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今天的人們早已對五大洲四大洋的世界地圖習以為常。而在數百年之前,地球上的一些大陸和海岸對於大家來說還是一片陌生。以自己為圓心,不斷擴展視野,從地圖的發展中,我們也能看到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入。

*.圖點開後右鍵選擇在新標籤頁打開,可以查看超清版地圖。

1.巴比倫世界地圖(公元前6世紀)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泥版上的巴比倫世界地圖

這幅泥版之上的世界地圖,出土於巴格達附近的幼發拉底河沿岸,製作於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被認為是目前最古老的世界地圖之一。整幅地圖以幼發拉底河為中心,描繪了位於今天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的巴比倫、蘇薩、烏拉爾圖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地區,這種抽象的世界地圖可能對中世紀的T-O地圖產生了一定影響。

2.摩訶婆羅多的宇宙觀(公元前?)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根據摩訶婆羅多描述繪製的地圖,如果你真的認為這算地圖的話……

根據某些印度學者的看法,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中出現了第一張世界地圖,書中提到,從月球視角看來,地球就像是一隻兔子和兩片菩提葉,確實,某些角度上看的地球真的有點像兔子和兩片菩提葉!不過得認真拼才能看出來地球大陸的輪廓……

除此之外,關於古印度地圖的資料就非常少了。印度古代確實有宗教性質的宇宙圖和類似風景畫的朝聖地圖,不過都和今天意義上的地圖相距甚遠,古印度潮溼的氣候也大大限制了書面文物的保存。其他古代流傳的包括印度的地圖,大多都是由伊斯蘭、歐洲和東亞學者們繪製的。

3.埃拉託斯特尼地圖(公元前3世紀)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19世紀學者還原的埃拉託斯特尼地圖

昔蘭尼的埃拉託斯特尼(Ἐρατοσθένης ὁ Κυρηναῖος,公元前276-公元前194或195)曾負責掌管亞歷山大圖書館,是希臘化時代最博學的學者之一。他首次計算了地球周長(與今日測量結果很接近),測算了地軸傾角,開創了地圖投影技術(將球形的地球座標轉換為2維平面的方法),提出了經緯線的概念,並按照緯度將地球分為5個氣候區,在其他領域也多有建樹。這幅世界地圖可能是首張使用科學投影手段,以經緯線為基準繪製的世界地圖。

4.托勒密地圖(公元2世紀)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托勒密地圖,13世紀抄本版

托勒密(Κλαύδιος Πτολεμαῖος,約100-170年)是古典時代最著名的天文學家與地理學家,他所完善的地心說,統治了中世紀學者們的宇宙觀。這張地圖出自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Γεωγραφικὴ Ὑφήγησις),在這本書中,托勒密完善了埃拉託斯特尼提出的經緯度和科學投影方法,開創了近代繪圖學的先河。

5.禹貢地域圖(268-271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禹貢九州山川之圖(中國古地圖似乎很難找到高清圖)

晉泰始四年至七年(268-271年),出生於大族河東裴氏的裴秀主持編制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歷史地圖集——《禹貢地域圖》。《禹貢地域圖》描繪了從上古到西晉的區劃、歷史事件以及山川、交通路線等。繪製過程中,裴秀提出的“製圖六體”(包括分率-比例尺、準望-地貌相互關係、道里-距離、高下-相對高程、方邪-坡度、迂直-坡度與直線距離的換算),成為此後千年中國地圖繪製的理論基礎。《禹貢地域圖》今已失傳,從後世的《禹貢九州山川之圖》中,我們大概可以窺見當時中國版的“天下”地圖。

6.T-O地圖(7-16世紀)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典型的T-O地圖,出自15世紀印刷版本的聖依西多祿著作《詞源》(Etymologiae)

T-O地圖是一類地圖的統稱,基督教學者(同時也被譽為古典世界的最後一位學者)塞維利亞的聖依西多祿(Isidorus Hispalensis,560-636年)在其著作De Natura Rerum(自然世界)中首次描繪了這種地圖。T-O地圖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將世界分為歐洲、亞洲、非洲三個部分,看上去就像是在圓形的O中套了個T型,是一種非常程式化的地圖。聖依西多祿指出地球是“圓形”的,但他的描述非常含糊,並沒有明確區分地球究竟是個圓球還是圓盤(儘管亞里士多德後的大多數古典學者都認為地球是個圓球)。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法國聖瑟維修道院的Beatus地圖,繪製於11世紀。這幅地圖朝向與現代地圖相同,比傳統的T-O地圖多了更多細節

