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出血性敗血症的診斷及治療

牛出血性敗血症還有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俗稱“牛出敗”,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牛疾病,病原體是多殺性巴氏桿菌,發病過程非常突然且急促,一旦沒有及時在初期發現病情確診,採取有效治療措施加以科學處理,將會造成養殖效益的極大損失。通過對一起牛出血性敗血症的發病情況介紹,重點論述該病的診斷措施和治療措施。

牛出血性敗血症的診斷及治療

一、發病情況

2019年2月朝陽市一縣級畜牧獸醫站來電接到疫情彙報,當地某養牛農戶家發生疫情問題,養殖場共有50頭健康牛,其中4頭已經出現發病症狀,截止上報發病的牛隻增長至7頭,1頭已經死亡。單位迅速派人前往瞭解疫情,病牛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因此養殖戶沒有及時發現,當病牛隨著發展出現體溫快速升高,呼吸次數明顯增多,有血液摻雜在糞便中,病情嚴重的牛隻已經倒地不起,精神萎靡不振,四肢呈現蹬直狀態,發現3d後便死亡。

二、診斷措施

最常用也是首先使用的診斷方法就是結合疫情發病臨床特徵得到初步診斷結果。通常來說水腫型的患牛會陰、胸部、咽部、頭部會出現熱痛性水腫表現,發病急促,病情嚴重情況下會由於咽部和頭部水腫引起呼吸困難問題,極有可能因為窒息導致最終死亡。急性型的患牛發病同樣非常急促,伴有大量流涎,精神十分不振,多見突發高熱表現,溫度可達42℃左右。想要在初步診斷基礎上確診疾病,可以採用以下診斷措施。

牛出血性敗血症的診斷及治療

三、剖檢變化

對病死牛進行剖檢發現敗血型、急性病變明顯。牛肺上有壞死黑色灶,診斷時可以將肺表面存在黑紅色變化作為主要依據,切開壞死黑色灶內有大量泡沫,病牛肺部壞死嚴重。肝臟顏色為土黃色,存在腫大變化,心包內有一定量積水,胸腔裡具有積液,淋巴結較為腫大,一些出血點分佈在粘膜上。

四、 實驗室檢驗

染色鏡檢試驗。將病死牛的腎臟、脾臟、心臟、肺臟、肝臟在無菌條件下取出適量組織製作成鏡檢塗片,採取革蘭氏染色操作,然後進行鏡檢能夠發現有革蘭氏陽性菌存在,且數量龐大,菌體兩級的染色變化十分明顯,菌體形狀為卵圓形,許多兩級染色變化的卵圓形桿菌可以通過鏡檢觀察到。

分離培養試驗。將病死牛的脾臟、肝臟在無菌條件下取出,把其分別在血液瓊脂和麥康凱瓊脂上進行接種,培養於24℃條件下24h,能夠發現有淡灰色、圓形、表面溼潤的小菌落已經在血液瓊脂上出現,外形為露珠樣。沒有細菌在麥康凱瓊脂上出現。把典型菌落挑取出來開始塗片處理,通過美蘭染色與革蘭氏染色試驗後進行鏡檢,發現病死牛塗片與所觀察到菌體是一致的。

動物試驗。將病死牛的肝臟在無菌條件下取出並立即研磨處理,以糊狀為研磨目標,將其和無菌生理鹽水按照1:10的比例開始稀釋,製作成混合乳劑,在採血管內添加吸取出來的1ml混合乳劑,利用微量高速離心機實施離心操作,接著把上清液取出來在家兔身上開始皮下接種試驗。注意用量控制為0.3ml/只,觀察家兔反應發現18h以後逐漸發生死亡現象,對死亡家兔進行剖檢能夠看到已經有局部炎性水腫出現在接種皮下組織上,氣管充血水腫,有漿液性滲出液存在於家兔胸腔內,一些出血點散佈在家兔內臟器官上。

五、治療措施

當發現並確診牛出血性敗血症疫情後,養殖人員要立即向當地獸醫站等動物疾病防控單位上報情況,配合有關組織劃定疫情疫區,對疫區進行嚴格隔離封鎖,對疑似和已確診病牛採取隔離管理和隔離飼養的方法,並且隨病牛曾接觸過的牛隻隔離觀察,確定其在21d觀察期內均無異常才能夠恢復群飼。

牛出血性敗血症的診斷及治療

針對出血性敗血症發病初期的牛隻,建議利用已有抗體牛的巴氏桿菌血清進行治療,組好配合使用磺胺類與抗生素類藥物,可以獲取更佳療效。早期病牛治療可以採取靜脈注射方式注射磺胺嘧啶鈉注射液,控制用量標準為幼牛每天2次,每次注射80ml~120ml,成年牛每天兩次,每次160ml~200ml。此外最好再實施每天注射兩次,分別在早晚注射鏈黴素、青黴素混合液的方法,達到良好的抗菌效果,病牛全身症狀小時且體溫降下來後,仍然建議繼續用藥2d。

與患有牛出血性敗血症病牛統一圈舍的病牛的管理要以預防為主,使用抗菌消炎藥物避免感染,按照50ml~150ml/頭的用量標準進行靜脈注射治療,通常使用藥物為濃度20%的磺胺嘧啶鈉注射液,連續每日早晚1次,注射2d。養殖者也可以使用肌肉注射青黴素的預防措施,連續2d,每日2次,預防效果同樣很明顯。

總之,養牛場要及時將牛舍的汙染物和垃圾清除乾淨,加強消毒管理,提供營養充足的飼料,統一集中採取無公害技術措施處理病死牛。

作者簡介:王桂蓮 獸醫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