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崇禎不當木匠不煉丹不翹班,最後卻落得一個君王死社稷的下場


為何崇禎不當木匠不煉丹不翹班,最後卻落得一個君王死社稷的下場


為何崇禎不當木匠不煉丹不翹班,最後卻落得一個君王死社稷的下場


為何崇禎不當木匠不煉丹不翹班,最後卻落得一個君王死社稷的下場


為何崇禎不當木匠不煉丹不翹班,最後卻落得一個君王死社稷的下場


為何崇禎不當木匠不煉丹不翹班,最後卻落得一個君王死社稷的下場


為何崇禎不當木匠不煉丹不翹班,最後卻落得一個君王死社稷的下場


為何崇禎不當木匠不煉丹不翹班,最後卻落得一個君王死社稷的下場


為何崇禎不當木匠不煉丹不翹班,最後卻落得一個君王死社稷的下場


為何崇禎不當木匠不煉丹不翹班,最後卻落得一個君王死社稷的下場


為何崇禎不當木匠不煉丹不翹班,最後卻落得一個君王死社稷的下場


為何崇禎不當木匠不煉丹不翹班,最後卻落得一個君王死社稷的下場

本期主創

總策劃|鄧玲玲

腳 本|周紹綱

編 繪|朱 彥

編後語

鄒漪在《明季逸聞》序中將崇禎帝與歷史上一些失德喪邦的君主們作了比較,崇禎不像夏朝太康那樣尸位素餐,不像周厲王那樣寵幸內嬖,沒有東漢哀帝、平帝的外戚干政,沒有西晉惠帝的昏弱,比風流倜儻的宋徽宗要強的多,完全沒有他們身上的那些毛病,為什麼亡國的災難還要落在他的頭上?

清修的《明史》評價說:

“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

誠然,經過萬曆晚期的荒政和天啟的怠政,國家機器已經老化到了無法正常運轉了,再加上內憂和外患,即便崇禎再勤政也是無力迴天。

何況,崇禎本人剛愎自用、多疑猜忌,在用人方面出現了諸多失誤。當然,這與他少時的成長環境有關,崇禎三歲失母,爺爺萬曆偏疼福王,爸爸泰昌寵幸李選侍,偌大的一個紫禁城,

童年時期的崇禎卻像一個無人在意的孤兒,自卑、敏感的性格從此養成。後來意外登基,在現實局面這麼惡劣的情況下,心態長期過於焦慮,自卑、敏感的性格也很容易轉變成剛愎、多疑。如果是承平之世,他未必不能成為一箇中興之主。

崇禎一朝,流言幾多。在此試舉三例一辨。

其一,崇禎為魏忠賢平反?此事正史不載,查出處,出自馮夢龍的《燕都日記》:化淳昔事忠賢,奏言:“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曹化淳是王安門下。王安和東林結盟,天啟初年被魏害死。曹本人也更傾向東林。平反之說,或是南明弘光朝某些人為迎合阮大鋮、楊維垣而捏造的謠言。

其二,曹化淳曾為李自成打開城門?此說因金庸的武俠小說《碧血劍》採用而流傳極廣。早在崇禎十二年,曹化淳就告老還鄉了,此後一直呆在武清,在此返京是在清兵入京之後的事了。李自成攻陷北京城的時候,曹並不在京,當時的九門提督是司禮監太監王承恩。

是以,廣安門並不是曹化淳開的。

其三,崇禎內帑有幾千萬兩白銀?當時被俘的翰林院諭楊士聰說:“內有庫錠,五百兩為一錠,鑄有永樂年字,每馱二錠,無物包裹,黃白溢目。其尋常元寶則搭包口口。按賊入大內,括各庫銀共三千七百萬、金若干萬。”明史學者顧誠先生還引用過大順軍破城時任明朝兵部職方司郎中張正聲的話,“李自成括內庫銀九千九百萬,金半之”。明朝白銀大量流通是在明朝中葉之後的事,永樂年間哪來這麼多白銀?

同時代的錦衣衛僉事王世德自稱草莽孤臣,以親身經歷著述《崇禎遺錄》,書中言道:

“野史謂城破,大內尚有積金十餘庫,不知十餘庫何名。承運庫外有甲字等十庫,貯方物也。天財貯錢也,以備內外官員軍校賞賜。古今通集庫,貯書畫符券浩命一也。東裕庫,貯珍寶也。外東庫,貯方物,無金錢也。庫盡此矣。城破,唯東裕庫貯珍寶存二耳,安得有所謂十餘庫積金者。而紛紛謂上好聚斂,內帑不輕發,豈不冤哉。草野無知,傳為實,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對於一些貳臣編造謠言汙衊崇禎,孤臣孽子王世德非常憤怒。

不過,李自成確實從京城中掠奪了幾千萬兩白銀,這些錢是從哪來的?拷來的!彭孫貽在《平寇志》中說:“(大順軍)所得金,大約侯家十之三,宦寺十之三,百官十之二,商賈十之二,共七千萬兩。宮中久已如洗,懷宗減膳、補衣,酒扈器具之金銀者盡充軍餉,內帑無數萬之藏。賊淫刑所得,揚言獲之大內,識者恨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