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常與諸佛同生一處

(第一百六十段)

【阿難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眾,而為眷屬,晝夜隨侍。設有眾生,於散亂心,非三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並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

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由是得於恆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燻修,永無分離。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楞嚴經》常與諸佛同生一處


這篇和以下幾篇講受持讀誦《楞嚴咒》者,可滅除一切大小罪業,所得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佛說:阿難!你應當知道,《楞嚴咒》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多的金剛藏王菩薩種族,“那由他”是萬億之數;“俱胝”是百億之數;恆河沙是多不可數;此比喻無量多的意思。這麼多的“金剛菩薩藏王種族”,一一種族又有許許多多的金剛眾,而為眷屬,晝夜隨時都受持侍衛《楞嚴咒》。

“金剛菩薩藏王”在《華嚴經》說金剛藏菩薩十地品中說:“此菩薩明王,現憤怒身,或持金剛杵以伏惡魔,謂之金剛藏王。”密教有四種金剛藏,即:《百八名贊》以文殊為金剛藏、《理趣經》以虛空藏為金剛藏、又以金剛薩埵為金剛藏;《陀羅尼集經》以金剛部為金剛藏。是同名異體的四種。本《楞嚴經》所說之金剛藏為此中第四種、即金剛部之金剛藏。“種族”是指四大金剛藏王分別統領的眷屬和部屬。

如果有人,心常散亂,不能入三摩地,但只要能心念口持《楞嚴咒》,所有的金剛藏王都會跟隨加持這個人。

如此人決定發菩提心,所有的金剛菩薩藏王們都會精心暗助,以非常快的速度啟發持咒人的如來藏。此人得此啟發,智慧寶庫豁然打開,日讀萬卷、過目不忘,目睹萬物、心不漏失,能記憶起八萬四千恆河沙劫中無量多的一切事,並能周遍十方世界,對每一世界發生的事,都能明白了知,沒有絲毫疑惑。從無始無明的第一劫開始、到成佛的最後一身,生生世世都不會生在地行藥叉、天行藥叉、空行藥叉、羅剎女鬼、富單那惡鬼、身體奇臭的惡鬼迦吒富單那、騙人的鳩槃荼魘魅鬼、吸人精氣的毗舍遮鬼、並諸多的餓鬼、如針咽鬼即喉細如針的鬼、臭毛鬼即身毛髒臭的鬼、大腹鬼即腹大如鼓的鬼、有形相無形相的鬼怪、有思想無思想的妖魅。也就是說,凡是受持《楞嚴咒》的人,都不會生在這些惡道眾生處。


《楞嚴經》常與諸佛同生一處


有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對《楞嚴咒》發起善念,如果能朗讀、能唱誦、能背誦、能印成書、能寫成文字、廣為流傳,或將《楞嚴咒》文帶在身上、或藏在家中,用供品供養,此人每一劫每一生都不會生在貧窮下賤、或缺少快樂處。這些能受持《楞嚴咒》的眾生,即使他們自己沒有作有福報的事,但十方如來都會將自己的功德全部送與此人。還可以在恆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多的劫數里,常常與諸佛同生於一個時代,得無量多的功德,如“惡叉聚。”

“惡叉聚”是樹果名:其果實呈紫色,印度人多取以染物或榨油,其果核可作念珠用,果實皆三粒同一蒂、並蒂而生,且落地後多聚集於一處,故稱惡叉聚。此處比喻受持《楞嚴咒》的人常與諸佛同生一處。這些受持《楞嚴咒》的人與諸佛如來,同在一處,聞法薰脩,永不分離,直至成佛。如果有破戒之人能讀誦受持《楞嚴咒》,可使所破之戒,重新圓滿,得戒根清淨;如果有未得戒者、可迅速得戒;如果有未精進者、可速得精進;如果是沒有智慧者、可速得大智慧;如果有不清淨者、可速得清淨;如果有不持齋戒者、可自然成就“齋戒”。


《楞嚴經》常與諸佛同生一處


“齋戒”是一種宗教活動形式,主要用於祭祀、行大禮等嚴肅莊重的場合,以示虔誠莊敬。齋戒包含“齋、戒”兩個方面,“齋”來源於齊,主要是整齊,如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戒”主要是指戒遊樂,比如不與妻妾同寢,減少娛樂活動,後世指稱相似的宗教禮儀。在佛教中,清除心的不淨叫做“齋”、禁止身的過非叫做“戒”。

齋戒就是守戒以杜絕一切嗜慾的意思。由此可見,凡破齋犯戒者,只要能受持讀誦《楞嚴咒》,即可消除所有的罪業而自成齋戒,永不墮惡道,常生人間、天上,生生得富貴、世世享天福,這些只是受持《楞嚴咒》所得大利益之一,最重要的是能“常與諸佛,同生一處,早遲必成無上正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