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學渣”之類詞語的流行,是教育的恥辱

本文來自鎮西茶館,作者:李鎮西

“學霸”“學渣”之類詞語的流行,是教育的恥辱

考試厲害,就該“稱霸”嗎?

讀到過中國人民大學張鳴教授一篇談“考霸”的短文,說現在被稱作“學霸”的學生,與其說是學習厲害,不如說是考試厲害,因此他們其實不是“學霸”,而是“考霸”。我非常贊同張鳴教授的觀點。不過我想,就算是考試厲害,就該“稱霸”嗎?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教育成了一種培養“霸氣”的活動,學習則成了一場充滿硝煙味的戰爭。早就被陶行知批得體無完膚的“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格言,又殘渣泛起,堂而皇之地成了某些家長和教師對孩子苦口婆心的激勵:“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於是,“我傲立九天之上,恨不能萬世為王”“提高一分,幹掉千人”也成了“勵志”口號被寫到了許多學校高三教室黑板的上方。前幾年,某省級電視臺有一檔分享優能學生學習經驗的服務性節目,名稱就叫《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本來應該相親相愛、攜手互助的同學,成了勾心鬥角、暗中較勁甚至你死我活的對手。“學霸”“學渣”的稱呼應運而生,考得好便“霸氣凌人”,不可一世,捨我其誰;考差了便成了“學渣”——“學生中的渣滓”啊,這是怎樣的人格歧視,居然就出現在我們的教育中!

“學霸”“學渣”之類詞語的流行,是教育的恥辱

“學生中的渣滓”啊,這是怎樣的人格歧視,居然出現在我們的教育中!

也許有朋友會說:“你對‘學霸’‘學渣’過度解讀了!這不過就是自嘲自稱而已,不就是調侃嗎?何必這樣上綱上線呢?”這話似乎“有道理”,開個玩笑嘛,何必當真呢?但有時候貌似玩笑的話,卻隱含著某些不應該被模糊的嚴肅的內涵。不然,為什麼中央要發文禁止黨內“老闆”之類的稱呼呢?按說,“老闆”不也是一種“調侃”嗎?

曾看到過這樣的報道,某旅遊景點有遊客穿著“日本皇軍”的服裝拍照,還挎著日軍指揮刀,結果激起輿論憤怒。也許有人會為他們辯護:“這些遊客難道真的是‘崇拜皇軍’嗎?不就是搞笑娛樂嘛!旅遊嗎,輕鬆輕鬆,開個玩笑,有必要‘上綱上線’嗎?”但正是在這貌似搞笑的舉動中,正義與邪惡的標準被扭曲了,嚴肅而沉重的一段歷史被消解了。“學霸”“學渣”的流行當然和穿著日本軍服拍照情況不太一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潛意識裡是非的模糊甚至顛倒。

“學霸”“學渣”的說法之所以有市場,背後原因當然是畸形的“應試教育”。教育,本來是充滿人性、尊重人性、也滋養人性的,但“學霸”“學渣”的說法,便讓我們的教育沒有了人味兒!

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集。……誰要是把自己單純地侷限於學習和認識之上,即便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強,那他的靈魂也是匱乏和不健全的。”但是,當內涵豐富的教育只剩下“刷題”這兩個字的時候,學生便成了沒有靈魂沒有情感的考試機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自然取代了充滿人情、人道和人性的教育原則。“學霸”的誕生,“學渣”的出現,還有什麼奇怪的呢?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張照片。照片上,一個運動員扛著自行車朝前跑著,他的後面是另一位運動員騎著自行車緊隨其後。圖片的文字說明是這樣的——

在西班牙舉行的自行車賽中,車手埃斯特萬在距離終點只有300米時不幸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車跑向終點。令在場觀眾驚訝的事情發生了:他身後的競爭對手納瓦羅拒絕超越,慢慢地跟在爆胎的埃斯特萬身後!後來,取得冠軍的埃斯特萬想把獎牌送給納瓦羅,但遭到了納瓦羅的婉拒,理由是:自己不想在快到終點時超越一個爆胎的對手取勝,這樣是不道德的。人生比的不是冠亞軍,而是胸懷與境界……

“學霸”“學渣”之類詞語的流行,是教育的恥辱

人生比的不是冠亞軍,而是胸懷與境界......

這才是人類文明最動人的時刻!想想“學霸”“學渣”之類詞語的流行,就知道我們現在一些“教育”是如何反教育甚至反文明瞭!

忽然又想到了我國現代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1927年8月,林巧稚到上海參加協和醫科大學的考試。考試期間一位女考生突然暈倒了,作為“競爭對手”的林巧稚毫不猶豫的停止了答卷,投入了對這位女考生的搶救,最終使其脫險,但也因此而沒有完成考試。林巧稚缺考一門,本來無緣入學。可是

主考官被她的善良和愛心所感動,認為這是一名醫生最需要的素質,於是破格錄取了她,畢業後,林巧稚留在了協和醫院。

“學霸”“學渣”之類詞語的流行,是教育的恥辱

《林巧稚》封面

這才是我們的教育應該培養的品質,而培養這樣的學生,才是真正的教育!

著名特級教師吳非對教育有著深深地憂慮或者說害怕,他害怕孩子純潔的童心被汙染甚至毒化,在其《前方是什麼》一書中,他寫道:

“經過千萬年的勞動,野獸進化成了人;而在殘忍的教育下,人很快就能回變成野獸。”

我曾經以為他這話太偏激,但看了太多赤裸裸的“獸性教育”,再讀這句話,越想越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