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是一起找到了家的感覺呢?還是一筆經濟帳呢?

同居是一起找到了家的感覺呢?還是一筆經濟帳呢?

導讀:同居這個詞彙如果再早20年,也許是一個非常敏感的社會現象,但是今天,同居這個社會現象,已經被大多數年輕人所接受和推動,當然也有一部分長輩開始試著接受,那麼今天的同居,到底是找到了家的感覺呢,還是算的是一筆經濟賬呢?

同居是一起找到了家的感覺呢?還是一筆經濟帳呢?

在婚前同居方面,復旦大學長三角地區社會變遷調查5年前的數據顯示,上海80後已婚者婚前居住在一起的佔43.4%,而今天,這個數據應該遠遠超過這個值了吧。

90後的薇薇從大學談戀愛不到一個月就開始了和男友同居的生活,畢業後兩個人更是都留在了上海,畢竟大學積攢的人脈和資源全部在上海。兩人上班的地方一個在浦東,一個在浦西。每天晚上,男友總要乘一個半小時的地鐵加公交來接薇薇下班,不管多遠多晚,都要見面一塊兒吃晚飯,吐槽彼此工作中歡樂與煩惱。

同居是一起找到了家的感覺呢?還是一筆經濟帳呢?

因為心疼男友的勞頓,薇薇下定決心在兩人公司的中間找了 一處不到10平米的蝸居房。臥室的牆面已經看不清原來的顏色了,衛生間和廚房都是公用的,但這些完全不影響薇薇與男友住在一起?重要的是回到屋子後,能一起做一餐簡單可口的家常飯菜,能彼此吐槽老闆的陰晴不定不可理喻,能一起看個綜藝刷個劇......更重要的是,有人可以說說話,不至於孤獨得無處可逃。兩個人同時感覺到了家的感覺,無論誰每天走到樓下,看到家裡的那盞燈為自己點亮,回到家,看到桌子上可口的飯菜已經做好,感覺幸福滿滿的,兩個人同時感覺到有家真好。

同居是一起找到了家的感覺呢?還是一筆經濟帳呢?

但經濟問題也是兩個人必須同居的主要因素,大家也知道,北上廣的一個月房租,足可以抵一個小城市公務員一個月的工資了。兩個人戀愛目的,就是為了將來走進婚姻的殿堂,所以兩個人為未來的小家開始節省生活中的每一筆開支,比放說房租哦,兩個人同居,就可以省下一個人的房租,完全可以支付兩個人生活費了,兩個人做飯吃,一來可以磨合下未來生活,而來做飯總比兩個人下館子省的多吧。

同居是一起找到了家的感覺呢?還是一筆經濟帳呢?

那天我們通過微信就聊起了各自的家庭生活,我問她,你後悔嗎?她說,同居的時光讓她從關注自我到學會了關心他人,這對於獨生子女的她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轉變。“我也是從小被爸媽寵大的,也不會做家務,是兩個人同居以後才學會付出的。”

同居意味著關係的穩定,未來夫妻生活的過早磨合,同時也意味著經濟上的共同支出,感情上需要更多投入,又有誰能說是找到家的感覺,還是一種經濟的如意算盤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自刪)

END

今日話題:

你認為同居是找到了家的感覺,還是因為經濟的問題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