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被“裁员潮”给骗了

你们都被“裁员潮”给骗了

自去年年底以来,一股风潮席卷各大媒体。整理了一波大家感受一下。

去年10月,阿里被爆出全面缩减人员编制,所有业务线都不批offer。

2018年锤子科技陷入困境,被爆裁员60%。今年1月22日,锤子科技内部人士透露部门员工被字节跳动收编。

2018年底,百度因为打车费裁员的消息传开。

2018年底,微博上认证为新浪微博员工的网友称一直播团队裁员3分之1,新浪成都微博研发中心也已经开始了,微博北京总部明年初。

在百万债务被爆出后,金立也陷入了裁员潮,在工厂裁员50%后,总部也开始裁员,比例将高达50%。

去年底,京东也刮起了裁员风。2019年开年大会上,京东宣布2019年将末尾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

便利蜂在2018年就陷入了裁员风波,去年底的“高数裁员”更是开天下先河。

2018年底斗鱼的裁员波及海外业务约70余人。

科大讯飞的股价在春节期间受裁员影响大起大落。据员工透露年后科大讯飞还会继续裁员,准备优化30%的正式员工。

去年底有用户在社交平台脉脉上匿名爆料,“3分钟美团裁员,签字画押滚蛋”。

知乎被曝裁员300人,涉及技术、短视频、运营、产品等多个部门。

网传网易严选年后裁员30%,预计从1400人裁到900人。

前不久,滴滴就公开表示要准备过冬,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趣店员工向媒体表示,趣店在11月陆陆续续分三波裁掉了近百名员工。

摩拜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说,摩拜将对与美团有业务重叠的部门人员进行优化,比如市场、财务、技术等,整体裁员比例在20%-30%之间。

网传人人车大规模裁员,员工突然接到通知“被离职”,员工系统无法登陆。有媒体确认人人车北京站、深圳站、成都站、武汉站、重庆站等城市分公司,均已关闭部分员工系统,涉及销售和评估师岗位。

……

网上“互联网行业寒冬”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

然鹅,你们都被“裁员潮”给骗了。

第一、“裁员”年年有,并非只今朝。

如果你用“2015年裁员”、“2016年裁员”、“2017年裁员”作为关键词百度一下,都可以搜到很多历史新闻。而且每年都有“裁员潮”、“行业寒冬”这样的字眼。

梳理一二如下。

2016 年下半年,暴风魔镜 CEO 黄晓杰发布公开信表示,通过拆分和裁员,暴风魔镜由 500 人 团队缩减至 300 人。

2016年,易车网自7月起,就分批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裁员行动。后来饿了么、就医160、爱鲜蜂、纷享销客也相继出现裁员的境况。已经完成了裁员计划的51同城网,裁员居然高达30%。

16 年底~ 17 年初,滴滴、乐视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陆续曝出裁员的消息。(原来滴滴已不是第一次裁员了。)

2017年年初,华为内部沟通社区“心声”曝出要在中国区开始清理34岁以上员工的消息。

岁末年初原本就是员工蠢蠢欲动的跳槽酝酿期,相应的,企业为了“辞旧迎新”也大多会选在此时进行组织和人员调整。

但作为媒体,靠的就是敏感词语提升阅读量,怎能放过一次次将“网传”变成爆文的机会。

第二、“裁员”和“扩招”并存,只是报忧不报喜。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场风波也不例外。

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内部管理会上明确表示,阿里巴巴不会裁员,相反将继续开放招聘,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培训计划,同时投入更多的平台资源,帮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月25日,据砍柴网获悉,京东集团今天宣布2019年的新增岗位需求预计将达1.5万人,零售子集团等板块的招聘方向将主要聚焦于提升用户体验等领域。

3月6日消息,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在内部员工会议上说:“我相信2019年趣头条将快速成长为中国Top10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今年将扩招2000多人,年底公司整体规模会再翻一番,全年将提供6亿股权作为员工激励。”

我老公6年前加入京东,当时京东研发只有2000多人,4年前离职时涨到4000人。去年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京东集团在技术研发的投入已经达到了86.4亿元,技术研发团队人数已达2万人。

一方面,裁员年年都有,另一方面,扩招从未停步。所以,请不要再被“裁员潮”的焦虑情绪忽悠了。

市场经济下,“裁员”像“考勤”一样正常

近几年,国家鼓励创新创业,每年成立和破产的中小企业数一次次刷新我们的认知。中小企业的新生与消亡带来的必然有招聘和解聘。

网红企业前期为抢夺市场迅速扩张,大多是背着高额的负债砸钱抢市场,而砸下去的钱却不一定都能换来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更不必然保有粘性很高的消费者。

所以,在这场以金钱为炮弹的战争中,迟早会有人率先弹尽粮绝,走上绝路,运气好一点的还可以保留核心力量“改道”前进。

我们打工者看到的就是之前抢地盘时的热热闹闹、风风火火,和后来毫无准备的“裁员”、“改组”及“转型”。

作为这一场场战争中冲锋陷阵的我们,如果说你只想参与热热闹闹的攻城掠地,却不想参与牺牲惨烈的守城固地,那我只能送你一句话,“别在欺骗自己了!”