聖依西多祿之後,基督教學者們又發展出了幾種T-O的變形,比如Beatus地圖,它在T-O地圖的三個大陸之外又增加了一個未知大陸。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赫裡福德地圖

赫裡福德地圖是中世紀T-O地圖的集大成者,它高155釐米,寬133釐米,繪製於1290年左右,是存世中世紀地圖中尺幅最大,細節最豐富的一張。現收藏於英國赫裡福德座堂中。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除了以上的地圖外,T-O地圖也有各種藝術化的變體,比如1581年印發於德國漢諾威的班廷三葉草地圖(Die ganze Welt in einem Kleberblat/Welches ist der Stadt Hannover meines lieben Vaterlandes Wapen)。這幅地圖以三葉草的形狀繪製了整個世界,既象徵著基督教的三位一體,也象徵著孕育這張地圖的漢諾威城,陸地外的大洋,則填充以傳說中的海怪。

7.海內華夷圖(801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宋代刻制的《華夷圖》

《海內華夷圖》由唐代地理學家,六朝元老賈耽編繪。賈耽少時便關注地理,安史之亂後,懷著訂正謬誤,完整描繪華夏世界的宏願,賈耽組織畫工,耗費17年完成了這幅巨大的中國全圖。《海內華夷圖》遵照裴秀的“製圖六體”,圖上的一寸,對應現實中的百里,整幅地圖幅面約10平方丈,以黑色標註古代郡國,以紅色標註當代州縣,同時也參考各種資料,描繪了海外數百國的地理方位。《海內華夷圖》原圖已散佚,現存偽齊阜昌七年(1136年)以此為藍本,精簡了海外國家的石刻版《華夷圖》。

8.禹跡圖(1136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墨水勾勒版本的《禹跡圖》

《禹跡圖》是現存第一幅帶有方格的中國古地圖。地圖上的方格來自於中國地圖繪製傳統中的“計裡畫方”手法。《禹跡圖》與上面的《華夷圖》同樣製作於1136年(事實上,這兩張地圖還刻在了同一塊石碑上),《禹跡圖》上主要採用了宋朝的地名,也保留了一些唐朝的地名,圖中的河道同樣按照比例尺繪製。一些人認為沈括是這幅地圖的繪製者。

9.麻赫穆德·喀什噶裡的地圖(11世紀)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喀什噶裡的世界地圖

麻赫穆德·喀什噶裡(Mehmud Qeshqeri,11世紀初-11世紀末) 出生於喀喇汗王朝的王室家族,他走遍了新疆和中亞,編制了百科全書式的鉅作《突厥語大詞典》(Dīwān Luğāt al-Turk)。這幅地圖即出自《突厥語大詞典》,它以喀喇汗王朝都城八剌沙袞為中心,用藍色代表河流,綠色代表海洋,紅色代表山脈,黃色代表沙漠,描繪了中世紀突厥語世界的全貌。和歐洲的T-O地圖相似,這也是張非常程式化的地圖。

*.知乎沒法顯示阿拉米和阿拉伯字母,頭大。

10.伊德里西的世界地圖冊(1154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近代德國製圖學家Konrad Miller拼合的伊德里西世界地圖,原圖南北方向與現代地圖相反,因此圖上的字都是顛倒的

伊德里西(Abu Abdullah Muhammad al-Idrisi al-Qurtubi al-Hasani as-Sabti,1100-1165年)出生於北非的休達(當時屬於穆瓦希德王朝,如今屬於西班牙)。1138年左右,受西西里統治者羅傑二世之託,伊德里西耗時15年,結合旅行經歷和文獻繪製了這本地圖冊。在西方,此圖被稱為羅傑地圖(Tabula Rogeriana),它以托勒密製圖法為基礎,將世界分為7個氣候區,每個氣候區10個部分,共70章,詳細描繪了整個歐亞大陸和北非,並在文案中介紹了世界各地的社會狀況,70張地圖拼合,就可得到當時最精確,最細緻的世界地圖。大航海時代的達伽馬、哥倫布等探險家都參考了這本地圖冊作為遠航的依據。

