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驗+中國市場,日立力爭將“智能製造”經驗本土化

在9月17日~21日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下稱“工博會”)期間,日立(中國)有限公司以集團形式參加本次展會九大專業展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用展。

日立以“智能製造”為主題,重點介紹了日立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及Lumada平臺,在製造、維護、鋼鐵、產業機械、物流、醫藥等領域提供的一系列智能解決方案、產品及服務。展示了日立融合IT及OT技術經驗,全面革新從設計、開發到生產流程、物流配送的每一步,力求將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提供給客戶及社會的智能革新理念。

在日立展臺,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儘管這是日立集團第二次參加中國工博會,但在展臺中並不單獨介紹某款具體的產品,而是展示以IT和OT相結合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日立集團一直在積極與中國政府及相關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大力推動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健康養老等事業的發展。如今,日立正憑藉創業之初即擁有的運用控制技術優勢,以及長達半世紀之久的IT技術,並融合大數據分析、AI等數字技術,在全球加速開展社會創新事業,致力解決各種社會課題。

日本經驗+中國市場,日立力爭將“智能製造”經驗本土化

“儘可能減少人為因素”

日立(中國)產業系統事業統括本部高級總經理佐佐木一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其實,在去年第一次涉足工博會時,並不清楚以什麼樣的展品參展合適。“日立希望將智能製造的概念提供給中國市場。比如,通過圖片把日本的智能製造的理念傳遞給中國市場。”佐佐木說道,“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把中國具體的實例介紹給參展者,尤其告訴中國客戶,日立在智能製造領域取得哪些具體成果。”

在此次展會中,日立最想強調的是“儘可能減少人為因素”。在他看來,在產業領域人的因素會產生很大影響。比如,新來的工人顯然不具備熟練工掌握的機能。因此,通過系統、數據等綜合解決方案,能幫助不熟練的工人做出穩定的產品。

據佐佐木介紹,日立在中國市場的一個創新,便是在鋼鐵領域使用物聯網技術的一套解決方案。通過控制系統,日立可對這些鋼廠生產線上有可能出現的狀況進行監測解決,從而提升鋼廠的生產效率。目前,該解決方案已運用到中國65家鋼鐵廠。

在日立展臺,第一財經記者看到了最新引入中國市場的鑄造仿真系統(ADSTEFAN)。據展臺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軟件系統今年6月才在中國市場正式銷售,是一款高效能的設計支持CAE工具,可以分析流入鑄模內的熔融金屬狀況以及凝固過程。由於採用了可視化分析,能在在設計初期預防鑄造缺陷,縮短製作週期,降低成本。據悉,該系統在日本市場的普及率到一半以上,能將憑經驗生產製作的流程固化成模擬系統。而且該系統也會年年升級。

此外,日立此次在工博會上展示的智能維保管理系統(CMMS)也吸引了不少客戶。這一智能維保管理系統旨在實現維保作業的一元化管理和數據可視化,可利用iPad或者筆記本電腦等移動設備進行巡檢。據展臺負責人介紹,該系統通過先期的數據收集,使得檢測規範化、自動化的同時,可以對可能的故障做出預測及診斷。據悉該系統去年已在中國大陸投入使用。

與中國市場合拍

加入日立中國2年多的時間裡,讓佐佐木感慨最多的便是中國市場的多樣化。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面對這樣一個擁有千差外別的中國市場,日立能做的,就是把日本現有成熟的製造業經驗,運用到中國那些在製造業領域尚未成熟發展的企業中。

“為了更好地開拓中國市場,我們需要做的很多。”他說道。比如,如何讓更多中國潛在的客戶瞭解日立的技術,因此,需要深入到中國製造業一線,與中國製造業企業進行較多的交流,才能知曉中國製造業企業的需求。“利用中國客戶的意見,來改進、提升日立的技術,也很重要。”他說道。

就在日立工博會展臺周邊,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時下在中國最為熱門的5G宣傳廣告隨處可見。對於5G發展可能對日立在製造業領域的影響,佐佐木謹慎地表示,目前還無法判斷5G出現可能對製造業帶來的影響。他預計,5G可能會對圖形處理方面產生很大變化。日立此次展出的VISP系統一改以往在工廠車間等生產線上主要靠收集溫度、壓力數據等來掌握情況的情況,而是利用360度相機,從圖像上通過區域的顏色差異就能讀取現場情況。“圖像依賴巨大的數據發展。在5G時代,圖像處理的軟件是不是還有一個較快的發展,還需要再討論。”他說道。

而在中國市場方面,讓佐佐木印象最深的便是,中國市場規模大、迭代速度快、價格競爭非常激烈。在他看來,由於日本市場規模較小,製造的產品數量有限;而中國市場需求規模量巨大,日本製造的產品與技術能否滿足中國市場需求,是最根本的問題。因此,努力與中國市場合拍,生產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是日立等在內的日本企業發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