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跌蕩一百年之如今有名的招商局如何成立的

昨天你說到了李鴻章有意招募唐廷樞和徐潤兩個洋行大買辦,讓他們加入輪船招商局,協助盛宣懷,當時歐洲正因為南海泡沫,而發生金融危機,所以其實這兩個大買辦的日子也並不好過,此時李鴻章拋出橄欖枝,他們當即叛變回來。唐廷樞成為招商局總辦,徐潤和盛宣懷為會辦,三人開始著手招商,尋找股權投資者。這三個人都是航運內行,手上又都有不少的資源,很快就招到了50萬兩民間資本,輪船招商局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跟股東約定好,年年分紅,認票不認人,換句話說你私下裡也可以轉讓手中的股票。

招商局成立之後,立馬就跟洋人開始撕逼,當時逼得外商不得不聯手自保,訂立統一價格,企圖壟斷航運業務,但招商局在李鴻章的扶持下,先從漕運業務切入,保證基礎運營,又得到朝廷低息貸款,再加上唐廷樞和徐潤的能力,三年之內,就讓洋行們叫苦不迭,原來的搖錢樹變得無利可圖。洋行們的航運股票,3年時間裡基本跌價三分之一到一半,最後洋行們實在幹不下去了,實力最強的旗昌洋行,希望退出,並將公司以220萬兩甩賣給招商局,當時的招商局全部資本只有75萬兩,似乎蛇吞大象,唐廷樞和徐潤犯了難,但盛宣懷有辦法,他去找李鴻章和沈葆楨軟磨硬泡,最後籌來了100萬兩,然後去找祺昌洋行痛陳厲害,連哄帶騙,讓對方同意先付120萬兩首付,其餘的5年付清。就這樣招商局一口吃下了行業龍頭。自然也就成為了這個行業的最大企業。這下輪船招商局的地位變得相當穩固。日後更是成為了晚清政府的一棵搖錢樹,連日本人都承認,風雨茅廬中的大清朝,終於有了兩張新桌子。

招商局模式大獲成功後,1878年,李鴻章又派得力干將唐廷樞北上,依葫蘆畫瓢,建立開平礦務局,目的就是要壟斷煤炭的能源。當時煤炭是軍艦的主要燃料,軍用和民用需求都非常大,但滿清一直缺乏開採能力,不得不從國外進口,唐廷樞找到李鴻章,說不如辦一家煤炭企業,中國礦工便宜一半,所以將有巨大的利潤可圖。開平礦務局一路順風順水,1881年已經日產300噸,到第二年總產量3.8萬噸,1899年的時候更是達到了77.8萬噸,唐廷樞就用低價戰略搶奪市場,幾年時間,主要競爭對手,日本企業就被趕出了市場。

另外一位大買辦叫做鄭觀應,也是一位經營奇才,是太古洋行的大買辦,也是招商局的最早股東,在他主持太古期間,跟招商局形成了雙寡頭壟斷局面,而李鴻章一直沒有放棄招攬這個人才,但鄭觀應看的很明白,官督商辦弄不好後面是個雷,但在反覆的遊說之下,鄭觀應還是加入了招商局,但不幸被他的烏鴉嘴言中,招商局很快出現了內訌,唐廷樞1892年去世,並沒有給家裡留下什麼錢,徐潤跟盛宣懷鬧翻了,被趕出了招商局,給家裡留下的財富不過萬兩,而鄭觀應也同樣如此,去世後家中並未富貴。顯然招商局並未給這些買辦們帶來任何的好處。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四大買辦,只有一人沒加入招商局,那就是席正甫,這個人是匯豐的大買辦,李鴻章借款,胡雪巖幫助左宗棠借錢,都得通過席正甫來完成,胡雪巖最後那筆要命的鉅款,就是席正甫經辦的,年息高達15%,清政府因此背上高利貸,胡雪巖也招來抄家之禍,而席正甫的收入,光年薪就是一年10萬兩白銀,而他的後人,基本都在英美商行任要職,說上海當時34家銀行,17家都是他們家人,或者親戚擔任買辦的。由於席正甫是東山人,所以他的勢力叫做東山幫,當時有據諺語,安徽幫再狠,見到了山上幫的也得忍一忍。據史料考證,1900年席正甫資產超過1000萬兩。這是慈禧太后修頤和園的總開銷,也是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亂的軍費借款。所以這麼一比,那麼唐廷樞,徐潤,鄭觀應這三位為輪船招商局招安的買辦,簡直虧死了。但就名聲來說,唐廷樞和鄭觀應肯定更大,歷史評價也更高,其中鄭觀應寫的盛世危言,更是被後世經濟學家們多次引用。“欲致強,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講求學校。速立憲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可惜這些話,當時的人聽不進去。

