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虎”脱贫在当前 内生动力是关键

“大虎”脱贫在当前 内生动力是关键

鲍大虎给小牛犊喂奶

“大虎”脱贫在当前 内生动力是关键

帮扶干部王荣了解鲍大虎蜂箱内的产蜜情况

在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静宁之后,一个叫鲍大虎的静宁农民一夜之间火了。

新华社、中国日报、香港商报、新华网、省广播电视总台、甘肃新媒体集团、丝路明珠网、中国甘肃网、平凉日报、平凉电视台等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争先报道了这个普通农民的回家路、致富路。有人问,“鲍大虎是谁?”

鲍大虎是谁?

今年43岁的鲍大虎,是静宁县八里镇靳坪村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初中文化程度的他,早年一直靠打零工过活。后来,他转干货运,或许是时运不济,或许是经营策略失误,跑货运的生意不仅没有为他带来富足的生活,还让他欠下了大笔债务。加上家庭突遭变故,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心灰意冷的他背起行囊,再次踏上了打工之路。在外飘泊的8年,他只回过4次家。

靠什么过日子?

也许是年迈的父母让他感到了作为儿子的失职,也许是老院子长满青苔的旧高房让他想起了儿时的梦想。在静宁县委、县政府以“一号工程”聚力推进脱贫攻坚的2018年,他决定不再虚度光阴,回家过日子,一并照顾年迈的父母。回家后,鲍大虎苦思冥想找出路,八里镇的干部多次到家里了解情况,为他讲解阐释扶贫政策,镇党委书记更是频繁入户帮助他理清思路。后来,驻村帮扶干部王荣驻村后动员他要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靠自己的勤劳努力,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王荣告诉他:“你是留在村里最年轻的劳动力,作为男子汉怎么能闲游闲逛,让别人看不起?”

生活的转机

看到镇党委书记坚定的态度,合计了驻村帮扶干部王荣为他梳理的养牛帐,鲍大虎决定相信这个年龄小他近20岁的帮扶干部,选择发展养殖业脱贫。随后,借助全县精准扶贫政策,鲍大虎贷款5万元,养了大小7头牛,并且加入了众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引进新式蜂箱钻研养蜂,15箱土蜂,一年让他有了近万元的收入。连同自家和租借的40亩地,合理规划种养结构,种饲料、务庄农,充分保障了养牛和家庭生活所需。在鲍大虎家的“养殖园”里,笔者还注意到,除了母牛、乳牛,还有山羊、公羊兔等养殖。尽管养殖种类繁杂,但透过这些,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贫困户在脱贫路上的信心、决心以及他对脱贫致富的不懈探索和极度渴望。

扶贫更要“扶志”“扶智”

现在鲍大虎一家,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和自力更生的努力下,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产业发展有目标有规划,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与贫穷抗争的鲍大虎能够脱贫,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普通农户的脱贫故事,更加印证了“只要思想得解放、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其实,无论是帮扶干部王荣,还是脱贫户鲍大虎都只是静宁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像王荣这样的帮扶干部,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下“一定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彻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誓言。每天走村串户,坐在田间地头、门墩炕头与鲍大虎这样的贫困户谈心、拉家常,以人缘、地缘加亲缘的“三缘”优势,感化感动贫困群众,实现群众思想上“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这,不仅是全县党员干部优良作风的体现,也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表现。

正如笔者所感受到的,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发挥优势,时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与广大贫困户一道,把劲往一处使、力朝一处发,才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不落一户,取得最终的全面胜利。

后记

在结束采访时鲍大虎对大家说:“只要勤劳,只要奋斗、努力,日子绝对能过好、一定能过好!”,这是一个贫困户关于脱贫内生动力的独白。当前,在静宁上下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和“5+1”专项提升行动之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热土上,还有许多的“鲍大虎”,而且,将会涌现出更多的“鲍大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