分钟射出360发的炮弹,两名运弹兵分别在前后弹药舱既要装弹夹又要送炮弹,根本来不及。这是新装备设计配套,人员配备的问题。自媒体文章说:“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发生的。海上战斗一旦打响, 应组织专门队伍运弹, 保证炮弹供应源源不断, 否则, 就可能受制于敌。”这是把海上战斗误以为陆地了,哪能像几十年前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场,有民工支前队跟在后面运粮运弹。舰艇舱房、库室、甲板十分狭小紧凑,空间都已充分利用,人员编制精打细算没有多余编外人员。

在战争各艇都会自己应急,想办法,比如让有自己职责的报务兵、雷达兵临时应急运弹。在指挥艇上恰有体验生活的海政文工团员随艇出海,也参加了运弹。这实际上是高层和军械部门要解决的问题。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自媒体文章还说:有个现场领导急得不得了,竟然认为炮火中断停息,是因为炮手们把夜空中飞舞穿梭的炮弹曳光,当作焰火在观赏而忘了射击。这说法近乎荒唐。

七、罕见的成功搜救

这一仗,解放军仅轻伤1人,台湾却疯狂庆祝大胜,实在是不要脸

海上搜救难度很大,成功率很低。8月14日下午,在平潭岛海域,搜救空军一等功臣飞行员周春富,无果,8月24日晚至8月25日白天在金门岛海面,搜寻鱼雷艇战斗沉没落水人员,也无获,5人牺牲,3人被俘,5人被渔船救获。据被渔船救回来的艇员讲,他们漂流海上时,曾见到我们高速炮艇,而我们虽犁耕式搜索并没发现,可见海上搜救的成功率是很低的。原因是海况复杂多变,它由距离、风浪、视程、光线、角度等多方面因素决定能否成功,何况那时搜索全靠目视观察,有几架倍率大小不同的望远镜,来提高目视距离,已是很好了。

但"九一海战"后在9月2日凌晨的搜救十分成功,战斗中2艘鱼雷艇沉没,25名落水人员全部救获。我们中队救上了180指挥艇全部人员,16人分别上了556、557两艇,其中有海战英雄张逸民。另一艘沉没的174号快艇9名落水人员,也在稍后的早晨被50吨护卫艇在东碇岛以东海域救获。获救的海战英雄张逸民7年后再放光彩,在崇武以东海战中,率鱼雷艇击中敌永昌舰尾部,使其进水下沉,扭转了局面,奠定了胜利大局。第二突击群指挥员王志奇率护卫艇588(原556艇换装更新后的新舷号,获命名的"海上猛虎艇"第二代艇)、589及时赶到,再一阵狠打猛击,加速永昌舰沉没。这样的因果关系,更说明当年放弃追击,全力投入搜救是多么的有意义,多么正确。

有的文章说:"1时08分战斗结束(据我记录,停止射击时间是1时13分)3艘75吨护卫艇遵令返航。约3分钟后回航途中,在海面发现鱼雷艇指挥艇落水人员,积极抢救鱼雷艇落水人员约10分钟,该艇16名落水人员全部营救上艇,包括快艇1大队的政委和参谋长”。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接到搜救命令后立即停止对破损严重命在旦夕敌舰的追击,及时全力转入搜救部署,一次有组织有目的的搜救行动被说成是回航途中无意的发现。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与敌“沱江”舰战斗时,在海上漂流的张逸民和180指挥艇全体人员,看到激战的曳光弹在夜空飞梭,他目测距离为7、8海里,他们相信指挥所会尽力组织力量搜救。

​我们中队转为搜救部署时,全队慢速航行。考虑到前两次执行搜救任务没有收获的情况,我下指挥台组织搜救,增加搜索人员,明确分工,强调仔细再仔细,360度各人搜索区有重叠,以防疏漏,甲板、炮位、指挥台上下有层次全方位无遗漏搜索。雷达扫描不起作用,全靠视力所及,在海面一寸一方仔细搜寻。上苍有灵天帮忙,恰在此时,乌云开,明月朗,在大家心中千呼万唤约20分钟后,发现左前方海浪中有微弱泛光时显时隐,天时、海况、距离等多方面有利条件同时出现交集,加上搜寻仔细,终于把与我们共同拼搏战斗的鱼雷艇战友们找到了,甲板上兴奋的大声呼唤着,放下救生绳救生杆,把战友们一一接上了甲板,给他们披上军毯,捧上热姜汤,安置进艇长室、水兵舱,圆满地成功搜救,高速返回厦门军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