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9 ■ ■ ■ ■

早安.語錄

人,不怕迷茫,就怕沒有迷茫感的停滯不前。堅持下去,越是迷茫,越不要輕易地放棄,迷茫越久,找到方向的可能性越大。人生的許多成功,往往就是在最困頓的時候到來的。心有迷茫,也是一件好事。只有前進的步伐才會迷路。人生有迷茫,說明你在探索,只是暫時沒有方向。早安!

■ ■ ■ ■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直接關係著人民群眾的生活,關係著子孫後代的幸福和民族的興旺昌盛。食品安全需要你我同參與,齊努力。為了少年兒童的茁壯成長,為了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為了更加陽光燦爛的明天,朋友們,讓我們牢牢記住:食品安全,從我做起。

第一,選購食品五注意:購買食物時,一要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QS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二要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黴變、生蟲、汙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漬脂類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澱物等等均不能食用;三要注意不到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四要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自己的餐具洗淨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五要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第二,判別偽劣食品“七字法”:一防“豔”。對顏色過分豔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鹹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問題?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麵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三防“長”。儘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採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為7—30天。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六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於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七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製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第三,食品儲存“三謹記”:

應建立出入庫制度,做到先進先出;各類食品分類存放,標誌明顯,防止交叉汙染;做到離牆離地,做到“四防”(防黴或防腐、防鼠、防蟲、防蠅)。

■ ■ ■ ■

01

什麼是食品和食品安全?

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02

什麼是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安全標準是指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對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影響食品安全的各種要素以及各關鍵環節所規定的統一技術要求。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強制性標準。

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汙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2)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範圍、用量;

(3)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4)對與衛生、營養等食品安全要求有關的標籤、標誌、說明書的要求;

(5)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

(6)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7)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8)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03

什麼是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包括營養強化劑。

確保食品安全,不是要消滅食品添加劑,而是將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防止濫用、誤用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不等於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把一些非法添加劑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劑的頭上是不公平的。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04

什麼是食品保質期?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有關標準的規定,食品保質期是指食品在標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

保質期由廠家根據生產的食品特性、加速試驗或測試結果進行確定,相當於企業針對產品對消費者給出的承諾——在這個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證,可以放心食用。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05

什麼是預包裝食品?

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預先定量包裝以及預先定量製作在包裝材質和容器中並且在一定量限範圍內具有統一的質量或體積標識的食品。在製造或加工食品時使用的,並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於產品中的任何物質,包括食品添加劑。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06

什麼是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

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指包裝、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用的紙、竹、木、金屬、搪瓷、陶瓷、塑料、橡膠、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玻璃等製品和直接接觸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的塗料。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淨、消毒,炊具、用具用後應當洗淨,保持清潔;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飲具和容器。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07

什麼是用於食品洗滌劑和消毒劑?

用於食品的洗滌劑、消毒劑,指直接用於洗滌或者消毒食品、餐具、飲具以及直接接觸食品的工具、設備或者食品包裝材料和容器的物質。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08

預包裝食品標籤需標明哪些內容?

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籤。標籤應當標明下列事項:

(1)名稱、規格、淨含量、生產日期;

(2)成分或者配料表;

(3)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

(4)保質期;

(5)產品標準代號;

(6)貯存條件;

(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標準中的通用名稱;

(8)生產許可證編號;

(9)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規定應當標明的其他事項。

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其標籤還應當標明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含量。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09

什麼是食品汙染?

食品汙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產、加工、運輸、包裝、貯存、銷售、烹調等過程中,因農藥、廢水、汙水各種食品添加劑及病蟲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汙染,以及黴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黴變,運輸、包裝材料中有毒物質和多氯聯苯、苯並芘所造成的汙染的總稱。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10

什麼是食源性病毒?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常見食源性疾病包括:細菌性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病毒感染、食源性寄生蟲感染、食源性化學性中毒、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動物性毒素中毒、植物性毒素中毒。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11

什麼是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汙染等源於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食品衛生安全是保障人類和公共衛生的重要課題。隨著在乳製品中出現三聚氫氨造成社會關注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來,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控已成為政府和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

對於食品特別是乳製品中的致病微生物的檢測技術的應用具有現實的重要意義。國內外已將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技術強制應用於相關行業並相繼制定了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作為法律依據。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12

什麼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汙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後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常見的食物中毒有以下幾種:

(1)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汙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沙門氏菌食物中毒、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等。

(2)化學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學品汙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機磷農藥食物中毒、亞硝酸鹽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等。

(3)有毒動植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了一些含有某種有毒成分動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河豚魚中毒、高組胺魚類中毒、四季豆中毒、豆漿中毒、發芽馬鈴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13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

(1)生熟交叉汙染;

(2)食品貯存不當,導致腐敗變質;

(3)從業人員帶菌汙染食品;

(4)經長時間貯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徹底加熱;

(5)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質,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沒有完全去除;

(6)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受到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汙染;

(7)作為食品原料的食用農產品在種植、養殖過程或生長環境中,受到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汙染;

(8)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毒蕈(毒蘑菇)、發芽馬鈴薯(土豆)等。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常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