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批45輛垃圾收運車“換新裝”

2020-05-02 06:57

王斌

北京青年報

昨天是《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首日生活垃圾分類LOGO亮相

北京首批45輛垃圾收運車“換新裝”

本報訊(記者 王斌)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昨起施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聯合發佈倡議書《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提倡居民在家中擺放“兩桶一袋”——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桶和可回收物袋,正確分類、規範投放生活垃圾。同時,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LOGO”首次亮相,今後將在垃圾分類各環節廣泛使用。在全市約8000輛大型生活垃圾收運車中,首批45輛垃圾收運車“換新裝”,形象簡潔明快,外觀識別度高,便於群眾監督。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設施處一級調研員劉賢正介紹,垃圾分類驛站桶站、密閉式清潔站、收運車輛是垃圾分類系統全鏈條的重要支撐點,今後要在設計上力求做到“三個統一”,即統一垃圾分類標識標牌、統一設施設備色調風格、統一收運車輛外觀形象。

目前,“生活垃圾分類LOGO”已經設計完成,並在部分居民小區使用。該標識由垃圾分類四原色——綠色、藍色、紅色、灰色四個色塊組合成環形,分別代表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四種不同的垃圾類別。標識中突出綠色塊,在左半部形成“C型”,以此來表達“綠色循環”的寓意。

在全市約8000輛大型生活垃圾收運車中,目前已有首批45輛完成外觀噴塗,保證每個區至少有一組樣車投入使用。劉賢正介紹,一組垃圾收運車包含4輛車,車身分別被噴塗成綠、灰、藍、黃四種顏色,對應運輸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大件垃圾。每輛車上都配有垃圾分類標識及包含垃圾物品圖標。例如,藍色的垃圾收運車上畫著廢報紙、易拉罐、玻璃酒杯和衣服等圖標,讓垃圾收運車的功用一目瞭然。此外,車身上還噴塗著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LOGO、“垃圾分類 我們一起來”的宣傳標語,並公示了清運單位名稱、監督電話等。

劉賢正介紹,過去垃圾收運車輛的外觀不統一,由於生產廠家不同,車輛的樣式各異、顏色也有很多種。統一外觀形象後,具有外觀識別度高的特點,便於市民群眾識別和監督,確保在收集和運輸過程中不出現混裝混運現象。“如果市民發現車輛有垃圾遺撒或跑冒滴漏等現象,可以撥打車身上的監督電話投訴舉報。主管部門會對收運單位進行考核,並直接與補貼經費掛鉤。”

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

——致首都廣大市民的一封信

廣大市民朋友們:

2020年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做好垃圾分類不僅是每個市民的責任和義務,也是首都市民文明素養的體現。為此,我們倡議:

樹立垃圾分類綠色理念。把垃圾分類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人人動手,樹立垃圾分類、勤儉節約、物盡其用的綠色文明生活理念。

養成垃圾分類良好習慣。在家中擺放“兩桶一袋”——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桶和可回收物袋,正確分類、規範投放生活垃圾。

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導廢舊物品重複利用,倡導使用再生利用產品,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倡導適量點餐,“光盤行動”,倡導選購淨菜,減少購買過度包裝產品。

做好垃圾分類,保護身邊環境。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參與垃圾分類,一起來建設綠色美好的家園!

“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垃圾分類·社區

朝陽:呼北社區垃圾分類志願者上崗

“今天是新條例實施第一天,我到小區裡幫忙宣傳一下垃圾分類。”5月1日上午,家住朝陽區呼家樓北里社區居民賀淑琴套上綠色的垃圾分類志願者袖標,走到垃圾桶站旁引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垃圾。

呼家樓街道呼北社區建於20世紀50年代,沒有物業、沒有保安。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如今卻變成了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典型。“社區里居住著近萬人,大多是國企退休職工。剛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時,很多居民表示不理解。”呼北社區書記殷金鳳說。

面對居民的顧慮和不解,呼北社區開啟了長達十餘年的垃圾分類“長跑”,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的呼北模式。“我們先把社區裡的600多名黨員動員起來,組成10個居民黨支部,包片、包樓、包桶站,帶頭踐行垃圾分類。”殷金鳳說,“我們每個季度都要評選垃圾分類示範戶,只有當選,才有資格進一步參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榮譽稱號。如今3000多戶家庭中,已有近三分之一獲評垃圾分類示範戶。”

