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导演中岛哲也的一部经典作品,该片播出牵动了观众的千愁万绪,特别是女性观众,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不幸和松子相比,流干了眼泪。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但是不要和松子相比,她真正的悲剧来源于她在成长的每个阶段角色定位模糊,一生是非不分。作为家庭成员,暴打手足;作为教师,罔顾是非;作为女性,对自己情感不负责;作为公民触及法律底线;最后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滑向悲剧深渊。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从头到尾的悲凉

  • 剧情简介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几乎贯穿了松子的一生。松子小时候长得俊俏,歌声优美,因家里有人多病的妹妹,父亲总是多偏心妹妹一点。松子渴望关注,渴望爱,无意中的一次鬼脸换来了父亲难得的一笑,总是用鬼脸取悦于人,以至于后来稍稍看到人不满意就会条件反射做鬼脸,对于别人的要求,不分是非对错,无底线答应。

命运的转折点是是包庇盗窃学生而被学校开除,觉得自己这一生完蛋了,回家收拾东西被妹妹阻拦,把多年的委屈发泄到了妹妹身上,从此远走家乡。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与抑郁不得志的男友同居,被家暴。男友卧轨自杀后,当上了男友竞争对手的情妇。挑衅原配才发现自己被骗,自暴自弃做了浴室女郎。被浴室合伙人骗财骗色,杀了合伙人,走上逃亡路。遇到老实憨厚的理发师,过一段一时间快乐日子,最后还是被抓,八年出狱,理发师已经和别人结婚生子。

自己做了一名理发师,生活终于走向正轨,却遇见了当年包庇的学生阿龙,放弃工作与阿龙在一起,又被家暴,却享受这份虐待,为了证明自己对阿龙的爱再次辗转于各种男人之间,捎带各做违禁品,最后阿龙入狱。出狱后也与松子分手,松子找了一条和家乡相似的河边公寓,一个人独居到53岁,变成了惹人嫌的老太太,最后死于一群孩子的乱棍之下。

被命运糟蹋的女孩,让人无限唏嘘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 悲剧就是把美好毁灭给人看

芳华年代的松子有多美?五官标致,歌声甜美,身材窈窕性感。一个侧脸,一抹倩影,让无数男人魂牵梦萦。油腻的领导觊觎她的美色,一起的同事想方设法和她约会,青春懵懂的学生自己都还没明白过来就已经爱上了她。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然而这个世间艺术极品,编导对她极其克扣,美和丑不可逾越的代沟直接安排到了她身上。50岁后的松子,头发是膨胀的鸡窝,身材臃肿变形,拖着一条腿,裹着肮脏的毛线外套,浑身散发着臭味,躺在屋内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满嘴塞满食物,时不时哇哇大哭大叫,引得邻居痛愤砸墙。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就连她的死也是安排了一群孩子来结束,孩子本就是代表希望,孩子都是未成年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更何况杀的是这样一个孤苦的落魄的老太婆。所以最后残忍到结束了松子生命也找不到一个人来负责,松子这一生是有多糟糕,多讨厌,多么令人嫌弃!

作为家庭成员,松子少了份关心与包容,嫉妒蒙蔽双眼

  • 原生家庭不欠她一个对不起

很多人解读松子,都认为是原生家庭的不幸导致了他一生不幸。但是细想一下,她的原生家庭真的很不幸吗?她家境小康,父亲,妹妹,弟弟都关心她,从来未受到虐待,念过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出落得亭亭玉立,并且在体制里有着稳定的工作。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这样的孩子,怎么能说不幸。真正不幸的案例并不少见,《都挺好》里面的苏明玉,母亲把一生怨恨发在她身上,长大后直接被亲哥哥揍到遍体鳞伤;热播剧《安家》房似锦出身差点被投井,从小吃不饱穿不暖,被全家出气,长大拼命挣钱被家里压榨。这些原生家庭是真的不幸,“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因为人的生命力是向上向先前的,有张力,有治愈力。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松子原生家庭是美满的,美中不足的是家里有个体弱多病的妹妹,从小分走了父亲太多的关爱。给了松子一种错觉:我缺爱!但是任何家里面总会对弱势的孩子多加照样,父亲是家里的掌舵人,维持家里的平衡。别忘了松子还有一个个弟弟,弟弟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偏爱了走向极端。

