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正氣-顏真卿楷書探究

一、初唐楷書整體風格概述

(一)唐朝楷書興盛原因

在當今社會中使用最廣泛的當屬楷書。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楷者, 法也、式也、模也, 是指筆畫端方, 波磔勢少的書體, 由古隸之方正, 八分之遒美, 章草之簡捷蛻化而來的。篆書在秦朝開始“ 隸變” , 到西漢天漢年間分書不斷成熟,同時也出現了楷書。“ 西漢之末, 隸字石刻間雜為正書”(《宣和書譜》)。這種漢字字體,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就楷書發展而言, 楷書的演變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東漢末年為創建期, 魏晉六朝為繼承發展期, 隋唐在前人基礎上始集楷書大成。

大唐正氣-顏真卿楷書探究

唐楷-《曹王妃鄭中墓誌》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全盛時代, 也是中國古代書法史上的全盛時代和鼎盛時期。唐朝在楷書藝術上成就之高, 楷書大家之眾, 楷書佳作之富, 流派之多, 影響之深,在古代書法史上都是空前的。綜合起來唐楷的繁盛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原因:(1)唐初社會安定,文化繁盛,書法和詩歌是其中最顯著的代表。唐初由隋末亂世進入一個和平安定的時期,社會安定人們安居樂業,經過唐初幾位帝王的勵精圖治,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文化的發展水平也到達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書法和詩歌則是文化繁盛的顯著代表;(2)唐代歷代帝王喜愛書法尤其對楷書特別重視。上行下效,官吏為討好統治者紛紛效仿,因而導致書風大盛;(3)科舉取士的要求,從隋朝開始科舉取士便成為朝廷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而書寫字體的優美又是一項重要的標準,唐朝則繼承了這一點,在銓選官吏時便要求“楷法遒美”這極大的激發了士人學習楷書的興趣;(4)唐朝統治者還特別重視書法人才, 重用楷書能手。唐中央政府設有侍書或翰林侍書一職。褚遂良被魏徵推薦給太宗, 太宗即日詔以侍書之位侍奉御前,在《新唐書· 百官》中, 我們可以看到唐朝中央各部門裡安置了許多楷書能手, 如崇文館10人, 司經局25人, 秘書省10人, 史館50人, 著作局5人,官教2人。楷書寫得好, 就有可能得到統治者的器重, 從而達官顯貴, 潛心楷書者自然就多;(5)唐書風的興盛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前代為之奠定的基礎。“ 多少代人的努力,為他們開拓了本體的生存空間, 積累了豐厚的經驗遺產, 他們只要稍事建設, 便可安居樂業, 坐享其成”(《歷史重負與時代抉擇》, 見《書法研究》總二十七輯)。晉書佔據高阜要津, 唐楷在險狹地帶向前推進,登峰造極。從楷書歷史上說, 隋唐時期是最幸運的, 也是最關鍵的時期, 只憑前輩的勃勃進取精神和豐碩果實,這已預示著楷書在唐朝將徹底成熟。

大唐正氣-顏真卿楷書探究

唐楷-褚遂良《孟法師碑》

(二)初唐楷書名家風格概述

楷書自漢末興起至魏晉六朝得到初步發展,尤其是經過“二王”父子的完善創立本家楷法,更是奠定了楷書基本的結構與章法,風靡後世,尤其是對初唐各位書家影響最為深刻,再加上太宗皇帝李世民偏愛王羲之書法,因此在整個初唐時期書界學王之風大盛。如唐初著名書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都深受王派楷書影響。清人梁巘在《評書帖》中說“ 晉人盡理, 唐人盡法, 宋人多用新意, 自以為過唐人,實不及也” 。

歐陽詢(信本,557—641)潭州臨湘人,他相貌雖然醜陋但是才藝驚人。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變體,學習前代碑版古法。他的楷書被稱為“歐體”,楷書代表作有《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碑》等。歐陽詢寫的楷書,運筆多是側筆鋪毫。起收筆有頓按,橫畫豎畫兩端稍重,中間稍細,直勁中隱隱有曲勢。歐字結構緊瘦整肅,字的重心偏下,也有人以“孤峰崛起,四面削出形容歐字的高聳姿態,以“勁險”稱揚其風格。

大唐正氣-顏真卿楷書探究

唐楷-歐陽詢《皇甫誕碑 清拓》


虞世南(伯施,558—638)越州餘姚人。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潤沖和而有遒麗之氣。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初唐四大書家。他的楷書,筆畫珠圓玉潤,結體氣秀色潤,恬靜優雅。觀其外貌,很難看出虞字遒勁筆力,只有動筆臨寫,方可感知虞字內含筆力。虞字不同於歐字鋒芒畢露,而是氣象平和。清代書論家劉熙載曾這樣評價:“歐之為鷹隼易知,虞之為鷹隼難知也。”

