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像木匠一樣的思考者

我爺爺是一名木匠,所以我爸師從我爺爺,也會一些木匠手藝。家裡的床,椅子,桌子,都是爸爸自己做的。

小時候,很清楚的記得我爸在熟練的應用這些木匠的工具:鋸子、刨刀、銼刀等各種工具來進行切割打磨,最後上漆,還寫上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制。

我後來去看,家裡面有兩把吃飯的凳子都是爺爺做的呢,因為上面寫著爺爺的名字。長大後學了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後,突然發現木匠活是典型的單線程工作。

因為你得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的來操作,才能做出你想要的傢俱。你先需要測量尺寸,然後裁切打磨木板材料、接著進行卯榫組合,最後上漆晾乾。我之所以提起木匠,因為木匠的工作過程,很像我們有技巧的思考過程。

做一名像木匠一樣的思考者

我們不妨把木匠的思考過程分為三部分:

1、測量裁切

2、卯榫連接

3、拼裝上漆

測量裁切,意味著你需要圈出你想要的尺寸,並把這個部分獨立切割出來,與整個材料分離。思考也是如此。

在思考中與測量裁切相對應的是:抽取、分析、集中焦點、關注等等。具體的這些概念和技巧我在後面會詳細和大家分享,現在主要是把這個過程和木匠幹活過程有個映射,方便大家理解。

卯榫連接,意味著你通過卯榫結構把不同的部件組合起來,在思考中與之對應的是:聯繫、關聯、綜合、分組、設計等。拼裝上漆意味著這個東西已經成型,成型則需要拼成一定的形狀。比如一個木板拼上四條腿,就變成一個桌子。在思考中與之對應的是:判斷、比較、檢查、匹配等。

可見在木匠做傢俱的過程中其實並不複雜,操作步驟也不是很多,但是隻要反覆這些簡單的操作,就能夠製作出精美複雜的傢俱來。

木匠都會有個工具箱,裡面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工具,當木匠碰到一塊木板想讓它一分為二的時候,他不僅僅會說:讓我把它鋸斷,而是會馬上想著要用幾號的鋸子來鋸斷它。碰到不同的材料,根據心中想要做成的傢俱的形狀,他們有序的應用工具箱裡面的工具來完成一件件傢俱的製作。而且木匠對工具掌握越熟練,自然就會利用不同的工具組合,來製作更復雜的傢俱。

做一名像木匠一樣的思考者

所以在後面我將會給你提供一箱子的思考的工具,讓你想木匠一樣,可以隨時根據你碰到的情況,掏出你的思考工具,開動腦子,進行思考。鋸子、刨刀、矬子、鑽頭,每個工具都有明確的用途,對應的思考工具也是如此。

做一名像木匠一樣的思考者

這裡一直說木匠,其實就是為了讓你記住木匠碰到要一分為二的木板的時候,就知道要掏出3號鋸子來鋸斷這種感覺。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刻意訓練的模式,你也可以理解成就是一種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遇見問題→判斷問題→開動腦筋→確定答案,這就是一個木匠方式的思考過程。只不過作為思考者的你工具不再是鋸子、刨刀、銼刀這些實體的工具。在使用工具的時候,我們要告訴自己,我此時需要用什麼工具,這個告訴自己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鍛鍊你的元認知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你相當於調出了你的大腦任務管理器,然後看下是否用對了工具。

做一名像木匠一樣的思考者

有人會擔心使用思考工具,是否會陷入這種框架結構中,從而侷限住自己的思路。其實完全不需要有這種擔心。

在我看來,框架結構分兩種形式:

一種是限制性結構(restricting structure),比如鐵軌、牢房、房間等;

另外一種則是解放型結構(liberating structure),比如錘子、梯子、鋸子等。

你進入房間裡面,自然只能在這個房間的範圍內活動,但是你如果拿到一把錘子,你看到釘子的時候,就可以更輕鬆的把釘子釘下去。這種工具其實是在解放你,而不是讓你受到限制。

你可以選擇不用梯子來爬到高處,但是你用它對你來說顯然沒有壞處,只會讓你變得更輕鬆。不過還有一些工具會兩種屬性並存,比如鑰匙。鑰匙可以把人鎖在房間裡面,這個時候就是一種限制性的結構,但是鑰匙可以用來開門,此時就是解放。

做一名像木匠一樣的思考者

工具都是解放型結構,缺少了合適的工具,我們就無法輕鬆完成我們的目的。還記得我們在歷史書上學到的第一課人類是怎麼誕生的,裡面講到人猿進化到人類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學會了使用工具。

做一名像木匠一樣的思考者

所以,我們要打造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不就和玩遊戲一樣,刻意的去提升自己技能樹裡面的各種技能嗎?你的一個個人生目標就像一個看不見血槽的BOSS,你打它一定會掉血的,只不過你不知道到底血槽還有多長,你還需要多久它才能倒下,然後你才能夠升級。

但是請記住,守恆定律不僅僅適用在物理學科上,而是作用在萬事萬物中。所以天道一定是酬勤的,你段位不夠,無非就是每次出手對方血掉的少一點,那你就多砍幾刀咯,總能砍死它!

羅胖的錘子手機徹底帶火了一個詞:匠人精神。何謂匠人精神(Craftsman’s spirit)?就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做一名像木匠一樣的思考者

既然我們要學習木匠一樣來思考,我們當然也得有極致的精神來追求思考的質量。而且好的木匠通常都會一定的做事原則,也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經驗,比如:順著木頭的紋理進行切割;尺寸的誤差不能超過多少;卯榫結合處得足夠緊等。所以作為優秀的思考者,也會有很多指導性原則,比如好的思考都會檢查現實情況是如何,把實際的事實儘可能的羅列出來。

我爸每次幹完木匠活,都會很自覺地把工具收拾好,甚至抹點機油防止生鏽,然後再放回工具箱;定期的把刨刀拿出來磨一磨,保持足夠鋒利的狀態。

這些習慣都是他跟著爺爺幹活時爺爺提醒他養成的習慣,在養成這些習慣之前不知道也捱了多少次罵。但養成了這些習慣,就能夠讓你幹活更利索,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個道理。

而優秀的思考者一樣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多想想還有沒有其他可能,不要急於下結論等等。

小結:本章主要是講解要學會像木匠一樣有意識的應用工具,建立條件反射,碰到問題,你就知道要應用什麼要的工具進行思考。這個過程就是一種刻意訓練,對你元認知的鍛鍊。應該像玩遊戲一樣,去提升你的人生段位。記住像木匠一樣的思考只需要遵循一下幾個要素:

1、態度:我們需要有匠人精神一樣來積極主動的應對思考;

2、原則:多想想什麼樣的原則能夠更好的思考;

3、習慣: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磨刀不誤砍柴工;

4、操作: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來思考,單線程行動。

5、工具:有意識的應用工具,並且遇見問題,先思考要用什麼工具;

6、結構:把工具組合在一起,就是結構,學會組合式的應用工具。

始終把自己當做木匠一樣的思考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