所以,松子的悲剧原生家庭不背这个锅。

  • 作为长姐,对病榻的妹妹施暴

作为家庭成员,松子从小到大一直妒忌着妹妹,认为妹妹享受了太多父爱。其实是因为妹妹身体太差,父亲希望给她多一点关怀,多一点补偿。作为家庭成员,每个人分工不一样,姐姐更应该和父亲一样对妹妹多点关心。但松子却因妒生恨,不顾手足之情。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当松子被学校开除,收拾衣物准备离家出走,遭遇到了妹妹的挽留与阻拦,松子却直接用尽全力推到妹妹,掐着妹妹的脖子说:都是因为你,我的命运才这么悲惨?可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松子包庇学生为学生顶罪才被学校开除。她把自己的不幸怪罪到了妹妹身上,开除这件事和妹妹一点关系没有。

孰是孰非,在松子心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认为自己的悲剧皆源于别人,在别人身上寻找原因,也在别人身上寻找幸福,并且是非不分,暗示松子惨淡的一生。

为人师表,罔顾是非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 未经证明妄下结论,这是松子第一个错

学校组织的修学中,自己的学生阿龙偷拿了旅店老板的现金。并且学校排查出来,阿龙的嫌疑最大,领导与松子沟通,让松子去和阿龙确认。

实事求是判断是非的前提 ,判断是非不能道听途说,而是应当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要有真凭实据。

但是松子在还未确认的时候,振振有词说自己学生肯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表现出坚信自己学生是清白的,并且顶撞领导,给领导一个难堪,也为后来领导发难埋下伏笔。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 教育不教德这是松子第二个错

在与阿龙的交流中,发现阿龙恼羞成怒时,松子心中已经大概能确认是阿龙做的。教育孩子是让他认清这个错误,反省并改正,防止以后再犯,而不是加以袒护,为未来的生活打一剂预防针,提高免疫力,避免孩子误入歧途。

而松子包庇了阿龙,让阿龙轻易的逃脱了惩罚,为后面阿龙长大步入歧途埋下了隐患,教育先教德,德立于世,学生出现不良苗头时,需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 为人师表行为不端,这是松子第三个错

最为致命的错误是在阿龙否认偷盗后,松子去偷拿其他老师的钱去还给老板,并且承认是自己偷的。如果这个行为是个学生做的,因为学生尚未成熟,会受到更多保护,并且都是在犯错中长大,学生会被原谅。但是作为一个老师,撒谎偷盗,这是违法犯罪,毕竟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老师是不允许在教师队伍中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在事情败露后,被猥琐主任威胁看胸。被校长查到时,让阿龙去自己承认,结果被阿龙倒打一耙,阿龙说是松子老师逼自己承认。轻易让步出卖自己身体,相信反复无常的阿龙。充分说明松子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这恰恰是她的转折点,即使没有这次事件,松子这样的做法迟早会把自己毁掉。

作为成年女性,对自己不负责

  • 男友家暴成性,依旧不离不弃

松子爱的第一个男人是一个叫八女川的作家,但此作家郁郁不得志,生活极度窘迫,连一双完整的袜子都没。经常家暴松子,逼迫她到色情场所挣钱,当着松子的面结束自己生命,给松子造成惊吓和心理阴影,这样的男人根本不爱松子,是一种病态的占有。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松子却是非不分,她有无数个可以逃离的机会,外面有多少人喜欢她,并且她也有逃离的勇气,别忘了对于自己的家庭她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松子没有走。

和阿龙邂逅阿龙一样对松子拳打脚踢,但她的口头禅却是,“打就打吧,只要能在一起”,不工作了,沉沦在家暴她的男人里,拒绝了朋友。痛苦地说“只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地狱也好什地方都好”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离不开而受着这份虐待,甚至对他言听计从。

