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總結的12個育兒錦囊,請每個父母收下

小果在門診,經常會碰到一些年輕的新手父母,因為缺乏一些育兒知識而來諮詢,今天,小果就總結了在門診最常碰到的12個育兒小常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如有可能,儘量母乳餵養

我們都知道,母乳的營養成分最適合寶寶的生長所需,而且會隨著寶寶的長大而量身定製,是奶粉遠遠不能企及的。

所以,不要相信奶粉頂餓,奶粉營養好,而放棄母乳餵養,只要身體允許,儘量母乳餵養。

【2】及時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非常重要,能促進鈣吸收,但是寶寶不能從母乳/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曬太陽也有各種條件限制。

所以,從出生後不久,就可以補充維生素D了。

兒科醫生總結的12個育兒錦囊,請每個父母收下

【3】不要挑馬牙

馬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千萬不要挑破!

否則,繼發感染,後悔莫及!

【4】不要擠乳頭

剛出生的寶寶,因為母體雌激素的關係,暫時腫大,甚至能擠出乳汁,都是正常的,不要相信什麼胎毒,不要去擠乳頭。

否則,也會容易繼發感染。

【5】重視黃疸

雖然說“十個寶寶九個黃”,黃疸似乎非常常見,而且很多黃疸都是生理性的。

但,我們不能否認有病理性黃疸的存在。

當寶寶出現黃疸,不要驚慌,動態監測,聽從醫生的建議。

兒科醫生總結的12個育兒錦囊,請每個父母收下

【6】不要盲目補鈣

1歲以內的孩子,只要奶量正常,添加輔食後的孩子,飲食結構正常,不會那麼容易缺鈣的。

不要因為寶寶枕禿明顯、寶寶夜間出汗、寶寶夜間哭鬧、寶寶食慾下降等等等莫須有的原因,盲目給孩子補鈣。

【7】不要隨便補鋅

同樣的,一個身體健康、飲食正常的孩子,也不會隨便缺鋅的。

如果有人告訴你,寶寶頭髮稀黃、食慾差、老生病,跟缺鋅有關,你聽聽就算了,可千萬別當真。

【8】要注意寶寶是否缺鐵

雖然現在的寶寶吃喝不缺,但卻因為可能餵養不當出現缺鐵性貧血。

如果母乳餵養,6個月以後寶寶體內來源母體的鐵元素差不多用完了,需要及時添加富含鐵的輔食,來保證日常所需。

所以,當寶寶6個月後,要及時添加輔食,而且要添加富含鐵的輔食,比如加強鐵米粉、紅肉泥、豬肝泥等。

兒科醫生總結的12個育兒錦囊,請每個父母收下

【9】斷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其實,我們在寶寶滿6個月添加輔食後,就在為斷奶做準備,輔食從稀到稠,從少到多,從一種到多種,從簡單到複雜,一直到1週歲以後,寶寶才能適應成人的飲食結構。

而在這個過程,寶寶的營養來源主要是母乳或奶粉。

【10】1歲以內不添加額外的鹽

為什麼是額外的鹽,而不是一刀切不吃鹽。

鹽是指氯化鈉,而氯化鈉是人體必需的元素,寶寶不是不需要氯化鈉,而是因為他所攝入的奶粉或母乳已經含有足夠每日所需的氯元素和鈉元素,不需要額外補充了。

但當寶寶出現腹瀉或其他疾病時,該需要補的時候還是要補。

兒科醫生總結的12個育兒錦囊,請每個父母收下

【11】1歲以內寶寶的輔食儘量原汁原味,除了不添加額外的鹽,也不要添加各種糖分。

過早的讓寶寶接觸甜的口味,不僅不利於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而且會使寶寶出現肥胖、齲齒的概率大大增加。

【12】從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開始就要刷牙

每個人都有兩幅牙,乳牙和恆牙,恆牙從出生後就埋藏在乳牙下面的牙床裡,等時機成熟破“土”而出。

並非等乳牙掉落了再形成的。

乳牙齲齒嚴重,會影響到牙床底下的恆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