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黄颡鱼悲剧重演,这条“网红鱼”的病害防治措施,您做好了吗

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到目前为止,全球200多个国家超290万人感染,世界人民谈“疫”色变,恐慌不安。国内疫情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及“四早”防控措施的部署下得到了有效遏制,经济逐步复苏。

作为全球水产养殖大国,年前受“疫情”影响,流通受阻,大量商品鱼存塘,加之去年暖冬,养殖户为了不使鱼儿掉膘,基本没有停止投喂,底层排泄物较多。清明前后南方连续阴雨,北方大副度降温,阴雨、降温导致鱼塘底部严重缺氧,藻相不平衡。亚硝酸盐、氨氮长期超标,水体毒素使鱼慢性中毒,肝肾等内循环受阻,机能损坏。本月中旬全国又大副度升温,水体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导致曾经的网红的黄颡鱼大量发病,发病率50%至80%以上。病鱼肝发白、烂身、烂嘴、不食、趴边,发病三至五天,严重的甚至全军覆没。此次病害令业界专家束手无策,痛心疾首。

鲈鱼肉质细嫰,刺少肉多,味道鲜美,曾有古诗云“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美誉。我国目前淡水养殖的品种主要以加州鲈鱼为主,分布于广东顺德、浙江湖州吴江、四川成都、重庆、河南、两湖等地区。养殖模以池塘养殖为主,面积一般6-10亩,水深2-3.5米,1-1.5亩配一台增氧机,有的地方搭配少量花鲢、鲫鱼等过行混养。

加州鲈病害主要有寄生虫类的车轮虫、斜管虫烂身、烂鳃、诺卡氏菌和水质方面的因素。

避免黄颡鱼悲剧重演,这条“网红鱼”的病害防治措施,您做好了吗

一、车轮虫、斜管虫

症状:多发生于4-9月份,刚下塘小苗感染多,表现为漫游、旋转不食,镜检可见鳃浅白色,粘液多。

防治方法:寄生虫的话还是要

二、烂鳃病

症状:鳃片有损缺,伴有鳃霉,附着泥巴和死亡藻类污物,呼吸困难,病鱼时常漂浮于水面。

治疗方法:全塘均匀泼洒食盐加小苏打1:1,1-2ppm,或高碘酸钠溶液,平均一米水深亩用150ml。

三、烂身病

烂身病症状多发生在高温的夏季,表现为烂皮,出血,尾白,干分叉,剖检可见肝胆充血,胆囊充盈肿胀,肠炎并发。

防治方法:外用苯扎溴铵+戊二醛合剂,泼洒平均一米水深亩用150ml。

内服:盐酸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每公斤饲料各用1-2克,连用3-5天,一个疗程。

避免黄颡鱼悲剧重演,这条“网红鱼”的病害防治措施,您做好了吗

四、诺卡氏病

症状:诺卡氏多发生于7-8月份高温季节,病鱼眼睛混浊,体色变浅,呈不规则地图形状。剖检肠充血,肝奶油色,肝上或脊柱下可见淡黄色块状结节。

防治方法:内服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每公斤饲料用1-2克,连用3-5天后,再用排毒产品,排泄体内毒素。

五、水质因素

人常说:“养鱼先养水,水好鱼就好”。可见水质管理是整个养殖过程的关键。

早春光照弱光合作用差,要及时肥水培藻。常用过硫酸复合盐成分的产品,分解底层有机污染物。

夏季高温降雨,多有强对流天气发生。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差,注意台风前后泼洒VC或免疫多糖补充能量。傍晚底加氧、颗粒氧等增氧,清晨用有机酸解降藻毒素。

避免黄颡鱼悲剧重演,这条“网红鱼”的病害防治措施,您做好了吗

早春投喂量不能过大,尊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夏为季病害高发期,勤巡塘,定期消毒、杀菌,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水;生物和化学制剂交替使用改良底质,风、雨、雷、电天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拌料杜仲叶提取物。冬季出塘时节及时出塘卖鱼,减少池塘负荷,不够商品规格的应分塘养殖。

万物生长自有规律,揠苗助长势得其反。从水质管理到“四定”科学管投喂,水质调控,综合防控,每个环节都要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做到科学管理、预防为主、综合防控、避免重大病害发生。

文章来源滕氏水产,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加州鲈鱼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