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黃顙魚悲劇重演,這條“網紅魚”的病害防治措施,您做好了嗎

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到目前為止,全球200多個國家超290萬人感染,世界人民談“疫”色變,恐慌不安。國內疫情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及“四早”防控措施的部署下得到了有效遏制,經濟逐步復甦。

作為全球水產養殖大國,年前受“疫情”影響,流通受阻,大量商品魚存塘,加之去年暖冬,養殖戶為了不使魚兒掉膘,基本沒有停止投餵,底層排洩物較多。清明前後南方連續陰雨,北方大副度降溫,陰雨、降溫導致魚塘底部嚴重缺氧,藻相不平衡。亞硝酸鹽、氨氮長期超標,水體毒素使魚慢性中毒,肝腎等內循環受阻,機能損壞。本月中旬全國又大副度升溫,水體細菌病毒大量繁殖,導致曾經的網紅的黃顙魚大量發病,發病率50%至80%以上。病魚肝發白、爛身、爛嘴、不食、趴邊,發病三至五天,嚴重的甚至全軍覆沒。此次病害令業界專家束手無策,痛心疾首。

鱸魚肉質細嫰,刺少肉多,味道鮮美,曾有古詩云“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的美譽。我國目前淡水養殖的品種主要以加州鱸魚為主,分佈於廣東順德、浙江湖州吳江、四川成都、重慶、河南、兩湖等地區。養殖模以池塘養殖為主,面積一般6-10畝,水深2-3.5米,1-1.5畝配一臺增氧機,有的地方搭配少量花鰱、鯽魚等過行混養。

加州鱸病害主要有寄生蟲類的車輪蟲、斜管蟲爛身、爛鰓、諾卡氏菌和水質方面的因素。

避免黃顙魚悲劇重演,這條“網紅魚”的病害防治措施,您做好了嗎

一、車輪蟲、斜管蟲

症狀:多發生於4-9月份,剛下塘小苗感染多,表現為漫遊、旋轉不食,鏡檢可見鰓淺白色,粘液多。

防治方法:寄生蟲的話還是要

二、爛鰓病

症狀:鰓片有損缺,伴有鰓黴,附著泥巴和死亡藻類汙物,呼吸困難,病魚時常漂浮於水面。

治療方法:全塘均勻潑灑食鹽加小蘇打1:1,1-2ppm,或高碘酸鈉溶液,平均一米水深畝用150ml。

三、爛身病

爛身病症狀多發生在高溫的夏季,表現為爛皮,出血,尾白,幹分叉,剖檢可見肝膽充血,膽囊充盈腫脹,腸炎併發。

防治方法:外用苯扎溴銨+戊二醛合劑,潑灑平均一米水深畝用150ml。

內服:鹽酸多西環素+硫酸新黴素每公斤飼料各用1-2克,連用3-5天,一個療程。

避免黃顙魚悲劇重演,這條“網紅魚”的病害防治措施,您做好了嗎

四、諾卡氏病

症狀:諾卡氏多發生於7-8月份高溫季節,病魚眼睛混濁,體色變淺,呈不規則地圖形狀。剖檢腸充血,肝奶油色,肝上或脊柱下可見淡黃色塊狀結節。

防治方法:內服氟苯尼考+鹽酸多西環素/每公斤飼料用1-2克,連用3-5天后,再用排毒產品,排洩體內毒素。

五、水質因素

人常說:“養魚先養水,水好魚就好”。可見水質管理是整個養殖過程的關鍵。

早春光照弱光合作用差,要及時肥水培藻。常用過硫酸複合鹽成分的產品,分解底層有機汙染物。

夏季高溫降雨,多有強對流天氣發生。水產動物抗應激能力差,注意颱風前後潑灑VC或免疫多糖補充能量。傍晚底加氧、顆粒氧等增氧,清晨用有機酸解降藻毒素。

避免黃顙魚悲劇重演,這條“網紅魚”的病害防治措施,您做好了嗎

早春投餵量不能過大,尊循少量多餐的原則。夏為季病害高發期,勤巡塘,定期消毒、殺菌,定期用微生態製劑調水;生物和化學制劑交替使用改良底質,風、雨、雷、電天氣提前做好應對措施,拌料杜仲葉提取物。冬季出塘時節及時出塘賣魚,減少池塘負荷,不夠商品規格的應分塘養殖。

萬物生長自有規律,揠苗助長勢得其反。從水質管理到“四定”科學管投餵,水質調控,綜合防控,每個環節都要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不能鬆懈,做到科學管理、預防為主、綜合防控、避免重大病害發生。

文章來源滕氏水產,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加州鱸魚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