11.波特蘭型航海圖(13-17世紀)

波特蘭型航海圖得名於意大利語中的portulano,意為與港口相關。典型的波特蘭型航海圖上有許多從中心點發散的羅盤狀線條,以相當高的準確度繪製了地中海和黑海地區(有時還包括北歐和西非)的海岸線。波特蘭型航海圖並未考慮地球曲率,也沒有采用現代地圖的經緯座標,雖然很準確,但只適用於地中海等相對短距離的航行。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比薩航海圖

意大利沿海、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和馬略卡島是波特蘭型航海圖的生產中心。現存的第一幅波特蘭型航海圖是繪製於1275-1300年間的比薩航海圖(Carta Pisana),這幅地圖描繪了地中海、黑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圖朝向與現代地圖相同,但與當時的大部分地圖相反。

除了西班牙和意大利外,葡萄牙和伊斯蘭世界也生產了一些波特蘭型航海圖。一些學者認為,波特蘭型航海圖驚人的精確度超出了中世紀的技術水平,可能得益於一些未知的古代地圖藍本,不過這種說法並未得到大部分學者的贊同。

12.加泰羅尼亞地圖集(1375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經過修復的完整版加泰羅尼亞地圖集

西班牙馬略卡島有著悠久的航海傳統,13-15世紀,當地穆斯林與猶太商人們廣泛地參與著當時的地中海貿易,發展出了高超的地圖繪製技術。一些學者認為,馬略卡島的航海家、航海設備製造者和製圖師們才是波特蘭型航海圖的創造者。不同於專注海岸信息的意大利同僚,馬略卡學派的航海圖包含了豐富的彩色插圖,以及詳盡的內陸地理信息。隨著西班牙人對猶太人的迫害,馬略卡學派於15世紀逐漸消亡。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經數字拼合處理的加泰羅尼亞地圖集西半部,可以看到,地圖對地中海岸和黑海的描繪極為精確,和兩百年前的伊德里西地圖有天壤之別,至於英倫三島和北歐,畫的就非常潦草了

加泰羅尼亞地圖集是馬略卡學派地圖的代表,被譽為中世紀地圖的巔峰。此圖作者可能是猶太人Abraham Cresques。原圖繪製於6張大型牛皮紙上,以耶路撒冷為中心,詳細描繪了從遠東到西班牙的整個(當時的)已知世界,並用插圖和文字介紹了世界各地的風俗、潮汐的漲落等信息。此外,這還是第一幅引入羅盤方位圖的世界地圖。

13.大明混一圖(約1389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大明混一圖,找不到更高清的版本了

《大明混一圖》可能製作於明洪武年間,該地圖或許以繪製於元朝,已經散佚的《聲教廣被圖》為藍本,結合了元明時期流入的伊斯蘭和歐洲地理資料。地圖以中國為中心,地圖範圍北至蒙古,南至爪哇,東至日本中部,西至歐洲和東非,體現了當時國人對國內和外部世界的瞭解。《大明混一圖》長456釐米,高386釐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世界地圖之一,此圖後來傳入朝鮮等國,也對他們的地圖繪製產生了影響。

14.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1402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至少比大明混一圖高清多了

《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製作於朝鮮太宗二年,此圖以元朝中國的《聲教廣被圖》和《混一疆理圖》為藍本,高158.5釐米,寬168.0釐米。不同於中國的原版,此圖放大了朝鮮的比例,縮小了日本和中國的尺寸,但仍將中國放置在世界的中心。

15.弗拉·毛羅地圖(1457-1459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按照現代地圖調整方位的弗拉毛羅地圖,其對地中海、黑海沿岸的描繪已非常準確

1450年前後,應威尼斯和葡萄牙統治者之託,威尼斯修士弗拉·毛羅(Fra Mauro,1400-1464年)耗費數年,繪製了這幅當時歐洲最大、最詳細,最準確的地圖。弗拉·毛羅地圖長寬皆為2.4米,包含了數百個插圖,以及3000多段描述性文字,地圖大致以新月沃土為中心,描繪了從冰島、格陵蘭島到暹羅,從朝鮮到馬格里布的整個(當時的)已知世界。被認為是地圖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標誌著聖經地理學(以及T-O地圖)的終結。

