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姓“嬴”嗎?為何沒有後代?現代姓氏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嗎?

三點水商業知識庫


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男人稱氏,女人稱姓;國君稱姓,卿大夫稱氏;秦始皇嬴姓趙氏,名政,因此秦始皇可稱嬴政,也可稱趙政。

秦始皇家族淵源深遠,脈絡清晰,可一直追溯到黃帝名下。黃帝的孫子顓頊,顓頊的孫女叫女修,女修生皋陶。

皋陶出生在山西洪洞縣皋陶村,另一說是在曲阜,皋陶是上古時期和堯、舜、禹齊名的四聖之一,是我國最早的司法鼻祖。舜在位時他擔任理官,掌管刑獄和教化,曾被舜指定為接班人。由於操勞過度,先於舜去世。皋陶有個兒子叫伯益,是個畜牧、狩獵高手,精於打井之術,在舜帝時任“虞”的職務,掌管山林川澤,為舜帝繁養馬匹。因養馬有功,封采邑,賜贏姓。皋陶意外死亡後,舜禪位給禹,禹任命伯益為執政官,總管朝政。大禹見伯益德才兼備,有意將帝位禪讓給伯益。伯益婉言謝絕,從此隱居箕山(現在的登封地域),到夏啟6年病逝。

伯益生有兩子,長子大廉,實鳥俗氏;次子若木,實費氏;大禹的兒子夏啟繼位後,封大廉為葛國國君,葛國傳至商湯滅夏,周朝初年又復國,後來被“三恪”之一的宋國所滅;封若木為徐國國君,建都徐城(現江蘇宿遷泗洪縣),歷經40餘君王,後被吳國所滅。

伯益的玄孫費昌在夏桀當政時,因不滿夏桀暴政,離開夏桀投奔商湯,商湯任命費昌為將軍,費昌在鳴條(今北京一帶)打敗夏桀的軍隊。

到了非子(伯益14代孫)的時侯,非子住在一個叫犬丘的地方,重操祖業養起馬來,他養的馬又多又好,犬丘的人就把非子會養馬的事報告給周孝王。周孝王就是缺個養馬的高手,他馬上派人把非子招來,指定他在千水、渭水之間的匯合處大量養馬,在非子的努力下,國家馬匹數量劇增,孝王大喜:“昔伯益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贏姓,今其後世為朕息馬,朕其封土為附庸。”,附庸成了他的釆邑,許他續嬴氏祀,定居於秦地(天水的清水上游為秦水,故名秦地。),史稱嬴秦。

周厲王無道,諸侯叛亂,西戎趁機反周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周宣王即位,仍然以秦仲(非子的曾孫)為大夫討伐西戎。他率領族眾與西戎廝殺23年,戰死疆場。宣王召莊公(秦仲長子名贏齊)兄弟5人,與兵7000人繼續攻打西戎,最後打敗西戎取得大勝利。周宣王再次給予獎勵,秦地因此又擴大了很多,並任命莊公為西垂大夫。莊公卒,其子襄公贏開即位。

西周時,周幽王戲弄諸侯,申侯聯合繒國、犬戎西夷共同起兵,攻克鎬京,殺死幽王。襄公率兵救周捍衛王室,見幽王死,擁立太子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並護送平王建都洛邑,襄公贏開因擁周有功被封諸侯,平王賜以歧山以西之地,成為秦國締造者。

到了秦穆公(嬴任好,贏開七代孫)時,通過選賢任能治理國家,使弱小的秦國成為西戎之大國。後來秦孝公(贏梁渠,穆公14代孫)重用商殃變法革新,強化中央集權,獎勵耕戰,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強國。

昭襄王(嬴則,稷,孝公孫)消滅東周,奪取九鼎。秦王政(昭襄王曾孫)橫掃六國,興郡縣,同書文,統一度量衡,修水利,築萬里長城,贏氏事業到達頂峰。

可嘆沙丘之變,贏政死,趙高篡改詔書,次子胡亥繼位,屠殺兄弟姐妹殆盡,殘害忠良,推行暴政,激起項羽劉邦反秦,唯一苗根子嬰被殺,秦國滅亡。為避禍亂,嬴氏後裔改姓銀、寅,或以國為姓姓秦,

秦朝滅亡,嬴氏式微,西漢只出了一個嬴公,東漢只出了一個嬴諮,一直到明朝末年才出了一個武舉人嬴啟高。天啟二年參與平定奢崇明、安邦彥、安孝良之亂,因功被封為驃騎將軍,詔命恢復嬴姓。後來參與阻擊張獻忠起義軍,於崇禎13年陣亡於綿州沉香鋪。明帝授予其子嬴州錦衣千戶,世襲龍營守備之職。順治15年嬴州請辭世襲,解組歸川,其後裔定居川黔交界之地。

現在嬴姓分佈在江蘇、山東、雲南、北京、河北、福建、浙江等19個省區,江蘇較多,但比較分散,四川、貴州約有4000人。

附註:《尚書》、《史記》








生態漁農石峰


用心吐字,用新說文。——素閒新說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簡單說說“姓”和“氏”。遠古時代,有姓有氏,“姓”來自母系氏族,“氏”來自父系氏族。當社會發展到父系社會,姓氏一分為二,“姓”代表大的氏族部落集團即大宗;“氏”代表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即小宗。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時至今日,姓氏早已合二為一。


問:秦始皇姓“贏”嗎?

