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安人抓緊集合!讓我們一起回憶六安的九拐十八巷!

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印記。而對於六安這座城市而言,九拐十八巷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城市進程的發展,九拐十八巷也漸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為了找尋他的記憶,也帶大家共同回憶。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推出九拐十八巷相關節目。那麼本期節目我們將首先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九拐十八巷。

老六安人抓緊集合!讓我們一起回憶六安的九拐十八巷!

據史料記載,六安城區,最早建於1260多年前,經歷唐、宋、元、明、清,民國各個朝代。由於戰爭和自然災害,六安城池多次損毀,而後又在原址上多次新修擴建。經過近千年的演變,到了明清以後,基本形成了近代的模樣,南門、北門、西門各一個,東門有兩個,大東門和小東門,城中有鼓樓,街道、市場逐漸成型。由於六安位於丘陵地帶,老城區高低不平,鼓樓街地勢最高,北門下窪子最低,南北東西走向,都有或大或小的坡坎,因而,過去老城的建設,大多是依照地形蓋房修路,很少有寬闊筆直的大馬路。隨著人口的真多,房屋建設越來越密,道路也越來越窄,最後,六安的城區便形成了眾多的拐拐巷巷,“九拐十八巷”也由此而來。

老六安人抓緊集合!讓我們一起回憶六安的九拐十八巷!

六安民俗專家 曹光森:這個九拐十八巷,應該說在我們城建史上也算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應該說九拐在明代以後,這個時候就形成九拐,十八巷清代同治年間,它上面就記載有九道巷,那十八巷都是後來發展的,以後的人叫出來的。

老六安城區僅有3.3平方公里。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將城區包裹於內,九拐十八巷也就是老城裡重要的一環。這裡的“九”和“十八”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代表很多的意思,因而,“九拐十八巷”,並不是只有九個“拐”十八個“巷”。記者 呂琳:事實上,六安城區的“拐”不止九處,“巷”也遠不止十八條,而且隨著歷年的不斷建設,拐和巷,也在逐漸增多。而在六安民間所說的九拐十八巷,是後期人們所列出的,是六安城裡比較有代表性的拐和巷,這些拐和巷,大多是建設得比較早或是比較大,在六安有影響力的地方。
民間所流傳的九拐十八巷,九拐有:等駕拐、魚市拐、茶葉拐、倉房拐、書院拐、潘家拐、上拐頭、田家拐、大井拐。十八巷則為:頭道巷、二道巷、三道巷、書版巷、塘子巷、扎筆巷、和平巷、棚場巷、龍鬚巷、觀音寺巷、關帝廟巷、萬壽寺巷、城隍廟巷、九拐巷、牛角巷、翠花巷、鹽店巷、霍老婆巷。


而其中的九拐大多以商業特徵或者地域特徵命名,這些拐的名稱不僅具有地域特色,也無形中記錄了六安城市的印記,給後人留下想象和回憶的空間。六安民俗專家 曹光森:這幾個拐的形成都是東西巷和南北巷幾條大街交叉而形成的這個拐,而且這個拐的形成與地域也有一定的關係的,你比如北門上拐頭這個拐為什麼叫上拐頭,因為北門那上門落差比較大,出了城以後啊底下就是下窪子,原來老百花電影院對面的百花菜市場下窪子,下窪子上去以後有個東街又個西街,凡是進城的人啊進入北門這個城門的時候不是左拐就是有拐,所以叫上拐頭。


老六安人抓緊集合!讓我們一起回憶六安的九拐十八巷!


而十八巷則以建築和歷史文化特徵、姓氏為主進行命名。例如棚場巷則是以歷史文化命名。這裡是舊時搭棚子進行科舉考試的地方,清代雍正四年創建以後,一直作為六安州試院所在地,這裡是城中心,也是城裡最熱鬧的地方。而火神廟巷、大王廟巷、城隍廟巷、關帝廟巷、西湖庵巷等,這些看名稱就知道是各個廟宇所在地,而夏巷子、魏巷子、柴巷子、戴巷子、史巷子,甚至霍老婆巷則以姓氏命名。

六安九拐十八巷的名稱,不論是高雅還是平庸,都代表著這個城市的符號,也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它們是這座城市的根,也是這座城市的魂。

老六安人抓緊集合!讓我們一起回憶六安的九拐十八巷!

而近年來由於老城區改造,絕大多數的舊建築都被推倒,九拐十八巷也基本消失。一些巷子則被改造成為寬闊的街道。雖然曾經的九拐十八巷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我們通過古今的對比看到的是現代六安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蒸蒸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