大唐正氣-顏真卿楷書探究

唐楷-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褚遂良字登善,生於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杭州錢塘人。褚遂良楷書受歐陽詢、虞世南影響。如《佛闕佛龕銘》有歐字筆意,方正剛健,著力撐開結構。《孟法師碑》筆意卻更傾向於虞字的遒麗。晚年楷書筆勢流暢,即使鉤折筆也沒有遲疑,有行書筆意。其字態風姿綽約,嫵媚婀娜,後人喻為“美人嬋娟”。

大唐正氣-顏真卿楷書探究

唐楷-褚遂良《孟法師碑》


他們的書法都取法王派,因此風格都和“二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儘管他們都自成一派,但是由於都取法王派楷書的原因不能擺脫自身桎梏,所以難脫南北朝遒媚之風。沈尹默先生稱:“褚遂良能推陳出新, 樹立唐代新規範, 傳到顏真卿便為書法史上開闢了一條嶄新的大道”。

二、顏體風格特點概述

由於朝代的更替,時代的變革,與魏晉時期的戰爭紛亂的大環境不同,唐王朝經過幾代帝王的勵精圖治,清明的政治環境使社會相對穩定。 從唐太宗“ 貞觀之治” 到唐玄宗“ 開元盛世”, 社會經濟空前興盛,國家空前統一, 中外文化交流廣闊, 各民族融合友好。國家大環境的改變導致了人們審美髮生了變化,對於書體人們不再喜歡那種偏於“瘦”的書體,反而更傾向於那種更加“豐滿”的能夠充分體現大唐盛世之富強的書體。到了中唐,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大唐盛世發展到最繁榮的時期,就在此時一種最符合大唐盛世圖景的書體應運而生——顏體。

顏體,由顏真卿所創。顏體的總體風格是豁達端莊,雍容大方,嚴謹平穩,骨骼開放,體圓而方正。顏真卿的楷書莊嚴雄偉、行筆勁道渾厚,具有盛唐的時代風貌。他把篆隸筆法運用到所寫書體中,並且發展了中鋒筆法,使中國書法達到一個新境界,體現了時代的精神和文化藝術發展的歷史要求。初唐的歐、虞、褚、薛,只是二王書體的繼承人,顏真卿是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顏體書法一變魏晉以來二王流美飄逸的書風,也迥異於初唐歐體的勁險和褚體的流動秀美,創造了雍容大度‘端莊雄豐’的美學風格。

大唐正氣-顏真卿楷書探究

唐楷-顏真卿《多寶塔碑》

作為書法家,顏真卿為後世留下了十分豐富而寶貴的書法文化遺產。他的書法作品有端莊秀美、一筆不苟的小楷,有筆力萬鈞、氣勢磅礴的大楷,有起伏跌宕、筆墨淋漓的行草。他留下的作品有《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顏勤禮碑》、《自書告身》、《祭伯文稿》、《祭侄文稿》、《爭座位稿》、《劉中使帖》等七十餘種碑帖。這些作品的風格大抵相似,但年輕時的作品如《多寶塔碑》略有不同。總的來說,顏真卿開創了中國歷史上一代壯美的書風,他把中國古典美學中“大巧若拙”、“見素抱樸”的美學思想發揮到了極致,在融秦漢碑碣雄壯渾厚的風格於楷書和草書中時,又創造了自身的風格,“生新法於古意之外”,卓然而成一代大家。其書法具有不加雕鑿的坦率和真誠,大刀闊斧,直起直落,峻勁純樸,沒有一點書生式的酸腐氣,其字雄勁質樸,自始至終表現出一種剛嚴,忠厚,實在。其書法之美,不能以精製的亭臺樓閣,柔情脈脈的美人嬋娟來比擬,而是一種五嶽山巒的雄渾壯美,不靠人為的雕飾,全然出於一種天然的本性。正如宋代嚴羽所評價的:“盛唐諸公之詩,如顏魯公書,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這其中,又以顏真卿晚年所書的《顏勤禮碑》最具代表性。