答:姓“贏”。

嬴姓起源:堯舜時,大禹奉命治水。大禹召集伯益和后稷前來協助治水。因伯益協助大禹治水有功,得到舜的重用。伯益輔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舜賜其“贏”姓,以表彰他的功績。伯益得姓後,擔任了重要官職,成了舜的重臣。伯益的後代,多出人才,遂世有功,因此“贏”漸漸發展成為大氏族。

自伯益開始,訓養禽獸成了贏氏家族的祖傳之術。

趙氏起源:周穆王時,造父把訓練已久的駿馬獻給穆王,穆王大喜,因此造父成王穆王的專職司機。有一次西行至崑崙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這時徐國徐偃王造反,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今山西洪洞)賜給他,因此造父得“趙”氏,成為趙國始封君,號稱贏趙。(“趙”姓/氏的起源)

周孝王時,贏非子因善於養馬、繁殖之術,得到周孝王的賞識,封秦地,讓其繼續嬴姓的祭祀。成為秦國始封君,號稱贏秦。(“秦”姓/氏的起源。)

從上可以看出,“贏”為姓,“趙”為之氏。但是由於造父先於非子封國,且造父為非子的同族叔父。因此“趙”氏有改小宗變大宗之意。這也是秦趙兩國衝突的原因之一,其實衝突由來已久。

漲知識之贏趙世系轉折點出現於蜚廉(伯益10世孫)。蜚廉生兩子:長子惡來,次子季勝。

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

蜚廉-季勝-孟增-衡父-造父

商周大戰,武王殺惡來。導致惡來系不被武王喜。而季勝之子孟增被周成王重用,導致季勝系顯於人。


問:為什麼沒有後代?

答:有。

公子高自殺殉葬,捐獻全部家產,換族人一生。趙高和二世非常高興,赦免了公子高一族,改貶為庶民,逐出咸陽。


問:現代姓氏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嗎?

答:是。

姓氏的來源:御賜之姓、封地之姓、官位之姓,國之姓、上古八大姓流傳。

漲知識之中國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媯。


素閒新說


秦始皇為嬴姓,根據幾次的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得知,此姓遍佈於江蘇,山東,雲南,北京,福建,浙江等地,其江蘇嬴姓較多,人數達上萬人。因為嬴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姜,姚,嬴,姒,妘,媯,妊,)而在秦時期嬴姓被各族追殺,所以都改名換姓逃散了,天下其它嬴不再姓嬴。到後世以後又恢復了本姓,但是具體是不是秦始皇的後裔,又不得詳考也。

一些史學家和學者研究過,認為始皇帝有12個兒子,23個女兒這可能是推測。史記上記載有名字的有:扶蘇,胡亥,公子高,公子閭。胡亥篡位後賜死扶蘇,有逼死公子高,將閭昆弟3人及十公主滅殺於咸陽。後來項羽攻入咸陽,殺死胡亥的兒子子嬰,正史記載,始皇帝的後人或以絕亡。

在《始皇本紀》裡,秦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氏,有徐、郯、莒、終黎、運奄等姓。其實在秦始皇后代歷經幾千年以後,也類似於契丹族已經融入華夏漢人血脈一樣在其他族姓中開枝散葉,也或在別的國家定居。


珈鍋佬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贏姓現在還是有很多後人的。是不是秦始皇后人難以確定。只有開發秦始皇陵後通過DNA技術鑑定了。

最早的八個姓氏都是女字旁。說明姓是從女性從母系的。遠古時期女性比較穩定長壽,後期的姓氏開始分化,都是以分封的形式向外擴張。

中華文明是在多災多難中艱難的發展的,就是因為農耕把人們困在土地上,祖先也葬在這片土地上,兩種力量維繫著群體發展。

歷經戰亂還都保持著,有時實在沒有辦法背井離鄉也都告訴後代子孫要祭祀祖先。

贏姓的輝煌是建立在殺戮的基礎上的,也深深的埋下仇恨的種子。

秦始皇后代被爭地位的內部殘殺,和仇人的瘋狂報復,所剩無多,都紛紛改名換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