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五原縣:民兵群眾齊參與 河套大地添新綠

四月的河套大地,已是嫩芽吐綠。走進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成片的樹木編織成了一道道綠網,環繞在各個大小街道兩旁、廣場和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煥發出勃勃生機。全縣軍民植樹造林正熱火朝天的展開。每年,縣委、縣政府都要動員全縣幹部群眾組成志願隊,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

在植樹現場,一隻特殊的隊伍格外醒目,那就是縣人武部幹部職工和基幹民兵志願隊,連續幾年的植樹造林活動他們從未缺席,成了五原縣植樹造林中的主力軍。今年,他們再接再厲,又積極加入到了義務植樹的行列中來,為八百里河套再播新綠,再次成為植樹現場 “最靚麗的風景線”。

內蒙古五原縣:民兵群眾齊參與 河套大地添新綠

五原縣民兵參與全縣義務植樹造林活動中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作為一個地處祖國北疆的農業大縣,前些年,由於生態惡化致使美麗富饒的河套平原沙化嚴重,零星分佈的沙丘達17萬多畝,由於與農田交織一起,對農田形成了極大的危害,加上土地鹽鹼化嚴重,百姓的生產、生活被沙、鹽鹼所困。為改善生態環境,五原縣人武部一直把生態治理為己任。

內蒙古五原縣:民兵群眾齊參與 河套大地添新綠

五原縣民兵與群眾利用機械打挖樹坑

每到春、秋植樹季節,五原縣人武部幹部職工都要率領民兵們浩浩蕩蕩的參與到全縣植樹造林的大部隊中。一位民兵回憶說:“如果臉吹不黑、手掌上沒有結老繭,就覺得自己不光榮,沒有賣勁兒。10年以前五原這個地方,光禿禿的,一颳風黃沙滿天飛,看看現在,沙塵不見了,走哪兒都綠茵茵的,有點看頭了。”民兵史超元邊植樹邊和筆者說。”

鐵鍬、捲尺、剪刀是植樹大軍的“標配”——挖土坑、量深淺、剪枝條,大家在風沙地裡忙活,人曬得黝黑,汗水和著泥土沾在臉上……

“種完就得管,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道理我懂的。”在道邊一坐,點起一根菸,民兵劉孔明打算稍作休息。“義務種了好多年樹了,今年又種了500來棵,也不是為了用,就覺得樹多了好看,沙塵少了,空氣好,心情也好。”

內蒙古五原縣:民兵群眾齊參與 河套大地添新綠

五原縣人武部幹部職工參與全縣義務植樹活動

“這裡種樹跟其他地方不一樣,可沒少下功夫。五原大部分是鹽鹼地,種樹就得換土栽植。一般來說,一棵樹得換0.5立方米的土,需要從15公里外運來沙土換上。”縣林業局負責人說。所以,這裡的樹木是三分栽植,七分管護。

內蒙古五原縣:民兵群眾齊參與 河套大地添新綠

五原縣新公中鎮民兵應急排民兵參加全縣義務植樹造林活動

為了做好每株樹苗從前期種植到的後期管護到成活,五原縣人武部積極與駐地政府部門協調,組織民兵成立生態建設義務隊,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土質上栽植不同的覆蓋物,把植樹、種草、栽果結合起來,有效減緩了沙塵暴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困擾。此外,人武部還要求各鄉鎮武裝部包村包段,層層簽訂責任狀,做到苗木栽後有人管,缺苗有人補,缺水有人澆,病蟲害有人治的後期管護制度。

內蒙古五原縣:民兵群眾齊參與 河套大地添新綠

五原縣和勝鄉民兵與當地群眾義務植樹合影留念

今年,全縣計劃完成通道、城鎮、園區、村莊、黃河北岸等重點區域綠化6000畝,據瞭解,截至目前,全縣完成新造林面積2353畝,共栽植各類苗木84萬株。其中,人武部組織和自發進行義務植樹的民兵大約有5千餘人,投入在河套地區生態治理的戰鬥中,他們發揮著主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

(雲東霞)


來源:國防時報

編輯:許小娟

編審:姜雨亭

通聯:國防時報新聞中心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