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別的腳步中品味詩詞之美——《送靈澈上人》

中國詩詞之美,是全方位的美。幾千年文明史裡,流傳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詩歌,寫盡了人一生中的各種情感。你幾乎可以從任何方面都能找到對應的詩詞,隨時感受中華詩詞之美。

在離別的腳步中品味詩詞之美——《送靈澈上人》

咱們今天就來說說離別中的詩詞之美。

今天選的詩歌,是一位身在俗家的詩人,寫給僧人的一首詩。在一般人的眼裡,會認為僧俗是兩個不同的群體,難以會有交集。其實細細想來,也不盡然。

在離別的腳步中品味詩詞之美——《送靈澈上人》

近代,有南社才子柳亞子和弘一法師李叔同一對摯友;再往前看,還有很多人非常熟悉的蘇軾與和尚佛印,算是一對歡喜冤家。今天這首詩,我們再把歷史往前看,講一講中唐詩人劉長卿和僧人靈澈的情誼。

《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詩歌的場景是兩人分別,詩人送好友靈澈出門。友人要前往的竹林寺,掩映在一片蒼莽的翠竹中,典雅莊嚴。傍晚,從竹林寺傳來了鐘聲。這鐘聲渾厚悠揚,在山谷中的迴音嫋嫋不絕,像是在召喚靈澈回去,又像是依依不捨的迴響。劉長卿看著好友動身。靈澈身背斗笠,一身雲遊僧的短打扮裝束。在夕陽的餘輝裡,他漸行漸遠,融入青山之中,只留下了佇立凝望的詩人。

在離別的腳步中品味詩詞之美——《送靈澈上人》

從《詩經》開始,歷朝歷代都有很多送別詩。既然是送別,多少會有點傷感。這首詩也不例外。但細細品味,這首詩與那些哭哭啼啼、哀哀怨怨的送別詩顯然不同。

詩人開篇不寫眼前景,而是宕開一筆,寫友人要回的寺院。“蒼蒼”“杳杳”疊詞用得極妙,不但平仄相對,而且把友人的修煉之地形象地勾勒出來,既有顏色,也有聲音。深青色,這不就是寺廟典型的顏色嗎?鐘聲不就是寺廟的特有之物嗎?友人的住處禪意十足,安寧淡泊。詩人對友人的住處,如此用心地寫出,既是他對好友的住處充滿了嚮往,更是對好友的珍重。

在離別的腳步中品味詩詞之美——《送靈澈上人》

詩人對顏色的刻畫,還遠不止於此。如果說“蒼蒼”帶有幾分綠色的冷色調,那麼“夕陽”是桔紅色的暖色調,兩相對比,把靈澈上人的靈異超凡和光彩照人凸顯出來。他揹著斗笠的身影,與“青山”遙相輝映,一副“獨歸遠”的動態就勾勒而出。短短的詩歌裡,顏色很豐富,而且有對比。描摹的對象距離都很淡遠,畫面空靈,更見出靈澈上人的高潔挺拔俊朗飄逸的形象。我們常說以景寫人,用景物的狀態來暗示人物的性格。在劉長卿的筆下,好友靈澈真如仙人一般。當然,詩人肯定是很喜歡這位好友,所以才把欣賞之情流於筆端。

在離別的腳步中品味詩詞之美——《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於五言詩用功極深,自稱“五言長城”。《騷壇秘語》對他評價說,劉長卿得了歷代詩人的精髓,寫詩善用寫實手法,描畫情景非常到位。

咱們看這首《送靈澈上人》,就是一首典型的劉長卿式五言詩歌,只用二十個字,就把翠竹、古寺、鐘聲、夕陽、青山、歸僧等諸多意象完美地組織在一起。別看字數少,打造的視野卻十分開闊。詩中有人有景,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好比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一眼看去就養眼,比例搭配很黃金,拿起筷子吃一口,簡直沁人心脾,妙處難與人說。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讀完唇齒留香,繞樑三日。

在離別的腳步中品味詩詞之美——《送靈澈上人》

離別詩,寫的是離別情。詩人花了這麼多心思,無非就是想表達,好兄弟啊,你那兒可真好,我超級喜歡,多想和你同往,一起秉燭夜談啊。依依不捨雖然是離別詩的主題,但對友人歸去之所的神往之意,其實才是對這個人最好的親近,比舍不得可高級多了。因為這裡面有一種懂得與支持,這才是友情的高境界。

在離別的腳步中品味詩詞之美——《送靈澈上人》

這首五言詩的離別,既沒有悲悲慼慼的“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的那種無法忍受;也沒有“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的假裝滿不在乎,詩歌言語不多,寫的都是好友要去的地方,要過的寺廟生活。“且去吧,且去吧”,我們彼此都要好好地在這深情的世界裡生活著,他日如再相逢,我們可以再續前緣,一起把酒言歡。

在離別的腳步中品味詩詞之美——《送靈澈上人》

如果友人靈澈看到這首詩,一定會對詩人那志同道合的淡泊胸襟欣然會意,而且心生喜悅。

世間難得一知己,他倆一僧一俗,怎麼會有交集呢?

上人,是對僧人的敬稱。靈澈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的詩僧,早年出家會稽雲門寺,在劉長卿的好友嚴維那裡學詩。後來機緣巧合,他與劉長卿在潤州相遇。此時的劉長卿剛剛遇到點小麻煩,身陷困境,被貶到遠地南巴 (今廣州電北縣東)。回到蘇州以後,劉長卿閒居在家,等待朝廷重新任命,一等等了近十年還沒有消息。已過“知天命”之年的劉長卿,在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後,內心漸漸平靜,不再有年輕時的那種激烈情感。而此時的靈澈,未及“而立”,雖然學詩也沒有什麼顯著成果,但是內心淡定。此番遊方潤州後,仍要返回雲門故寺。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都有不遇遭際,共懷淡泊胸懷,殊途同歸。所以這一僧一俗結成了一對詩友忘年交。

在離別的腳步中品味詩詞之美——《送靈澈上人》

什麼僧,什麼俗,那只是形式的界定。只要兩個人彼此認同,心靈相互契合,一切就都對了。

對的人,離別之時,詩歌的美就產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