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消失的“附近“? | 許知遠採訪人類學家項飈

最近發現的寶藏電臺“剩餘價值”,想到之前聽到一期說起年輕人正在消失的“附近”覺得頗為有趣。原來話語的源頭來自十三邀的這一期和人類學家項飆的對話,這是一次靈魂的共振,是對這個時代最恰當的理解,而我無法複述他們的話語因為遠遠還沒有達到這樣的眼界和思想,只是留下一點點自己的理解來探討一下這個沒有認真想過卻值得被好好反思的話題-正在消失的”附近“。


我們正在消失的“附近“? | 許知遠採訪人類學家項飈


到底什麼是“附近性”?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在從前慢的年代裡,你的生活便利性都來自於你附近的小店。

現在,當你想買一件特別細小的東西,會知道下樓應該去哪裡買,還是打開了你手機上的“淘寶”?

現在,看你附近吃飯的小店,不停變換門面,存活於10年就叫能稱為老店,是否記得起來你在哪裡吃過一家可以和老闆打招呼的店?還是你只會打開大眾點評看評分了?

現在,你還會花十到十五分鐘的路程去充滿煙火氣的菜市場,還是躺在自己的床上,打開了手機的“叮咚買菜”和“京東到家”?


那麼?現在年輕人正在消失的“附近性”正在被取代的”附近性”,是整個互聯網讓我們生活越變越好的表現嗎?


大眾點評的星級決定了我們下一個走進的餐廳,網上團購的套餐決定了我們下一頓的菜單,有沒有吃完一個五星級的大眾點評餐廳卻失望的時候?那個點評星級後面的黑箱人群是誰?是不是餐廳並沒有給你準備的推薦菜以外的選擇?


打開網上買菜軟件的那麼一個月,你看到的是不是隻是大數據算法下,最有利潤價值最好運輸的菜種類,你的菜單的豐富度下降了?有沒有那麼一刻你開始懷念永遠潮溼的地板,嘈雜的叫賣聲,永遠能給你帶來新鮮感的菜市場?


自家樓下的餐廳變成了只送外賣的中央廚房。在某個散步的夜晚突然看著奔走的外賣小哥們卻看到了一絲一去不復返的淒涼呢?


我們正在消失的“附近“? | 許知遠採訪人類學家項飈


附近並沒有蒸發,而是資本的力量促使它轉化了


我們這被慣壞的耐心,再也無法發出一個微信像等待一封信一樣等上幾天充滿期待。

我們默認下訂單的第二天快遞小哥就來敲打我們的門。

我們會在肚子餓的時候恨不得給遲到了2分鐘的外賣小哥打差評。

淘寶變成一種信息流,你的每一次選擇都會爆發式推薦給你的同類產品,越來越懂你。


附近消失了嗎?原本每個人肉身感知的有層次感的附近成為了外賣商家一個數據化的附近。

你以為剩女是唯一的受害者,我們所有的人對社會的理解開始變得特別單一化,怎麼會在我們以為的現代需要重建個人的意義和尊嚴?這是倒退還是進步?


如何重建?項飆認為沒有一個自然的個人尊嚴,最後都是要看關係,建構附近,重新思考這個關係,在弱連接和親人強連接的中間關係消失。從經濟發展層面中國的騰飛,和社會關係下的弱的精神連接的矛盾,知識分子的消失。附近並沒有蒸發,而是資本的力量促使它轉化了,你生命中的5分鐘突然變得如此重要,讓你等待的那5分鐘你變得如此不耐煩。


5g時代的到來,會讓時間的碎片和即時性變得越來越快,反思的距離被隔斷了。人和人的關係也變成了即刻化。附近的消失,讓婚姻重新回到相親時代,父母的話語權重新迴歸,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老一輩原本以為更自由化,更個體努力的未來裡,我們開始依賴父母和大數據來解決婚姻問題。

"剩女“話題的製造者是房地產商家?如果你去想一個事件背後最後的受益者是誰,你也許才能看到真相,誰叫丈母孃是房地產最大的推動者。


我們需要的僅僅是這樣一個便捷又無趣的世界嗎?


我們正在消失的“附近“? | 許知遠採訪人類學家項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