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文學去旅行——唐詩之路(下)

關注微信公眾號:danzengwenhua可閱讀由胡志紅教授解讀的《寂靜的春天》、《沙鄉年鑑》。


跟著文學去旅行——唐詩之路(下)| 張德明

春分之日,讓文字帶我們賞春光!

丹曾文化繼續為您帶來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張德明教授撰寫的《唐詩之路:詩意的山水之旅》(下)。請他帶您欣賞唐詩中的“旅行美篇”,在文字中徜徉於祖國的大好河山。

唐詩之路:詩意的山水之旅(下)

張德明

更使文人感興趣的是浙東一帶的歷史文化積澱。秦始皇曾在秦望山上駐足遠眺,李斯親書的碑文隱約可見;越王勾踐曾在會稽山中臥薪嚐膽,越王臺上劍氣尚存;西施美女在此浣紗,她與范蠡功成身退,遁入太湖的傳說一直在民間流傳。諸如此類的歷史文化遺蹟隨處可見,信步可求,詩人來此尋訪探幽,既可遁入山林,吟詠風月;也可憑弔思古,登臨抒懷;有興趣的還可隱入寺院,與道士或上人切磋玄學、探討佛理。於是,就有了李白的這首《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

千巖泉灑落,萬壑樹縈迴。

東海橫秦望,西陵繞越臺。

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

八月枚乘筆,三吳張翰杯。

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臺。

此詩的亮點在“尋”,詩人寫此詩的初衷是撩撥友人前來越中一遊,故沒有花太多筆墨作詳細介紹,而像一個現代導遊,將驢友帶到景點門口,稍加點撥,即任其自由尋訪。首句點出了越地與謝靈運的因緣。謝氏生於會稽,出生後即被送入錢塘一道家寄養,故名謝客。詩人藉此暗示友人有著與謝氏同樣的詩才,大可來越地展示一番。接下來幾句,虛實結合,對仗工整,要言不煩,點出了越中山水人文的精華。最後兩句引經據典,誠邀友人放棄世俗功名心,趕緊前來與自己同遊。全詩寫得既簡潔流暢,又情深意切,不愧青蓮居士本色。

相比於李白的奔放與熱情,杜甫《壯遊》詩中寫浙東山水的詩句略顯沉鬱與頓挫。此詩大約作於大曆元年(766),當時杜甫臥病在夔州。這是一篇自傳性的敘事詩,從幼年學詩寫起,歷敘漫遊齊、趙,洛陽失第,長安十年,經安、史之亂到滯留巴蜀的生活。其中提到浙東山水的詩句正好10句。

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

王謝風流遠,闔廬丘墓荒。

劍池石壁仄,長洲荷芰香。

嵯峨閶門北,清廟映回塘。

每趨吳太伯,撫事淚浪浪。

枕戈憶勾踐,渡浙想秦皇。

蒸魚聞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鑑湖五月涼。

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

詩題“壯遊”點明瞭主旨,略帶自嘲色彩。這是一篇詩體的《追憶似水年華》,寫的是懷古題材,追溯的是自己的青春歲月。有遺憾、惋惜、淚痕和惆悵。從旅行文學的角度看,前引李白送友人詩中既寫了自然風光,也點到了名勝古蹟,目的是邀約;而杜甫此詩以歷史典故寫成,越地風景基本一筆帶過(“剡溪蘊秀異”),詩的重心在自我觀照和反思。令人訝異的是,詩中出現了與暴力和性相關的意象(戈、劍、匕首、越女)。詩人想借助這些歷史典故和記憶殘片,釋放一下青春時代無法滿足的渴望嗎?

除了上述非常個人化的遊記詩外,浙東唐詩之路上也有詩人與詩友之間,與當地官員、僧人、名流之間的應和之作,還有群體性的宴集酬唱與詩歌盛會。這與東晉以來浙東地區經濟的繁榮和莊園經濟的長足發展有著密切關係。當時世家大族往往在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之地興建莊園,不時召集同好品茶飲酒,吟詠山水。唐代宗大曆四年(769年),浙東曾有過一次大型聯唱活動,聯句唱和詩計49首,參加者達57人,聯唱地點有鮑防宅、蘭亭、法華寺、鏡湖、嚴氏園林、若耶溪、雲門寺、花嚴寺等八處。當時就編定《大曆年浙東聯唱集》。集中有一首《鏡湖故事集》,全詩十六句,每人兩句,每句探求一件歷史舊事,要求圍繞鏡湖而作,且必須用同韻。可以想見當年這群“帶著腳鐐跳舞”的才子,是如何的風流蘊藉,他們品茗飲酒,搖頭晃腦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讓現代遊客豔羨不已。

總之,浙東唐詩之路是一條繁忙而又寧靜,脫俗而又入世,充滿離情別緒,渴望高山流水,詩意盎然、情趣別緻的旅行之路。在這條路上產生的山水遊記詩在世界旅行文學史上理應占有一席之地。


跟著文學去旅行——唐詩之路(下)| 張德明

(憶(故鄉/作者自繪)


跟著文學去旅行——唐詩之路(下)| 張德明

[作者簡介]

張德明,筆名秋水散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浙江省比較文學與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

獨立主持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外國文學評論》等期刊上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主要有《從島國到帝國一一英國旅行文學研究》《流散族群的身份建構一一加勒比英語文學研究》等多部,創作有個人詩集《打水漂》,散文隨筆集《蒙田的貓》和水彩寫生畫集《一千零一小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