还有一些大公司虽然已过了“砸钱抢地盘”的年纪,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少不了会有资本运作。每次的股权变动,都可能带来内部业务和组织结构的调整,而这就意味着要重组、要裁员。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必然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方向,改变营销策略,淘汰没有效益的产品链,尝试高利润朝阳行业。

任正非曾讲过,“每个工种都要对准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壤肥力,如果对标没有价值,就应该裁减和放弃一部分工作,让其聚焦。也要放弃一部分平庸的员工,降下人力成本。”

所以,“裁员”早已成为企业里的日常。

裁员年年都有,大家慌的是什么?

既然“裁员潮”不是第一次出现,但为什么每次都能在网络上引发大家的关注和恐慌?

无非就是一句话,担心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1.不愿偏离舒适的跑道。

对于已经非常熟悉的职场跑道,你几乎可以毫不费力的保持不算慢的前进速度,有时还能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或者和同行者聊聊天。像这样舒适的职业状态,谁不想更长久一点呢?

而“被裁员”就意味着,这样舒适的状态要戛然而止了。

2.不愿面对未来的不确定。

当你正在舒适的跑道上奔跑,突然被职场裁判从跑道上红牌罚下,你只能自己尝试更换跑道。

但你可能对其他跑道并不熟悉,不知道如何才能参与进去,也不知道如何才能不被落下,更不知道自己是否还会被红牌罚下,所有的未知都让人焦虑不安。

3.对自己应对未来的能力没信心。

不同的职场跑道意味着沟通环境不同、技能要求不同、经验需求不同。

这些改变要求从业者有相应的心态调整能力、学习新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同时还要有为弥补不足而甘愿付出的心理准备。

我在咨询中遇到过很多面临职业转型的个案,几乎每个人都会在这个节点上犹豫不决。究其原因,都逃不过这个问题“我真的可以吗?”

如何成为职场赛道上的自由变道者?

在一场场“裁员潮”中,我们总能看到有些人不退反进,愈裁愈强。是什么让他们成了“逆流而上的你”?

  • 不恋安逸保持成长

去年年底,我接到一次和企业合作的机会。主要工作是为某世界500强企业被裁员人员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我正好有个朋友在这家公司上班,就打听了一下。原来,2018年年初该公司旗下某些业务被另一公司收购了55%的股权,进而引发组织结构调整,导致有的部门集体被裁员。

我问他,“你怎么样?” 他说,“我很好啊,虽然我们部门也有被裁的,但我反而还升职了(语气里透着藏不住的自信)。”

在我眼里,他是个特别好学上进的人。本科毕业后,他先是进入一家体制内的金融公司,待了一年觉得不喜欢那个氛围就辞职了,进入了外企。不仅在工作中成长很快,在工作之余,他也没闲着,自学了编程,和朋友创办了一家公司,一直保持着折腾不息、奋斗不止的成长态。

正是这样的他才能在别人被集体裁员的情况下反被提职。

  • 打造乐高式能力结构

家里有娃的人应该都知道拼插玩具吧,拼插玩具界的龙头老大就是乐高。乐高为什么可以拥有持久的竞争力?就在于,其它的玩具基本都是固定不变的样子,而乐高是由一个个基础零件拼搭起来的。它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搭出各式各样的玩具。它的变幻无穷满足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对玩具的设想和再造需求。

在职场,若要在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时候可以充满自信,就要学会打造乐高式的能力结构。所谓乐高式能力结构,就是把我们一个个独立的小技能比作乐高里各式各样的基础模块。当遇到不同的行业或不同的任务时,通过基础能力的自由拼插组装成不同的胜任力。

技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迁移和重组的,你需要做的一是要不断打造新的“基础模块”,另一方面就是学会不同的“技能组合方式”,以应对所有未知情境。

  • 建立职业对冲理念

“对冲”是个金融学词汇,意思是同时进行两笔行情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交易。简单点说就是,买股票的时候,买一个涨的,买一个跌的。这样无论最终是涨是跌,对你来说总有一个是有收益的。

在当下这个“动荡”的职场,也许建立职业对冲理念。

在做好目前的工作之余,积累其它领域的技能和经验。这样,如果无论你主业发展好,还是副业发展好,对你来说都是有收益的,不至于被迫流入失业群。

总之,没有什么是非常态的,存在便有它的理由,我们要做的就是见招拆招。

永远不要让职场适应你,而要主动适应职场。

你们都被“裁员潮”给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