同時,呼北社區把轄區內的兩所小學、兩所幼兒園動員起來,聯手開展垃圾分類活動進校園活動。組建成一支由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組成的環保小衛士隊伍,“小手拉大手”帶動更多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為迎接新條例的實施,呼北社區進一步完善了硬件設施。在34棟居民樓、4個平房院落裡配備了45組分類垃圾桶,並對社區垃圾樓、分類驛站、桶站、垃圾運輸車進行標準化改造,作為全市唯一的標準化點位進行推廣展示。此外,為進一步提升居民積極性,社區引進“八爪魚”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通過定點交投、預約上門的方式,按0.8元/公斤的統一價格回收紙張、塑料、玻璃、金屬等可回收物,統一運往昌平分揀中心打包後,運往各再生資源處理設施。目前,每月可回收各類再生資源20餘噸。

“目前,七成以上的社區居民都自覺參與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約60%。”殷金鳳說。

文/本報記者 王斌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東城:東花市街道“圾分”獎居民

恰逢“五一”國際勞動節和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之際,昨天一大早,在東城區東花市街道,“防疫勞動最光榮 垃圾分類我能行”活動暨全民戰“疫”美麗樓門挑戰賽啟動儀式在廣渠門外南里社區和廣渠門北里社區同步拉開帷幕。

據介紹,該社區組建垃圾分類先鋒隊,這些積極熱心的“50後”和“90後”成員將在垃圾分類中充當宣傳員,帶動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垃圾分類。根據規則,他們同時被授予幸福“圾分”12000分,這意味著這些“圾分”的發放權交到了先鋒隊隊員手中。後續他們將以“花伴兒”APP線上垃圾分類打卡數量為標準,經過核實,以每月每個樓門1000積分的額外獎勵標準,發放給垃圾分類積極樓門,以示鼓勵。

而相應的樓門在拿到獎勵積分之後,還可以在“花伴兒”APP上兌換相應的物品,用於扮靚樓門院落,以此形成良性循環。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懷柔:廟城鎮率先設置分類裝置

外觀好看、整潔,還能引導村民學會垃圾分類,一種環保又實用的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驛站從5月1日開始在懷柔區廟城鎮鄭重莊、李兩河兩個村莊率先投入使用。

為從源頭抓好農村地區垃圾分類,懷柔區廟城鎮因地制宜打起了垃圾分類“組合拳”。除了新建垃圾投放收集驛站,還嘗試“智能化”“積分制”等多種手段,有效引導村民養成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提高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意識。從5月起,鄭重莊村的垃圾桶實施集中設置,改成了四處“生活垃圾分類驛站”,每處1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就能管得過來。投放收集驛站還被建成了漂亮的小屋,垃圾都被“藏”在屋裡,美觀又隔絕異味,指導員定時進屋查看,發現垃圾桶要滿了,就會聯繫清運公司來清理。

據瞭解,年底前廟城鎮將推動“生活垃圾分類驛站”在全鎮18個村和2個社區全覆蓋。預計5月底前,完成大杜兩河、彩各莊、肖兩河、霍各莊四個村莊建成投入使用, 全年全鎮預計投放垃圾分類驛站30個。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垃圾分類·市場

部分菜市場公示塑料袋價格

本報訊(記者 王薇)昨天,《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根據條例規定,昨起禁止在本市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袋。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發現,部分超市和菜市場已經開始在明顯位置公示塑料袋價格,提示消費者不再無償提供塑料袋。

東城區朝內南小街菜市場門外已經擺上了“市場購物袋價格公示牌”,購物袋價格分為4種,大小不同,價格不同,從1角到5角不等。在攤位上買菜時,商販會主動提醒消費者購物袋需要收費,消費者最好自備。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購買豆腐、散裝涼粉、鹹菜的攤位,其所使用的連卷食品袋不需要收費。記者查詢後發現,目前,按照《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的規定,塑料購物袋指的是由商品零售場所提供的,用於裝盛消費者所購商品,具有提攜功能的塑料袋。具有提攜功能的“購物袋”與零售場所基於衛生和食品安全的考慮提供的連卷袋有區別,所以目前,連卷袋仍然可以免費提供。