16.熱那亞地圖(1457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熱那亞地圖繪製於1457年左右,可能大量參考了曾前往中國的意大利旅行者尼科洛·達·康提(Niccolò de' Conti,1395-1469年)的經歷。儘管沒有弗拉毛羅地圖那樣驚人的尺幅和細緻的標註,但這幅地圖中各大陸的比例更為準確。引人注意的是,地圖的海洋部分還畫了許多海怪以及航行在印度洋上的帆船,也許體現了當時歐洲探險家們旺盛的好奇心,整張地圖樹葉般的形狀在當時也是獨樹一幟。據說哥倫布也曾看過這張地圖,作為遠航至印度的參考之一。

17.文蘭地圖(15世紀?)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文蘭地圖

文蘭(Vinland)地圖是一張充滿爭議的地圖。一些學者認為這幅地圖描繪了格陵蘭西南部的陸地,是第一副真正描繪了美洲的古地圖。文蘭地圖的內容,來歷都充滿疑點,一些學者認為這可能是近代人偽造的地圖,但不管怎樣,這幅地圖還是在圈內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18.胡安·德·拉·卡薩海圖(1500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按現代地圖方位調整後的胡安.德.拉.卡薩海圖

胡安·德·拉·卡薩海圖(La carta de Juan de la Cosa)繪製於1500年的安達盧西亞地區。這是世界上第一幅繪有美洲的地圖,在形式上,該圖屬於波特蘭型航海圖。

19.坎迪諾平面球形圖(1502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坎迪諾平面球形圖

坎迪諾平面球形圖(Cantino planisphere)是現存最早的顯示了葡萄牙地理大發現的地圖。該圖以費拉拉公爵的特務Alberto Cantino命名,1502年,他將這張地圖從葡萄牙偷帶至了意大利。坎迪諾平面球形圖描繪了巴西海岸,還以驚人的準確性繪製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非洲海岸。

20.瓦爾德澤米勒地圖(1507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瓦爾德澤米勒地圖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瓦爾德澤米勒地圖,地球儀版

瓦爾德澤米勒地圖又稱寰宇地圖(Universal Cosmography),由德國製圖家馬丁·瓦爾德澤米勒(Martin Waldseemüller,約1470-1520年)於 1507 年繪製。這幅地圖修正了托勒密地圖所使用的投影方法,參考了意大利的Caverio地圖等同時代第一手的航海探險記錄。瓦爾德澤米勒地圖是第一幅用“亞美利加”(得名於意大利學者亞美利哥.維斯普奇)來稱呼美洲的世界地圖,這代表著歐洲人在地理認知上的飛躍,同時,這也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標有經緯網的地圖。瓦爾德澤米勒同時還製作了該地圖的地球儀版本,相比平面地圖,地球儀能夠更直觀的展現球狀地圖的海陸分佈。

21.皮瑞雷斯地圖(1513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皮瑞雷斯地圖

皮瑞雷斯(Hacı Ahmet Muhittin Pîrî Bey,1465/70-1553年)是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司令與製圖學家。這幅地圖屬於波特蘭型航海圖,現收藏於託普卡帕宮,繪製於瞪羚皮上,目前僅餘三分之一。皮瑞雷斯地圖以驚人的準確性繪製了歐洲、北非西海岸和巴西海岸,以及大西洋的一些島嶼,一些人甚至認為地圖還描繪了南極洲的海岸線(非常存疑,但這也是皮瑞雷斯地圖出名的主要原因)。皮瑞雷斯聲稱他在繪製地圖的過程中參考了一些古代阿拉伯和當時葡萄牙人的地圖,但他所參考的大部分地圖目前已無法找到。

22.現代版完整的全世界地圖(1514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現代版完整的全世界地圖

