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牛出血性败血症还有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俗称“牛出败”,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牛疾病,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发病过程非常突然且急促,一旦没有及时在初期发现病情确诊,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加以科学处理,将会造成养殖效益的极大损失。通过对一起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介绍,重点论述该病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措施。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一、发病情况

2019年2月朝阳市一县级畜牧兽医站来电接到疫情汇报,当地某养牛农户家发生疫情问题,养殖场共有50头健康牛,其中4头已经出现发病症状,截止上报发病的牛只增长至7头,1头已经死亡。单位迅速派人前往了解疫情,病牛初期并无明显症状,因此养殖户没有及时发现,当病牛随着发展出现体温快速升高,呼吸次数明显增多,有血液掺杂在粪便中,病情严重的牛只已经倒地不起,精神萎靡不振,四肢呈现蹬直状态,发现3d后便死亡。

二、诊断措施

最常用也是首先使用的诊断方法就是结合疫情发病临床特征得到初步诊断结果。通常来说水肿型的患牛会阴、胸部、咽部、头部会出现热痛性水肿表现,发病急促,病情严重情况下会由于咽部和头部水肿引起呼吸困难问题,极有可能因为窒息导致最终死亡。急性型的患牛发病同样非常急促,伴有大量流涎,精神十分不振,多见突发高热表现,温度可达42℃左右。想要在初步诊断基础上确诊疾病,可以采用以下诊断措施。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三、剖检变化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发现败血型、急性病变明显。牛肺上有坏死黑色灶,诊断时可以将肺表面存在黑红色变化作为主要依据,切开坏死黑色灶内有大量泡沫,病牛肺部坏死严重。肝脏颜色为土黄色,存在肿大变化,心包内有一定量积水,胸腔里具有积液,淋巴结较为肿大,一些出血点分布在粘膜上。

四、 实验室检验

染色镜检试验。将病死牛的肾脏、脾脏、心脏、肺脏、肝脏在无菌条件下取出适量组织制作成镜检涂片,采取革兰氏染色操作,然后进行镜检能够发现有革兰氏阳性菌存在,且数量庞大,菌体两级的染色变化十分明显,菌体形状为卵圆形,许多两级染色变化的卵圆形杆菌可以通过镜检观察到。

分离培养试验。将病死牛的脾脏、肝脏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把其分别在血液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上进行接种,培养于24℃条件下24h,能够发现有淡灰色、圆形、表面湿润的小菌落已经在血液琼脂上出现,外形为露珠样。没有细菌在麦康凯琼脂上出现。把典型菌落挑取出来开始涂片处理,通过美兰染色与革兰氏染色试验后进行镜检,发现病死牛涂片与所观察到菌体是一致的。

动物试验。将病死牛的肝脏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并立即研磨处理,以糊状为研磨目标,将其和无菌生理盐水按照1:10的比例开始稀释,制作成混合乳剂,在采血管内添加吸取出来的1ml混合乳剂,利用微量高速离心机实施离心操作,接着把上清液取出来在家兔身上开始皮下接种试验。注意用量控制为0.3ml/只,观察家兔反应发现18h以后逐渐发生死亡现象,对死亡家兔进行剖检能够看到已经有局部炎性水肿出现在接种皮下组织上,气管充血水肿,有浆液性渗出液存在于家兔胸腔内,一些出血点散布在家兔内脏器官上。

五、治疗措施

当发现并确诊牛出血性败血症疫情后,养殖人员要立即向当地兽医站等动物疾病防控单位上报情况,配合有关组织划定疫情疫区,对疫区进行严格隔离封锁,对疑似和已确诊病牛采取隔离管理和隔离饲养的方法,并且随病牛曾接触过的牛只隔离观察,确定其在21d观察期内均无异常才能够恢复群饲。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针对出血性败血症发病初期的牛只,建议利用已有抗体牛的巴氏杆菌血清进行治疗,组好配合使用磺胺类与抗生素类药物,可以获取更佳疗效。早期病牛治疗可以采取静脉注射方式注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控制用量标准为幼牛每天2次,每次注射80ml~120ml,成年牛每天两次,每次160ml~200ml。此外最好再实施每天注射两次,分别在早晚注射链霉素、青霉素混合液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病牛全身症状小时且体温降下来后,仍然建议继续用药2d。

与患有牛出血性败血症病牛统一圈舍的病牛的管理要以预防为主,使用抗菌消炎药物避免感染,按照50ml~150ml/头的用量标准进行静脉注射治疗,通常使用药物为浓度20%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连续每日早晚1次,注射2d。养殖者也可以使用肌肉注射青霉素的预防措施,连续2d,每日2次,预防效果同样很明显。

总之,养牛场要及时将牛舍的污染物和垃圾清除干净,加强消毒管理,提供营养充足的饲料,统一集中采取无公害技术措施处理病死牛。

作者简介:王桂莲 兽医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