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湾:精细描绘“江海交汇第一湾”

江水悠悠,芦苇茵茵。走在张家港湾宽阔整洁的滨江步道,江堤蜿蜒曲折;放眼望向江边,随处可见长江里繁忙的轮船;而在另一侧,满眼绿草如盖,防护林苍翠挺拔;江边岸石上,成群结队的螃蜞自在爬行……

张家港湾位于张家港保税区金港镇,上起老沙码头,下至段山港,有着约12公里的长江岸线。张家港共有80.4公里长江岸线,占江苏全省长江岸线总长的18.6%。而张家港湾正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道湾,因此被誉为“江海交汇第一湾”。

如何答好长江大保护的张家港“答卷”,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又筑牢长江绿色生态长廊,张家港人有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张家港编制张家港湾建设规划,腾退4平方公里的规划产业用地。同时,在生态修复基础上,在江堤和江滩之间,新建了亲江步道;配套建设观景亭、塔、轩及驿站等设施;打造休闲民宿、传统种植等项目,融防汛通道、健步、休闲、观光于一体,真正还江于民。

“自江堤修建以来,植被变多、环境变好了,前来栖息的鸟儿也多了起来。”摄影爱好者徐国忠是张家港湾的“常客”,隔三差五会来张家港湾对岸的双山岛拍摄鸟类。他的镜头里,装满了张家港湾的“稀有贵客”,俨然一本活着的鸟类百科全书。

说起在双山岛拍摄到的鸟类,徐国忠如数家珍,“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7月在双山岛,听到有类似婴儿的啼哭声,用镜头一扫,没想到在芦苇荡里发现了几只震旦鸦雀!这个鸟是特有珍稀鸟种,十分罕见。”

张家港湾的美丽蜕变,吸引了“鸟中大熊猫”前来“安家”,也为游客、市民提供了健身、游玩、休闲的好去处。采访当天,徐国忠在这里参加徒步健走活动,他的身后,还有几十位一同徒步的队友。

同样钟情于张家港湾的,还有崇真中学的地理老师陈丽芳。为了让学生了解张家港湾的前世今生,陈丽芳做足了功课,“长江在流经入海口附近时,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淤积在这里,江海交汇处的张家港湾就是泥沙堆积形成的滩涂湿地,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十分宜居。”

得益于沿江区位优势,过去几十年,张家港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昔日“穷沙洲”成为沿江现代港口城市。最兴盛时,1.53公里岸线上,建有8处建材码头、7万平方米堆场。除了码头林立,此前张家港湾沿岸还建有一个大型船厂,分布着160多户畜禽养殖户和与养殖相关的违建房屋。在经济快速崛起的同时,砂石遍地、环境生态失衡、岸线过度开发等问题凸显。

扛起生态环保“硬担当”,勾勒美丽港城新颜值。通过开展百年江堤提升、水产养殖清理、生产岸线腾退、生态环境修复、交通道路优化“五大工程”,如今江滩与江水零距离相拥,原本遍布码头、工厂的江岸,已是一片生机盎然,新改造的江堤如一道安全屏障。漫步于江岸边,还能看到遗留下的旧时码头的痕迹。一块块“绿色地毯”顺江铺陈,140万平方米的滨江亲水景观带宛如一条绸带镶嵌在江边,大型“滨江开放式公园”芳容初绽。

在答好“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答卷的同时,张家港湾化身为“绿色流量担当”,重塑“生态长廊”,打造成为“最美江滩”“最美江湾”“最美江堤”“最美江村”。

“‘扮靓’张家港湾是我们对‘母亲河’做出的‘绿色承诺’。”张家港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秦国平说,以生态保护为核心,打造亮丽的沿江岸线环境,让记得住乡愁的张家港湾,悄然来到市民、游客身边。

“亲江步道直通芦苇滩,让我近距离感受长江大美!”

“现在,我带着孩子来江边骑自行车,很方便,环境也很舒心!”

“下次我还要带着孩子来钓螃蜞!”

……

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啧啧赞叹和无限期待,得益于苏州对生态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苏州实现“经济强”和“环境美”的“双胜利”。

近年来,苏州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苏州市生态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滚动实施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2017-2019年共完成投资444亿元,2020年更是排定了100个项目,计划投资106亿元。目前苏州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9.99%,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9%。

按照苏州《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规划,苏州还将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实施“两湖一江”生态修复、“生态宜居”绿美乡村、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小康底色。 范昕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