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广为流传的戏曲,还有那些你不一定能听懂的粤语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广东的粤剧。粤剧中国广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用广州话演唱,主要流行于说粤语的地区。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广府戏”,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珠江三角洲等广府民系聚居地。

珠三角广为流传的戏曲,还有那些你不一定能听懂的粤语


粤剧的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 “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净”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

粤剧的主要表演形式为唱做念打

珠三角广为流传的戏曲,还有那些你不一定能听懂的粤语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大喉是使用粗犷声音。同时,粤剧也会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独特唱腔,例如来自福建的广东南音、木鱼、广东的本地民谣粤腔及板眼。

做是指做功,即表演。当中包括手势、台步、走位、关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水发、抽象表演和传统功架等等。

珠三角广为流传的戏曲,还有那些你不一定能听懂的粤语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用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思想感情。

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发、玩扇子、舞刀弄枪、耍棍挥棒,舞动旗帜等。

粤剧的表演流程

珠三角广为流传的戏曲,还有那些你不一定能听懂的粤语


“自报家门” 戏曲中主要人物出场时的自我介绍。它由“引子”、“定场诗”、“坐场白”组成。

“引子” 是剧中主角第一次上场时,半念半唱一些韵文结构的词句,这叫念“引子”。它简单地自叙心情、处境、身份、经历、性格,抒发志趣、抱负、情绪。

“定场诗” 当角色念完“引子”以后要念的四句诗,为定场诗。内容大半是介绍剧中的特定情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坐场白” 主要角色念完"引子"、"定场白"以后所念的一段独白。内容是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身世、经历、心理等。

珠三角广为流传的戏曲,还有那些你不一定能听懂的粤语


“跑龙套” "龙套"是指戏曲中扮演士兵、夫役、宫女等随从人员,因穿特殊形式的龙套衣而得名。“跑龙套”就是扮演这些角色的意思。

广东本地的戏曲音乐,应以说唱类的南音、木鱼、龙舟、板眼、粤讴等为主,因为这是根据广东话的语言特色组成,在语分平仄、句分上下的基础上,广东说唱类的唱腔,曲词句格必须分为两组上下句式,因为广东话分阴阳平,这和北方语系的阴阳平不同,语音上有很大的差异。

粤曲唱腔音乐的基本特色是板腔类,即梆子和二黄,俗称“梆黄”,也即是和京剧的“皮黄”同类,所以粤剧也属于南北路的戏曲,即有南路“二黄”唱腔和北路“梆子”唱腔。粤曲的板腔原是由外省传入,是由诗赞类的齐言滚唱方式发展出来,后来节以鼓板,由不同板式引发唱腔的变化,故称“板式变化体”。

珠三角广为流传的戏曲,还有那些你不一定能听懂的粤语


板腔体、诗赞体戏曲唱腔和曲牌体戏曲唱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板腔体和诗赞体戏曲唱腔没有固定的乐调旋律,旋律由曲词的语音决定,所以即使同是“慢板”或“中板”,可以因为曲词不同,有不同的音乐旋律。

曲牌体戏曲唱腔却是先有乐调旋律,再填曲词,其中骨干音更不可修改,所以无论千百首同曲牌的曲,即使曲词不同,但其分布之声调必然相同,否则不同填一首小曲。

粤曲“梆黄”虽然有不同板式和不同调式,据本人区文凤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两种曲式〔当然其中没有计算一些新创制的曲式如有序中板,和粤曲的西皮、恋檀,这均属于特例〕,即旧曲式和新曲式两种。

旧曲式指由七字句发展为十字句的不同板式,其特点是根据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分为上下句式。最初由七言七字句滚唱开始,发展出七字句中板,再演变为十字句中板,再演变为十字句慢板,再演变为七字句慢板。

珠三角广为流传的戏曲,还有那些你不一定能听懂的粤语


粤剧的乐谱称为工尺谱,是粤剧传统的记谱方式。跟其他地方剧种所用的大同小异,都是利用谱字如合、士、乙、上、尺、工、反、六等代表唱腔里的乐音。

曲牌泛指曲牌体系以外的说唱及板式的曲调名称。粤剧唱腔分两大体系,一是板腔体系,另一是曲牌体系。主要分为牌子、大调及小调。曲调是有固定的旋律,包括:《阴告》、《银台上》、《骂玉郎》、《秋江哭别》及《平湖秋月》。

2006年,粤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华南理工大学、星海音乐学院为粤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95后分享中国传统戏曲,喜欢就关注我哦,有想了解的私信或者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