大唐正氣-顏真卿楷書探究

唐楷-顏真卿《郭家廟碑》


《顏勤禮碑》全稱《夔州督府長史顏勤禮碑》,是顏真卿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所書的神道碑。此碑四面刻字,現存兩面及一側,文至“銘曰”止,現置於西安碑林。《顏勤禮碑》是顏真卿書法進入完全成熟時期的楷書代表作品,後世評之為:筆法純熟,端莊偉岸,雍容雄秀,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所謂“顏筋柳骨”之“顏筋”在此碑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從筆法上來說,顏真卿改變了初唐王派書家注重運指,風格輕盈秀麗,以瘦硬取勝的特點,加大了腕力的運用,突出一個“筋”字,為范仲淹所說的“顏筋”。取得了“力透紙背”的效果,表現出了書法藝術的“力量”美。蘇東坡對此作了更貼切的說明:“魯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顏真卿吸收了篆、隸中鋒用筆和藏鋒逆入的特點,將此化入楷書,而且“折叉股”、“屋漏痕”、“印印泥”、“錐畫沙”等筆法都體現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寫出了獨具特色的“蠶頭燕尾”的顏楷,豐腴勁健,端莊雄偉,含蓄自然。宋代書法家朱長文在他的書法理論著作《續書斷》中說:顏書“合篆籀之義理,得分隸之謹嚴,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

大唐正氣-顏真卿楷書探究

唐楷-顏真卿《勤禮碑》


《顏勤禮碑》用筆橫輕豎重,撇輕捺重,主次有別,對比強烈,氣度不凡,使顏字具有一種人為的浮雕藝術效果,頗具特色。不但筆畫與筆畫之間的對比強烈,而且單個筆畫本身的粗細變化也很明顯,這主要表現在長橫的寫法上,長橫呈出比較明顯的兩頭粗、中間細的特徵。其次,在結構上,顏真卿改變了王派書家大多左緊右舒、左低右高、右肩稍聳、字形微側、靈便灑脫之姿,而是吸收了篆、隸正面取勢、渾圓壯重的特色,筆畫端平,左右對稱,字字都以正面形象示人;四周撐足,外密中疏,在空間上造成一種擴張感,特別是與《元思墓誌》、《張猛龍碑》、《九成宮醴泉銘》等碑帖的緊縮型空間相比,張力感尤為明顯;改王派楷書的相背為相向,重點的豎畫寫得略帶圓弧形,如飽滿待發的強弩,包含了巨大的彈力,使整個字的結構更加圓緊渾厚而富於內在的勁力。在章法佈局上,王派書法字小而行寬,具有寬舒靜穆之感,猶如一首情深意長的抒情小調;顏體楷書卻與此相反,大小參差,行距縮小,全篇佈局具有充實茂密之致,字裡行間洋溢著充沛的氣勢,渾然一體,密不可拆,像一組雄壯高亢的交響曲。其章法是憑藉基本方正、大小相仿而又變化豐富的字形來取得統一的整體效果的。方正字形的上下連綴和左右映襯,造成了一種充沛而莊重的氣勢,使單字的結構顯得異常寬博開闊。這種充實飽滿的章法佈局是依靠其強勁厚重的筆畫,寬博開闊的結構來支撐的。它壓縮了字距行間的空白,使其減少到最低的限度,而用濃重的墨色佔據整個空間,全篇佈局充實茂密。正如米芾所說,顏真卿書法如“項羽掛甲,樊噲排突,硬弩欲張,鐵柱將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大唐正氣-顏真卿楷書探究

唐楷-顏真卿《竹山堂連句》


三 、顏體對後世的影響

自顏體誕生之後,其雍容寬博的姿態就為歷代書法名家所看重,也成為歷朝歷代官場文書的首選字體。顏體對後世的影響可謂深遠非常,在顏真卿之後的中晚唐及五代時期,書家們受顏體的影響比較直接和具體。他們對顏真卿的筆法和神韻比較容易把握。如晚唐的柳公權和五代的楊凝式即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書家。兩人均足學顏後彤成自己風格的,特別是柳公權為唐代得顏氏嫡傳最有成就的書家。他的書法以瘦勁見長,自成一家,被稱為“柳體”。五代之後,顏真卿一派書風之影響仍然延續於宋、元、明三代七百餘年之歷史。既使在推崇“二王”書風強盛之時,依然未能擺脫顏體書風的影響。在崇尚帖學的宋代,代表宋代尚意書風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宋四家”,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顏真卿書風的影響和薰陶,特別是蘇、黃二人極力推譽顏魯公,使顏體書風在宋代書壇確立了極高的地位。到了清代初期、顏體書風得書壇大家們的重視和提倡,尤其是董其昌、王鐸、傅山等書家對顏體注入了極大的精力,加上後來的錢豐、何紹基、翁同和等著名書家的推舉,顏體書法的影響在當時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版權聲明:本系列文章為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謝謝!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