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4县市人口持续流失,被指在收缩

昨日,《第一财经》的一篇报道提到,继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官方文件中首次提及“收缩型城市”概念,近日,发改委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再度提到收缩型城市要瘦身强体。

报道提到,有学者发现,即使在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也有8个县(市)人口规模为负增长,出现持续性收缩。其中,清远的连阳4县(市)赫然在列。

如今,我国逐渐进入二次城镇化阶段。相比一次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由乡到城的流动,二次城镇化是城市之间的流动,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都市集聚。

一周前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邻近粤港澳大湾区的清远,面临着一场人口保卫战的考验。

(1)

在国人的心目中,城市似乎都在不停地扩张。去年3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龙瀛的一次演讲,改变了许多人的认知。

时间倒回到7年前。2013年的一个晚上,在英国做访问学者的龙瀛“发现了中国的一个秘密”:当他与合作伙伴机械地用电脑进行了5万次复制、粘贴,把我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标注在地图上后,他们发现——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人口密度在下降,或者说有10000多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人口在2000年至2010年处于流失状态。

之后,龙瀛将中国行政意义上的600多个城市的市区范围再叠加到刚才前述那张图上,他们发现在2000年到2010年间有180个城市的人口在流失,并称之为“收缩城市”。

无独有偶。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吴康利用2007年至2016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10年的数据,从660个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样本城市中,识别出了80个(地级市24个,县级市56个)“收缩型城市”。这些城市2016年人口数据少于2007年,且连续三个自然年人口增长为负。

很不幸的是,无论是龙瀛的180个城市,还是吴康的80个城市,连州都在其中,被称为“欠发达的收缩型城市”。

(2)

在《第一财经》的最新报道里,列入“收缩型城市”名单的清远县(市)增加至4个。

报道称,广州地理研究所杜志威博士与其同事们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分析发现,2000~2016年,广东省绝大部分地方(占比73.17%)常住人口规模实现了增长,还有8个地方(占比6.51%)人口规模为负增长,出现持续性收缩,分别是饶平县、南澳县、乐昌市、南雄市、阳山县、连山县、连州市、连南县

此前,看清哥就曾梳理过,根据第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2010年,清远8个县市区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仅清城、清新、佛冈提高了。当中,清城提高最快,10年间常住人口增加了约30万清新次之,增加了约16.7万。而连阳四县的常住人口不仅比重下降,绝对数也下降了。其中,连州常住人口减少了约4.1万,连南减少约4500,连山减少约8700,阳山减少约4.5万。

清远4县市人口持续流失,被指在收缩

不过,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截至2019年末,全市8个县(市区)常住人口对比2010年均有所增加。其中,清城区增加了4.25万,清新增加了3.41万,英德增加了4.75万,佛冈增加了1.54万,连州增加了1.79万,连山增加了0.47万,连南增加了0.64万,阳山增加了1.9万。

清远4县市人口持续流失,被指在收缩

(3)

然而,尽管过去的近十年清远各县(市区)常住人口均有所增加,但全市仍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且流出人数有逐年增加的态势。

清远4县市人口持续流失,被指在收缩

清远4县市人口持续流失,被指在收缩

如图所示,2010年至2018年,清远均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其中,2018年人口净流出为55.5万,比2017年增加了4万。

而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末,清远全市户籍人口446.1万人,常住人口388.6万人,人口净流出57.5万

具体到各县(市、区),除清城、清新两区人口净流入外,其余6个县(市)均为人口净流出。其中,截至2018年末,清城区户籍人口 75.08 万人,常住人口85.12万人,人口净流入10.04万,为全市8个县(市、区)人口净流入最多。

不过,如果细究数据就会发现,清城区常住人口增加的数量亦低于自然增长人口数。例如,2018年末,清城全区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 0.35 万人,但当年全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为 0.73 万人。

换言之,严格来说,即使是清城区,人口亦是处于“流出”状态。


(4)

流失的人口去哪了呢?

全省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常住人口净增177万,创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新高,珠三角成为人口流入的主要目的地,全省2018年常住人口净增量约85%来自珠三角。

其中,相较于2017年,珠三角3个人口最多的城市广州、深圳、东莞2018年常住人口净增量略有下调,但同时,珠海、佛山、惠州、中山、江门5市常住人口净增量创下近8年新高,肇庆则创下近5年新高,珠三角人口增长协同发展趋势更明显。

专家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推进,珠三角对人才还将产生新“引力”。

去年,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提到,包括清远在内的北部生态发展区要合理引导常住人口向珠三角地区和区域城市及城镇转移

而一周前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第一财经》报道亦提到,我国的城镇化将逐渐进入到下半场,进入二次城镇化阶段。相比一次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由乡到城的流动,二次城镇化是城市之间的流动,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都市集聚


(5)

人口流失、城市收缩,将会对城市发展及生活其中的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国家改革委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而广东印发的《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北部生态发展区城市中心城区适度扩容并提升品质,提高人口承载和公共服务能力。

两份官方文件实际透露两点:

首先,城市收缩,规划不会再允许扩张。在过去,大小城市,普遍钟情于摊大饼式建设。如果收缩成为事实,那么土地指标、公共建设指标必然要随之收缩。

事实上,收缩型城市要规划建设新区,由于缺少人口、产业注入,大概率会沦为“空城”。一句话:与其扩容,不如提质,降低空间尺度,放慢开发节奏,在精致化、便利化和特色化方面做足文章。

其次,人口的集聚,必然对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使收缩型城市人口流失,亦会出现人口集聚——从分散全域向县镇集聚,因为公共服务产品的缺失,这种集聚趋势更明显

如学位的供给。近些年,清远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各县(市、区)都遇到了学位供给不足的问题。其中,清城区预计到2020年,小学学位缺口为17820个,初中学位缺口为7500个。其背后就是城镇化的推进,人口的转移、集聚。

事实上,学位紧缺是结构性的紧缺,一边是县城、市区学位紧缺,另一边农村、乡镇出现大量“闲置学校”“麻雀学校”。

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

,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固然美好,但对各地财力确是考验。

对清远而来,要想打赢这场人口保卫战,除却设法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之外,还有另一大考验:如何推动清城、清新两区深度融合,打造一个清远的“强中心”,留住本地人口,吸引外来人口?

根据《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至2030年,清远市域常住人口为550万人,中心城区将发展成200万人的大城市。

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