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周围的人喜欢戏曲的越来越少了?

怣手边嘚螡秺


喜欢戏曲的人越来越少恐怕是一个真实的情况。戏曲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庆祝活动,成型不早于秦汉。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编创的《窦娥冤》、《倩女离魂》、《梧桐雨》、《汉宫秋》把戏曲文学推向了高峰。二百年前由楚剧汉剧融合发展而成的京剧开创了唱念做打俱佳的戏剧新高度。以虚拟性程式化表演演绎宫庭家庭乃至战场以至天上地下各种场景下的故事。上至皇宫官吏下至行商走贩无不津津乐道痴迷推崇。戏剧不但愉悦身心还有寓教于乐的功能。在文盲充斥的旧社会,很多人是通过听戏接受了守法忠心尽孝等人生教育。解放后戏剧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形成了演戏听戏的高潮。

改革开发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技术进步,尤其网络和数字化的普及,人们游乐欣赏项目增多,加之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加大,很多人尤其年青人没有时间坐下来慢慢欣赏戏剧。加之编剧对编者要求甚高,既得精通文字能妙笔升花,又得有深厚的生活体验,还得懂诗词歌赋晓音韵骈文楹联。除此以处更得懂戏的结构和戏情戏理。没有合格的编剧就写不出好剧本,没有好剧本就排不出吸引人的新戏。综上所述,主客观原因造成感觉周围喜欢戏剧的人越来越少。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年龄偏大的人尤其是退了休的人不少人不但喜欢戏剧而且直接参加戏剧票房活动,听戏唱戏演戏,娱悦身心陶冶情怀。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爱好戏剧得有闲工夫,另一方面入戏得有人生阅历。人进入老年经历了苦辣酸甜沉浮冷暖,对描写人生冷暖的戏剧有亲和感和热衷力。想想今天的老年人就是昨天的中年人前天的青年人,那今天的青年人明天的中青人到退休时也会有人走进爱好戏曲人的行列。另外近年党和政府为普及推广戏剧也做了很多工作和有益尝试。如戏剧进校园,送戏下乡等。当今要做的是编好戏编接地气的能为今人喜爱又能传世的好剧目。应适当限制影视大牌的高薪,提高戏剧人的薪酬水平。进行剧团管理改革,除保留传承意义的演出团体国养外,其余实行市场化运营,在以演出养剧团的前题下淘汰懒散剧团,恢复剧团是演戏的这个最基本的命题。


弓心琴苑


各个时代,甚至各个时期的则重不同,欣赏的类型也就不同。比如现代人,欣赏唐诗宋词,汉赋元曲的当然不多。

戏曲算是幸运的了。长的存在了几千年,短的也有上百年。很多传统都面临现代的挑战。就算是电影,话剧,现在也好不到那!

现在的生活节奏甩下了老的几代人。工作忙,时间紧,房贷不商量。学校严孩子不得玩。上班远,开车堵,走路无法赶。公交我们公司门口又无站台。

虽然吃的好,穿的又体面,但心里却象是吃了柠檬那样的酸!谁还管你"一马离了西凉界",拿不拿得下"定军山",取不取得了"五丈原"。谁还听“王宝钏"诉苦,谁还信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剩下那几里都还没时间去玩。

所以唱戏的改行唱歌,说相声的改行演小品。

再说看戏又费劲,什么西皮二黄。高拨子,南梆子。急急风,走圆场!一头雾水的,还不如甩扑克,搓麻将。

坐在"城楼观山景",还不如"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披星戴月下大行"与我有什么关系,我正忙着去看“光头强"。

那么高的门坎去看戏,不如个乘上电梯去蹦迪。所以现在没多少人喜欢戏曲!


干杯安德烈


当今社会是快节奏生活的时代,没有那么多的闲功夫去欣赏慢节奏的东西。[流泪][流泪][流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