在輪船招商局的推動下,洋務運動在1882年達到高潮,當時上海已經有了股票市場,而洋務企業的股票已經變得十分搶手,比如輪船招商局,他的票面金額是100兩,但是在股市上,已經漲到了253兩,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礦務局,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幅,這種財富效應,繼續帶動官督商辦事業的發展,前後出現了幾十家類似的股份公司,甚至之前早年間很難落實的電報電話事業,也在盛宣懷的主持下取得了突破,成立了中國電報總局,先後收回了英國大東和丹麥大北的線路。

正在此時,輪船招商局出事了,唐廷樞,徐潤,鄭觀應三大買辦,在洋行呆的太久了,已經不熟悉官場之道了,於是他們三聯合給李鴻章上摺子,說以後官府作你的大股東就好,分紅返利一分都不會少,但官府就別總往這派官員了。Are you ok?李鴻章接到這封摺子,這個氣啊,他怎麼可能ok,這就是要把輪船招商局民營化啊,那意思就是不想再聽我指揮了,對於官僚們來說,能不能賺錢其實倒是其次,重要的是權力,所以無論你說什麼道理,李鴻章也不可能接受,於是他覺得這些買辦,假洋鬼子終究靠不住,所以這封上書,成了官商決裂的導火線,

機敏的盛宣懷早就看出了李鴻章的心思,他也對自己只是個會辦心有不滿,在買辦勢力之下,他在輪船招商局基本說不上話,趁著這個機會,盛宣懷開始在背後做手腳,私底下打小報告,說唐廷樞和徐潤任用洋人管事,不符合大清規矩,還搞裙帶關係,營私舞弊。

1884年上海爆發了金融危機,此時,徐潤利用掌管輪船招商局財務之便,挪用16萬公款去炒房,後來東窗事發,李鴻章派盛宣懷徹查此事,而盛宣懷則藉機告徐潤假公濟私,最後徐潤被革職,淨身出局,要知道11年來徐潤只領了很少的薪水,大部分都變成了股票。但是盛宣懷拒絕兌付股權,相當於徐潤的股權就被充公了。扳倒了徐潤之後,第二年唐廷樞也被李鴻章調離了招商局,這下盛宣懷大權獨攬,而招商局也自此官商不分。後來盛宣懷還利用官府權利,逼得個人股東紛紛退出,最後儼然成了一個官督他盛宣懷辦的企業,當然這一切肯定有李鴻章的默許,很明顯李中堂要的是權力,相比唐徐二人,盛宣懷更為聽話。至於誰能把企業經營的好,這一點都不重要。中國企業經濟的最大弊病,就此開始,並一直延續至今。

而日本存在的意義,就是用來打臉的,在同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個象徵性意義的事件,那就是日本明治政府將當時日本最大的造船企業,以1日元的象徵性價格,賣給了私營企業家巖崎彌太郎,這家企業後來發展成了著名的三菱株式會社。日本這個糟老頭壞的狠,專門跟我們反著來,他們很多企業都是由政府啟動,然後做成規模,賣給私人經理人,政府開始退出,日本也掀起了洋務運動,也辦了一大堆造船廠,制鐵廠,機器製造廠,還有軍工廠,一開始都是國營的,但1880年之後,日本十分堅決的民營化,伊藤博文就說,日本創辦企業的目的就是,示以實利,以誘人民,就是我給你做出個樣子來,告訴大家這是可以賺錢的,僅此而已。日本政府把企業幾乎白送給個人,傻逼嗎?這在當時也引發了罵聲,但後來這些私人企業全都大幅 擴張,效益越來越好。像三井,三菱關西鐵路都是那時候出現的私人財閥。

就在盛宣懷奪權招商局的同一時間,在中國的上海,還上演了一場重要的商戰,這場商戰直接導致了中國第一首富,第一紅頂商人之稱的胡雪巖破產,而這一切,都是一場陰謀,又是一場官進商退的表演。

精讀跌蕩一百年之如今有名的招商局如何成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