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尾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 三峽集團將進行放流中華鱘海洋生活史研究

壓題圖.JPG

4月22日上午,在湖北省宜昌市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1萬尾子二代中華鱘迴歸長江懷抱,這是自1984年首次放流以來,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連續實施的第62次中華鱘放流活動,也是自2009年首次開展中華鱘子二代放流以來,放流子二代中華鱘數量最多的一次。

至此,三峽集團已累計向長江放流中華鱘超過503萬尾,放流子二代中華鱘28000餘尾。

“本次放流的中華鱘實現了‘中青幼’結合,包括2009年至2019年間的5個年份梯隊,其中有出生於2009年的10尾全雄性中華鱘。”中華鱘研究所科研人員姜偉博士表示“這有助於豐富野生中華鱘年齡梯隊、提升野生群體遺傳多樣性、調整自然條件下中華鱘性別比例失調等。”

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自1984年起,每年開展中華鱘放流活動,從未間斷。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三峽集團仍堅持做好中華鱘保護和放流準備,於湖北復工復產初期,聯合宜昌市人民政府第一時間舉辦放流活動。

今年,中華鱘放流活動嚴格遵守宜昌市疫情防控有關要求,不組織現場儀式,不邀請志願者和市民參與,精細策劃、嚴密部署,避免人員聚集,在確保“零”風險的前提下,完成各項放流工作。

2020042211174890522.jpg

IMG_6782(袁磊).JPG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1.4億年曆史,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態等價值。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受過度捕撈、水質汙染等不利因素影響,中華鱘自然種群規模持續衰退,現已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經過多年人工繁育與技術攻關,三峽集團掌握了目前最為完善的中華鱘人工種群梯隊,建立了覆蓋親魚培育、催產繁殖、梯隊建設等的全生命週期保護體系,為中華鱘種群的復壯奠定了基礎,對補充野生中華鱘種群資源、保證中華鱘物種可持續繁衍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鱘放歸長江後,三峽集團將藉助覆蓋長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的監測系統開展聲吶追蹤,這套系統是目前國內覆蓋範圍最廣、最全面的放流中華鱘洄游監測系統。

據瞭解,在完成此次放流中華鱘的追蹤監測後,三峽集團將於今年年內,首次探索性開展放流中華鱘的海洋生活史研究,以便更好地評估中華鱘的野外生存狀態。

據介紹,為最大限度發揮長江水庫群生態功能,三峽集團連續多年開展長江干流梯級水庫聯合生態調度試驗。2019年三峽水庫生態調度期間,宜昌江段四大家魚繁殖規模約30億粒,是2011年首次實施生態調度期間,四大家魚繁殖規模的50倍左右,有效促進了長江漁業資源恢復。

三峽集團通過設立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站,持續開展種群建設、技術攻關和增殖放流等一系列保護工作,目前已掌握長江鱘、圓口銅魚、長鰭吻鮈、齊口裂腹魚等10餘種珍稀特有魚類的人工繁殖技術,累計放流約208萬尾。

作者:錢忠軍李洋 圖/三峽集團新聞中心編輯:趙徵南責任編輯:劉棟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