心理学上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被害者对施暴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施暴者,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施暴者产生好感、依赖 。

  • 藐视道德,挑衅原配

在女八川死后,松子很快成了成为了女八川生前事业竞争对手港野的情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没有了家暴,松子唱起了歌,一头扎进了新生活。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肉眼所见的幸福快溢出屏幕,却忘了这种关系不合理不合法。甚至直接去见了港野原配,认为自己的美丽逼人可以完胜灰头土脸的夫人。哪知事情败露后,港野离开,回归了家庭。

港野对松子说“从来没爱过松你,之所以会和你在一起,是因为你是八女川的女人,我对他一直怀有自卑感,他死了之后,我为了赶走这令人痛苦的自卑感,我...把他的女人,把你...”

亲自把自己放在世人不齿的位置,是一种错误。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 放弃自己,出卖色相

从松子弟弟口中,可以知道,松子家家教严,对女孩子走向这条路是不齿的。在遭遇男人抛弃欺骗后,松子自暴自弃,丢掉了自己最后一丝羞耻与尊严。

她逐步丢掉了所有廉耻,第一次是被领导要求看胸,第二次是被女八川要求挣钱面试时不脱,第三次坦荡的脱掉衣服。

她做了女郎雪乃,苦练房中术,成为头牌,赚到,盆满钵满,史上最强。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只要是女人,无论是谁,都憧憬通话中那种,可爱的白雪公主啊灰姑娘啊,可是却不知道哪个地方的齿轮不好,本来憧憬成为白天鹅的,醒来却发现,变成了黑压压的乌鸦。

当思想配不上美貌时,对一个女孩子是一种灾难。

作为公民不守法

  • 激情杀人,亡命天涯

如果前面松子犯的错是情感羁绊而蒙蔽了眼睛是非不分,后面是明知犯法而逃避,在松子与合伙人的激烈争斗中伤到了合伙人的脚。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面对合伙人的惨烈呼救,松子没有选择救护,直接将他一刀又一刀的杀死。杀人后更没有去自首,而是选择了逃逸。

这一些列操作,没有良心不安,没有忏悔。很快又唱着歌过起了小日子。警察来的时候,发现松子逍遥似神仙,压根不像背着人命。

  • 知法犯法,助纣为虐

从监狱出来,和命运转折的阿龙相遇,阿龙不务正业,走的是赌博打架斗殴杀人放火的事情,明明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危害自己危害社会。她说“你要走黑道,我就是黑道的女人”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松子助纣为虐,都听阿龙的,照他要求在一家酒吧当小姐。跟不知名的男人上床,将不知名的东西交给不知名的人。见各种各样的人,捎带各种各样的违法物品,管他是违法还是犯罪。

作为公民违法犯罪是非不分,逐渐摧毁身体,摧毁意志。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嫉恶从善---是非观的表现 ,明辨是非不仅要有判断的能力,还要身体力行

,松子做了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讽刺的是,他们的角色是教师和学生,呼应了开头松子教育的失败,这是一起教育的悲剧。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结语:

看似这一生悲剧,但是每个阶段都有拯救的可能,松子总是自我放弃,她一生都找寻找家的方向,回头是岸却从没回过头,而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是非观观是指一个人面对客观事物、社会现象或者特定事件判断其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认可或不认可所持有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或尺度,以及所作出的一般性意义评价及选择意向。简而言之,就是对客观现象和事物“正”与“反”的判断与取舍,而松子恰恰在每个阶段取“反”而行之。

从社会角色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非不分,才是悲剧之源

阿德勒曾说:想要取得别人认可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采用“满足别人的期待”这一手段。但是一定要记住,学会辨识这份“期待”是否正确。

希望那些像松子一样的女孩,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去,每个阶段做出正确的选择,有着正确的是非观,哪怕误入歧途也要学会及时止损,你的人生没有完,有无限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