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文/阿貓

圖/網絡

今天是“玫瑰少年”葉永鋕離開的第20年

20年前

他間接死於性別刻板印象

帶來的暴力與霸凌

20年後的今天

對於性別多元

我們變得更包容了嗎

一個男孩的逝去,推動了社會二十年來的性別平等運動,如今看來仍像一個奇蹟。

因此,他的名字值得每一位支持性別平等、性別多元的人去銘記,他就是“玫瑰少年”——葉永鋕。

紀錄片《不一樣又怎樣》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一朵異色玫瑰的夭折

追溯回2000年,當時屏東高樹國中三年二班的葉永鋕,還沒有人叫他“玫瑰少年”,同班的男生更喜歡叫他“娘娘腔”。

4月20日,那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葉永鋕和平時一樣,在下課前幾分鐘,向老師舉手示意,希望提前去上廁所。這不是他有意擾亂課堂秩序,而是因為下課再去,他將可能會被其他男生堵在廁所裡調笑、毆打,被強行扒掉褲子。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上學時,廁所是他最容易受欺負的場所,為了避免霸凌,他只好以這四種方式解決基本需求:提前幾分鐘下課、找要好的男同學陪同、上課鈴響後使用女生廁所、使用教職工廁所。他一直委曲求全,希望保護自己免遭傷害。然而在那一天,他的希望還是落空了。

下課鈴響後,當被人發現時,葉永鋕已經倒在了血泊裡,送醫後仍不治身亡。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圖/紀錄片《不一樣又怎樣》

一個溫柔且無辜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

事發後,輿論譁然,葉永鋕的媽媽更是悲憤交加,認為校方對自己的孩子保護不力。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葉媽媽回憶送孩子去醫院時的場景 圖/紀錄片《不一樣又怎樣》

由於無法還原事發的現場,無從推斷葉永鋕真正的死因:究竟是失足所致,還是人為造成?但在所有善良的人看來,他就是死於一場謀殺——

校方的不重視、不保護,老師的冷眼和漠視,同學的欺辱和暴力,聯手謀殺了這個為求避險只能獨自上廁所的孤獨少年。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據葉媽媽講,葉永鋕自幼就很體貼,也很“女孩子氣”,“喜歡玩扮家家酒的遊戲,玩煮菜的玩具”。與生俱來的性格氣質,為何有錯?就像草木花卉各有各的姿態。奈何全社會對“何為男性”理解狹隘,讓氣質迥異的少年吃盡苦頭,最終不得不付出英年早逝的代價。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圖/紀錄片《不一樣又怎樣》

他的離世讓人遺憾,但也如一記驚雷,喚醒了長期漠視性別霸凌現象的社會。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少年早逝後,社會各界做了什麼?

自此以後,各界人士好像參與接力賽一樣,推動著“性別改革”。

2000年,當地教育部發起“新校園運動:反性別暴力”活動,強調除了尊重傳統兩性之外,也應尊重有不同性傾向和性別氣質的人,並破除刻板印象、消除暴力。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2004年,《兩性平等教育法》改稱《性別平等教育法》,除了尊重生物學上的不同性別外,更增添了尊重性傾向、性別特質、性別認同等內容,其中一項條文為“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別之待遇”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2006年,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出版《擁抱玫瑰少年》以紀念葉永鋕事件,並藉此探討其教育意涵。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2007年,紀錄片《玫瑰少年》攝製完成。

2010年,葉永鋕的媽媽出席了高雄的同志活動,上臺致辭:“我救不了我的小孩,我要救跟他一樣的小孩!所以我今天必須要站出來。”讓臺下無數聽眾淚流滿面。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圖/紀錄片《不一樣又怎樣》

2019年,一所高中實行校服“解禁”,呼籲校內男性師生在校慶周穿裙來上課,響應性別平等政策。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一高中發起“男裙周”活動

最近,也發生了一件很暖的事情。由於疫情爆發,臺灣地區的學生上學要戴口罩。有家長反映,自己兒子怕戴粉紅色口罩上學會被嘲笑。作為回應,在疫情記者會上,所有官員均戴上粉色口罩,呼籲小朋友說:“什麼顏色都一樣”,意圖打破口罩顏色的

性別刻板印象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今天,我們也頻頻看到,改變正在發生。例如,“小鮮肉”、“娘炮”等詞語背後的性別刻板印象,正在逐漸被打破。如在“什麼是男性氣質”之爭上,《人民日報》發文表示:“精緻細膩也好,粗枝大條也好,都是自己審美的選擇,一個理性、成熟、寬容的社會理應包容。”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人民日報》發文《什麼是今天該有的“男性氣質”》,呼籲尊重審美多元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女團選秀綜藝《青春有你2》中,成員制服從裙裝到褲裝的變化,打破著“女生/少女團成員就應該穿裙子”的固化印象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男性美妝博主同樣受到歡迎

社會學家李銀河指出:“人性是豐富多彩的,應該讓每個人隨心所欲地落在極度男性化與極度女性化這兩個極端點之間的任何一點上,而不是強求每個人都必須落在極端點上。”

這些行動能改變所有人的觀念嗎?也許不能。肯定還有人覺得,粉紅色很“娘”,女孩子才能穿裙子,也依然會有人討厭“娘娘腔”、“男人婆”和同性戀。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但至少能撐開一把保護傘,讓霸凌者不敢橫行霸道,讓漠視者不再無動於衷,讓膽怯者能夠勇敢前行,讓為人父母者不再需要為孩子的差異化特質而擔驚受怕。

這樣就足夠了吧。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我眼中看到的彩虹

事實上,筆者2013-2014年在臺灣地區遊學期間,就對當地性別氛圍的變化有過親眼見證: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校園各處和城市街頭,張貼著各式各樣的性別平等宣傳海報;民居附近有專門面向性少數群體的書店,店裡有賣書和雜誌,也有賣束胸內衣、情趣用品之類的東西(當時看得我面紅耳赤,店員和其他顧客倒是見怪不怪)。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臺灣“同志版Netflix” GaGaLaLa

我在20歲生日的那天,參加了平權活動。在活動中,有花枝招展的男同性戀,有相對樸素的女同志,也有支持他們的直人團體......我和同伴被他們的快樂感染。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LGBT電影《每分鐘120擊》演員費利克斯

我有時候在想,包容對一個社會意味著什麼?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2018年驕傲節活動街頭的狗狗

它代表了對於邊界的拓展,意味著打破藩籬,更徑直指向發自內心的善良和美德。

如果人人能意識到眾生皆平等,併為此做出改變,那麼整個社會的風氣就會越發的好,也有更多的人能從中獲益——不管是性少數者,還是其他意義上的少數群體、弱勢群體、需要爭取自己權益的群體。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葉媽媽的慷慨陳詞 圖/紀錄片《不一樣又怎樣》

就像葉媽媽所說:“天地創造你們這樣一個人,一定有一道曙光,讓你們去爭取人權”。我們每一個人,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只要光明磊落,善良無畏,生來就是光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