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分界大型制藍工場遺址不簡單!

羅定分界大型制藍工場遺址不簡單!


藍,俗稱染草,是一種可製作藍靛的植物。靛,一種深藍色有機染料,是成品染料,又稱“靛藍”“靛青”“藍靛”。將藍製成靛要經過採摘、下坑、攪拌、打花、出靛、上缸、儲藏等十幾道工序,歷時20天左右。

羅定分界大型制藍工場遺址不簡單!

藍草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羅定共計普查登記4處與種藍制靛有關的不可移動文物,龍灣制藍工場遺址和金河制藍工場遺址被公佈為羅定市文物保護單位。水擺舊墟遺址是羅定明清時期藍靛的集散地,商鋪後面均砌有藍靛池。新榕口制藍遺址則是帶有藍染作坊和商鋪性質的遺址。

近日,羅定市博物館聯合市文廣旅體局、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前往分界鎮金垌村開展種藍制靛工場遺址調查。2020年4月21日,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歐洪澤的帶領下,市政協副主席、博物館館長沈燦明和市社科聯主席蘇智勳、市文廣旅體局副局長許小江一行前往分界鎮金垌村,開展實地調查工作。

分界鎮位於羅定市西南部,金垌村(據《羅定志》記載,這裡原稱“甘垌”。新中國成立後,1963年後改稱“金垌”,金河亦是)位於分界鎮西部,往西和北均與信宜市貴子鎮中夥交接,東部與我市分界鎮金河村相連,南側高山與信宜市錢排鎮、洪冠鎮接壤。南江河(羅定江)的支流之一分界河上游流經該村(稱金垌水)。村子兩側是高山。

調查組在村幹部歐振煥的帶領下,深入金垌山區排查,發現明、清至中華民國時期的漚藍制靛工場遺址不下10處,其中比較完整的有7處,分別是海拔193米的高塱腳漚藍制靛工場遺址、海拔230米的高塱頂漚藍制靛工場遺址、海拔230米的垠頭坑漚藍制靛工場遺址、海拔275米的牛暗符漚藍制靛工場遺址、海拔280米的大嶺漚藍制靛工場遺址、海拔290米的大嶺中漚藍制靛工場遺址、海拔300米的大嶺頭漚藍制靛工場遺址。這些遺址中,以垠頭坑制靛工場遺址最為完整,漚藍制靛池分4級而建,最高層是幾隻不規則方形池連接3個外徑1.2米內徑0.7米的圓形池,第二層是6個外徑3.8米內徑3.35米深1米的相連圓形池,第三層為三個方形池連接兩個圓形池,其中1個圓形池外徑5.2米內徑4.15米,最下層僅保留1個外徑長5米寬3.7米內徑長4.05米寬2.6米的方形池。佔地面積最大的是大嶺漚藍制靛工場遺址,包括工場用地和生活區佔地近5000平方米。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金垌村漚藍制靛工場遺址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溼潤,日照、水源充足。工場都分佈在山溪兩側,山上適合種藍草,可確保生產原料,山溪保證了生產用水,工場沿溪而建,僅大嶺山溪流就建有近10處工場,可算是漚藍制靛產業園。附近盛產優質石灰石,且山上山草茂盛,可以就地取材,為燒製石灰提供燃料。至今還保留有多個大小各異的燒草石灰窯,為制藍提供必須的石灰原料,使金垌村成為羅定規模化生產藍靛的重要基地,刺激種植、生產和銷售的發展。

發展過程

羅定各地種藍漚藍制靛的歷史可追溯至明代特別是建立羅定直隸州以前,居住在山上的瑤民種植藍草並製成藍靛以換取糧食和生活物品,種藍制靛就是他們的謀生手段之一。山上的瑤民居住遺址和保留的超過500年樹齡的樹木足可以證明這一點。羅定直隸州建立以後,瑤人大多離開當地或跟漢人同化,但種藍制靛工場卻沒有因此而結束,反而得以擴大規模。據現年76歲的當地村民歐洪發老人回憶,他14歲就跟隨父輩從事種藍漚藍制靛工作,可見植物染料的製作直至20世紀50-60年代還在持續。

歷史意義和價值

羅定分界大型制藍工場遺址不簡單!

據康熙《羅定州志》記載,靛是當時重要的貨物之一;民國《羅定志》記載羅定物產,稱“藍有三種,蓼藍染綠大藍如芥梁碧槐藍如槐染青三藍皆可作澱色成勝母故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四區雲致所出藍米最佳歲約三十石粵西人爭採之為澱”。由此可見,種藍漚藍制靛是明、清至中華民國時期羅定較重要的產業,後因清末民初洋藍化工染料的進入而日漸式微,但藍靛作為植物染料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還在製作。

羅定分界大型制藍工場遺址不簡單!

垠頭漚藍制靛遺址全景

羅定分界大型制藍工場遺址不簡單!

垠頭漚藍制靛遺址局部1

漚藍制靛工場一般有生活區、堆放藍草和石灰原材料的廠場和漚藍制靛池。現存有跡可尋的建築是漚藍制靛池,均採用石頭和三合土砌築而成,根據山勢分四級以便於排水,從浸泡池、藍汁加灰池、沉澱池再到藍靛池。

羅定分界大型制藍工場遺址不簡單!

垠頭漚藍制靛遺址局部2

根據現存的漚藍制靛遺址的工場規模來看,這裡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生產體系,從種藍、採藍、漚藍、制靛再到銷售,形成比較完善的生產銷售體系,並且是非常完善的產業鏈,規模相當於現代的工業園,有數十家漚藍制靛工場同時運作,同時在分界河下游的羅鏡水擺設置有藍靛的集散地,前鋪後池的商鋪足以證明這個集散地的重要性;還有再往下游的新榕河口的藍染作坊遺址,也是制靛與藍染作坊的結合,更是藍靛的交易場所。通過陸路或水路運送到水擺集散地,再由水路南江河轉運至廣州、佛山等地。

羅定分界大型制藍工場遺址不簡單!

大嶺中漚藍制靛遺址

羅定分界大型制藍工場遺址不簡單!


大嶺頭漚藍制靛遺址

綜上所述,漚藍制靛工業是羅定的重要民間工業,其規模相當於現代的產業園;漚藍制靛工業是明、清至中華民國時期羅定山區的經濟支柱,為研究粵西山區經濟產業結構的變化提供更多的實物依據;漚藍制靛工業由最初藍靛瑤再到後來的漢人生產經營,體現了民族融合的過程;漚藍制靛工業的銷售渠道是通過水路進行運作,為南江作為海陸絲綢之路對接通道的重要性提供依據。

羅定分界大型制藍工場遺址不簡單!

來源 | 羅定市博物館

責編 | 曉揚

值班主任 | 覃俊傑

投稿/報料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