歐龍斯·費恩(Oronce Finé,1494–1555 年)是巴黎皇家學院(今法蘭西學院)的首任數學系主任,也是法國最早從事地圖繪製的學者之一。這幅地圖原名Nova, et integra universi orbis descriptio,受到了托勒密世界地圖的影響,是費恩1511 和 1566年出版的 18 幅心形投影地圖之一。《現代版完整的全世界地圖》是首批標註美洲大陸的古地圖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張地圖在南美洲之南繪製了輪廓與今天的南極洲非常相似的未知大陸。當時的學者們認為,為了平衡海陸分佈,在南方必有一片神秘大陸存在,無論是出於幻想還是有前人資料作為藍本,這都是非常令人驚奇的部分。

23.墨卡託雙心形投影世界地圖(1538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墨卡託雙心形投影世界地圖

墨卡託(Gerardus Mercator,1512-1594年)是弗蘭德斯(今比利時)著名的地理學與製圖學家,它是當時低地國家(荷蘭和比利時)製圖學的代表人物。不同於同時代的大部分地理學家,墨卡託比較宅,他的地理知識大多來自於豐厚的藏書,以及來訪學者等人的介紹。在當時,墨卡託是是最出名、生意最好的地圖製作者,除了地圖以外,他也販售星盤、地球儀等科學儀器。

上面這幅地圖是墨卡託的早期作品,這是首張將南北美洲分為兩個大陸的世界地圖,地圖採用雙心形投影的方式,大幅提高了準確性。和費恩地圖相似的是,這幅地圖也繪製了輪廓相近的南方大陸。

24.墨卡託1569年地圖(1569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墨卡託1569年地圖

這幅地圖原名為Nova et Aucta Orbis Terrae Descriptio ad Usum Navigantium Emendate Accommodata(適用於導航的新的完整世界地圖)。為了便於水手們導航,墨卡託發明了享譽世界,沿用至今的墨卡託投影法(如今網上的大部分衛星地圖依舊採用墨卡託投影,特徵是地圖上靠近兩極的地區面積會顯著放大),這張地圖就是第一批墨卡託投影繪製的世界地圖。除了地理標誌外,這張地圖還介紹了磁極、本初子午線、導航要點、地理發現和食人族、海怪等獵奇內容。

25.世界天體劇場地圖冊(1570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世界天體劇場地圖冊中的世界地圖,為了保持海陸平衡,非常粗略的繪製了想象中的南方大陸

世界天體劇場地圖冊(Theatrum Orbis Terrarum)出版於1570年,被認為是第一部真正的現代地圖冊,標誌著荷蘭製圖黃金時代的開始。地圖冊的作者Abraham Ortelius出生於今天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當時與荷蘭都屬於低地國家)。這本地圖冊採用銅版印刷,地圖按照大陸、地區的順序排列,同時提供了一些描述性的介紹。這本地圖冊是如此的受歡迎,到了1598年作者去世時,已經出現了7種語言的25種版本。

26.坤輿萬國全圖(1584-1602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第三版《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第一幅帶有完整經緯線的世界地圖。1584年,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到達廣東肇慶,為了吸引中國人的關注,便於傳教,利瑪竇編繪了這份地圖。驚奇的中國人要求利瑪竇將其翻譯為中文,並刻板印刷。《坤輿萬國全圖》的前2版已經散佚,目前存世最早的第3版地圖由利瑪竇的中國好友李之藻協助製作,加入了一些新的地理發現成果。這是中國首張描繪歐洲航海大發現,並標識了美洲的世界地圖。利瑪竇還在地圖上加入了大量中文註釋,反應當時西方等國的信息,以及當時西方學者的地理知識。

27.Quetzalecatzin抄本地圖(1570-1593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Quetzalecatzin抄本地圖

這幅地圖來自於墨西哥的Quetzalecatzin抄本,顯示了納瓦人(阿茲特克的統治族群)貴族de Leon家族的土地擁有情況。這幅地圖使用了墨西哥本土的天然顏料,描繪了墨西哥城和普埃布拉之間的某個地圖,上面既有納瓦人程式化的繪畫和象形文字,也有西班牙語標識的地名和教堂,顯示了墨西哥土著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的有趣融合。同時,這也是為數不多存留於世的古代中美洲抄本之一。

