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9 ■ ■ ■ ■

早安.语录

人,不怕迷茫,就怕没有迷茫感的停滞不前。坚持下去,越是迷茫,越不要轻易地放弃,迷茫越久,找到方向的可能性越大。人生的许多成功,往往就是在最困顿的时候到来的。心有迷茫,也是一件好事。只有前进的步伐才会迷路。人生有迷茫,说明你在探索,只是暂时没有方向。早安!

■ ■ ■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昌盛。食品安全需要你我同参与,齐努力。为了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为了更加阳光灿烂的明天,朋友们,让我们牢牢记住:食品安全,从我做起。

第一,选购食品五注意:购买食物时,一要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二要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三要注意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四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五要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第二,判别伪劣食品“七字法”: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第三,食品储存“三谨记”:

应建立出入库制度,做到先进先出;各类食品分类存放,标志明显,防止交叉污染;做到离墙离地,做到“四防”(防霉或防腐、防鼠、防虫、防蝇)。

■ ■ ■ ■

01

什么是食品和食品安全?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02

什么是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指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要素以及各关键环节所规定的统一技术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3)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4)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5)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6)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7)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8)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03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

确保食品安全,不是要消灭食品添加剂,而是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防止滥用、误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不等于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把一些非法添加剂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剂的头上是不公平的。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04

什么是食品保质期?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标准的规定,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保质期由厂家根据生产的食品特性、加速试验或测试结果进行确定,相当于企业针对产品对消费者给出的承诺——在这个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证,可以放心食用。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05

什么是预包装食品?

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质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06

什么是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07

什么是用于食品洗涤剂和消毒剂?

用于食品的洗涤剂、消毒剂,指直接用于洗涤或者消毒食品、餐具、饮具以及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设备或者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物质。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08

预包装食品标签需标明哪些内容?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2)成分或者配料表;

(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保质期;

(5)产品标准代号;

(6)贮存条件;

(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生产许可证编号;

(9)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事项。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09

什么是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加工、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等过程中,因农药、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及病虫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和多氯联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10

什么是食源性病毒?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常见食源性疾病包括: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病毒感染、食源性寄生虫感染、食源性化学性中毒、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动物性毒素中毒、植物性毒素中毒。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11

什么是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食品卫生安全是保障人类和公共卫生的重要课题。随着在乳制品中出现三聚氢氨造成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以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对于食品特别是乳制品中的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技术的应用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国内外已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强制应用于相关行业并相继制定了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作为法律依据。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12

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常见的食物中毒有以下几种:

(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等。

(2)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等。

(3)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了一些含有某种有毒成分动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河豚鱼中毒、高组胺鱼类中毒、四季豆中毒、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13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导致腐败变质;

(3)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

(4)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加热;

(5)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完全去除;

(6)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7)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8)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毒蕈(毒蘑菇)、发芽马铃薯(土豆)等。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常识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