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东北为何还下这么大暴雪?中央气象台解读

这两天北京很冷。4月19日至22日,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等地,导致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部出现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同时伴随大风降温过程。针对此次东北地区降雪的特点、成因、趋势和影响等,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一一解读。

东北多地出现暴雪 局地降水量刷新历史同期极值

受东北冷涡和地面气旋的影响,从4月19日开始,东北地区自西向东出现降雪、雨转雪天气过程。过去三天,东北地区降水量比较大,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累计降水量普遍达5毫米到25毫米,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累计降水量达30毫米到56毫米。

4月下旬东北为何还下这么大暴雪?中央气象台解读

目前,辽宁北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雪,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部和北部、吉林西部等地最大积雪深度达3厘米到12厘米,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齐齐哈尔和黑河局地积雪达15厘米到25厘米。其中,内蒙古的扎兰屯积雪深度最大,最深曾达47厘米。

“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雪过程,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积雪。暴雪点主要出现在黑龙江西部和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部局地出现了超过50毫米的降水量极值。”孙军说,和常年同期相比,东北地区降水明显偏多,其中,黑龙江齐齐哈尔局地、内蒙古扎兰屯的降水量达到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值。

截至目前,东北地区的降雪已开始减弱。4月22日白天,黑龙江中东部和吉林中东部还有小到中雪,随后,这次降雪过程逐渐结束。

降雪特点: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积雪深,伴随大风过程,气温偏低

孙军分析此次东北地区降雪共有四个特点——

降雪持续时间长。4月19日到22日,东北一些地区持续出现降雪或雨转雪天气,持续时间总体较长。

降水量大,积雪比较深。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累计降水量超过30毫米,一些地区甚至达到50毫米,积雪深度达到20厘米,有些地区甚至超过30厘米。

伴有大风过程。在降雪期间,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还出现了5级到7级偏北大风,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8级到9级大风,风吹雪现象比较明显,导致一些地区积雪比较深。

4月下旬东北为何还下这么大暴雪?中央气象台解读

气温偏低。从4月20日开始,东北地区气温持续偏低,4月21日到22日,内蒙古东部日最低气温在-5℃到-10℃,吉林和黑龙江日最低气温在-2℃到-5℃。与常年同期相比,内蒙古东部的气温要偏低8℃到12℃左右,吉林、黑龙江的气温要偏低4℃到8℃左右。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几天,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的气温仍将偏低,4月28日后,上述地区气温将开始明显回升。

降雪成因:东北冷涡和地面气旋共同作用

“此次过程受到了比较强的天气系统影响,主要是东北冷涡和地面气旋的共同作用。”孙军说,两者在东北地区逗留时间比较长,带来了长时间的大风、降温和降水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冷涡主要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以东北地区为主,是一种高空冷性气旋性涡旋系统,一般从蒙古高原地区东移,到东北地区加强。其在地面会对应比较强的气旋,与之相伴的是气温偏低,风较大,有时会带来明显的降水过程。

影响:利弊兼有

孙军说,此次降雪过程利弊兼有。其中,不利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东北一些地区积雪较深,风较大,可能会对设施农业造成影响,容易导致大棚垮塌、棚内温度过低等;

目前,降雪对交通和公众出行会带来不利影响,易造成道路积雪结冰,风吹雪导致低能见度等;由于气温低、风大,可能会增加感冒发生几率,影响公众的身体健康。

同时,降雪也有有利的一面,在备耕春播阶段,内蒙古东部、辽宁东北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部比较干旱,降水会增加这些地区的土壤墒情,为玉米、大豆等作物播种提供比较有利的水分条件。“可以说,降水对上述地区的备耕春播十分有利。”孙军说,此外,降水对库湖蓄水、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净化空气、抑制沙尘等都有较好的作用。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骆倩雯

编辑 蔡文清

流程编辑 郭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