28.世界的現代描述(1630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世界的現代描述

這幅地圖全名為Noua orbis terrarum delineatio singulari ratione accommodata meridiano tabb. Rudolphi astronomicarum(世界的現代描述,由紐倫堡公民菲利普斯.艾克波特完成,原因僅僅是為了使得其描述符合與根據天文魯道夫星行表確定的赤道一致),從冗長的名字中就能得到很多關鍵的信息。地圖的作者是Philipp Eckebrecht(1594-1667年),他受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年)之託,編制了這份座標相對精確,能夠和開普勒的《魯道夫星表》(Rudolphi astronomicarum)相對應的大幅地圖。圖中版本為獻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所做,地圖上的雙頭鷹體現了當時科學服務於政治的情況。

29.新版精確的世界地圖(約1690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新版精確的世界地圖

新版精確的世界地圖(Orbis terrarum nova et accuratissima tabula)來自荷蘭製圖業黃金時代的地圖世家——菲斯海爾家族。菲斯海爾家族以其精確的地圖和富有創新的裝飾而在歐洲聞名遐邇。這張地圖由菲斯海爾家族的第三代傳人,尼古拉斯·菲斯海爾(Nicolaus Visscher,1649-1702)繪製,這種由東西兩個半球,加上南北極視角小圖的世界地圖形式在那個時代非常常見(也可能是荷蘭地圖學者們的偏好)。大家熟悉的《全球通史》,某一版的封面上也採用了類似佈局的世界地圖。

30.Delisle世界地圖(18世紀早期)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Delisle世界地圖

紀堯姆·德利爾(Guillaume Delisle,1675-1726年)是一名來自法國的天才製圖師,他在9歲那年就繪製了自己的第一張地圖。德利爾廣泛吸取了波斯和阿拉伯旅行家的經驗,同時堅持科學繪圖的原則,在他生活的路易十四時代,法國在地理和地圖繪製領域後來居上,超過了之前佔有統治地位的荷蘭,巴黎則成為當時歐洲的製圖中心。這幅地圖可能是最早用顏色和邊界區分各大洲的地圖之一。

31.康熙皇輿全覽圖(1719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拼合而成的皇輿全覽圖全圖

《康熙皇輿全覽圖》是中國第一幅帶有經緯網的全國地圖。1708年,康熙帝下令編繪地圖,之後,由耶穌會士雷孝思、白晉、杜德美,中國本土學者何國棟、索柱、白映棠、貢額、明安圖以及欽天監的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佔巴、理藩院主事勝住等十餘人耗費十年,採用三角測量法、天文測量法等源自西方的測繪技術,繪製了這份準確度空前提升的中國地圖。開始測繪地圖時,準噶爾汗國尚未評定,直到乾隆時期才派遣專人補全了新疆一帶的地圖。從清朝中葉到民國初年,這幅地圖一直都是很多關於中國的地圖的藍本。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皇輿全覽圖中的廣東和海南

32.山海輿地全圖(約1785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山海輿地全圖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1775年,長久保赤水繪製的《日本輿地路程全圖》

《山海輿地全圖》由日本江戶時代地理學者、儒學家長久保赤水(1717-1801年)繪製。這幅地圖以 1602 年中文版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為基礎,通過木板彩印描繪了世界各大洲與海洋。18世紀初,利瑪竇版本的世界地圖在日本非常流行,其中的多個版本都出自長久保赤水之手,儘管之後傳來了更精確的雙半球荷蘭世界地圖(類似圖28),但部分守舊的人們還是更青睞利瑪竇版本的老世界地圖。除了這張世界地圖外,長久保赤水還繪製了第一幅採用經緯線體系的日本列島地圖。

33.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811年)

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此圖繪製於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根據黃宗羲孫子黃千人(1694-1771年)的地圖摹刻增補而成。除了清朝疆域和行政區劃外,這幅地圖還用形象的畫法表現了河流、山川,以及中國周邊的俄羅斯、印度、暹羅、日本、朝鮮,乃至歐洲等過,配以簡單的文字作為解說。地圖整體佈局和之前的《大明混一圖》相差不大,已經脫節於當時世界地圖測繪的潮流。


*.文中地圖主要來自世界數字圖書館、歐洲數字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和Wikimedia。

*.推薦一個臺灣的網站——數位方輿,這個網站蒐集了不少中國古代的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