東城區大方家衚衕口的“生活超市”是一家只經營半天,多以攤位形式存在的綜合市場,此前,這裡的購物袋一直都是免費提供。昨天,市場內也已經張貼出了“為響應國家環保政策,本超市不無償提供購物袋,請您購物時自備購物袋。”的提示,每個攤位上的二維碼掃碼區上也都貼著“本櫃檯不無償提供塑料袋”的提示。但由於是第一天實施,不少市民在買菜時沒有自備塑料袋,攤商還是暫時免費提供了塑料袋,表示從明天起將收費。

北青報記者從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瞭解到,從5月1日起,本市將重點在農貿市場、便利店、超市等商品零售場所,開展為期3個月的塑料袋專項整治行動,對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以及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等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查處。

攝影/本報記者 王薇

垃圾分類·執法

垃圾分類執法首日以“告知”為主

本報訊(記者 王斌 李天際)5月1日至7月31日期間,本市將集中開展為期三個月的生活垃圾分類強化執法專項行動。昨天,海淀區城管隊員前往商場、餐廳、超市、公園等公共場所,檢查垃圾分類落實情況。

5月1日下午,北青報記者跟隨海淀城管隊員來到世紀金源購物中心。走進一家化妝品專賣店內,發現地面上擺放的兩個垃圾桶均沒有張貼分類標識,外觀顏色也不符合規範。海淀區城管執法局直屬隊隊員公帥翻開桶蓋,發現裡面混雜著紙質包裝盒、廢紙、化妝瓶和廢棄口罩等。

“今天開始,單位和個人都應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目前你們並沒有按要求設置分類垃圾桶,同時也沒有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公帥一邊說著,一邊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北京市單位生活垃圾投放指引》宣傳單,遞給店鋪負責人,“這上面對分類垃圾桶的設置規範、單位需要履行的主體責任、未按規定落實的處罰措施等進行了說明,供你們參考。”隨後,公帥向站在一旁的物業管理負責人說,“今天是新條例實施的第一天,我們主要開展提示、告知和引導工作。物業公司作為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應切實擔負起責任,指導商家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世紀金源購物中心物管部總監杜強當即表示,對於未按要求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商戶,我們會督促其儘快整改落實。

隨後,城管隊員來到一家剛剛恢復營業的餐飲企業。該餐廳的垃圾分類工作落實得比較規範,後廚內擺放著四個垃圾桶,分別盛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店長馬高鋒介紹說,餐廳主要產生廚餘垃圾,每天視情況清運一至兩次,將垃圾袋扎牢並貼好標籤後,運送至商場垃圾回收站。世紀金源購物中心物管部總監杜強介紹,每天早上,環衛人員會前往回收站分類清運生活垃圾,“目前商場的客流量比較少,廚餘垃圾產生量只有平時的10%左右。”

據海淀區城管執法局直屬隊負責人張愛國介紹,“五一”假期之前,海淀區對城管隊員進行了專門培訓,詳細解讀新條例內容,並針對不同違法行為的處理措施進行了梳理。“比如,單位未將生活垃圾分別投入相應標識的垃圾容器內,根據《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第六十七條第一款,我們將責令其立即改正,並處1000元罰款;再次違反規定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除了海淀區,昨天,西城區什剎海街道城管第一執法隊的隊員也在第一時間來到轄區某餐廳的垃圾分類儲藏間,圍繞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送法上門”,演示和指導商家更好落實垃圾分類工作。西城區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條例正式實施,西城區城管執法局將繼續加大宣傳引導力度,指導執法隊入戶普法、“送法上門”,通過生動形象的垃圾分類漫畫宣傳手冊和動漫微視頻,引導轄區廣大商戶和居民,樹立垃圾分類意識,養成良好垃圾分類處理習慣,自覺落實垃圾分類,規範分類投放行為。

城管執法部門也呼籲廣大企事業單位、商戶、居民從自身做起,按指引正確分類、準確投放生活垃圾,杜絕亂投亂放,提倡綠色消費和垃圾減量化,用實際行動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