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孫臏第二次用“圍魏救趙”龐涓還是上當呢?

導讀:孫臏第一次用“圍魏救趙”是在魏國攻打趙國的時候,當時魏國軍事實力比趙國強大,齊國的實力也比魏國稍差。然而,孫臏通過靈活運用戰術和戰略,結果把魏國打得滿地找牙。當魏國攻打韓國的時候,前來向齊國求救。於是,孫臏再次使用“圍魏救趙”這個戰術,為什麼龐涓還會上當呢?

為什麼孫臏第二次用“圍魏救趙”龐涓還是上當呢?


公元前353年,魏國將領龐涓率軍攻打趙國邯鄲,由於魏國攻勢過猛,趙國快要支撐不住了,故而向齊國求救。齊國在孫臏的指揮下,靈活的運用了“圍魏救趙”等戰術打敗魏國軍隊。

十年後,也就是公元前343年,魏國攻伐韓國,韓國在危急時刻向齊國求救。魏國再次面對齊國,而龐涓和自己的宿敵孫臏再次交手。鬼谷子的兩位高徒再次交手,這一戰役徹底把魏國的霸主地位打垮,從此一蹶不振。

面對韓國的求救,齊國大將田忌認為應該直接率大軍前去救韓國,因為軍情緊急,救兵如救火。孫臏則不贊同田忌的想法,他認為如果直接去救韓國非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不可,最後可能還救不了韓國的危機。孫臏決定再次使用“圍魏救趙”的戰術。

為什麼孫臏第二次用“圍魏救趙”龐涓還是上當呢?


田忌很擔心的說道:“軍師十年前已經用過這個戰術了,如果現在再次使用,魏國將軍龐涓會不會識破?”孫臏堅定的答道:“龐涓定能中計,且看我的計謀。”田忌雖然很憂慮,但是還是相信孫臏的軍事才能,於是依照孫臏的計劃行事。

齊國大軍直奔魏國大梁,正當龐涓在韓國連連打敗韓國軍隊時,收到了齊國大軍直奔魏國都城大梁,心中不禁感到非常恐慌。龐涓決定撤軍回魏國,保衛魏國安危。

面對齊國從中作梗,魏國大將龐涓對此憤怒不已。龐涓便率大軍對進入魏國境內的齊國軍隊進行窮追猛打。而對魏國將士蔑視齊國軍隊的心態,孫臏決定用戰術迷惑老對手龐涓,然後千方百計把龐涓引到預定的包圍圈,最後消滅龐涓大軍,這就是孫臏的戰略方針。

為什麼孫臏第二次用“圍魏救趙”龐涓還是上當呢?


當龐涓對齊國軍隊猛追窮打時,發現齊軍用的爐灶一天比一天少,龐涓斷定齊軍肯定是因為屢屢戰敗,從而導致齊國軍隊士氣低落、軍心渙散,因而齊軍才陸續有大量逃亡的現象。第一天的10萬爐灶,到了第二天齊軍的爐灶銳減到5萬,第三天的爐灶居然減到了2萬。龐涓認為不能再這樣帶著大人馬追著齊國的大軍,這樣會讓齊軍逃之夭夭再不加速追上,那麼就很難有機會消滅齊軍,除掉孫臏。而現在的齊軍已經士氣低落到了極點,正是消滅齊軍的最佳時機。

第四天的時候,龐涓決定帶著少數精銳部隊輕裝追擊齊國的大軍,試圖想除之而後快。但是,卻被魏國太子申勸阻,太子申認為孫臏向來詭計多端,我們已經吃過孫臏的虧,千萬不要再上孫臏的當。可是,龐涓早就認定齊國軍隊軍心渙散,齊軍肯定逃亡不少的人,如果再不出手消滅孫臏,那就是放虎歸山了。

為什麼孫臏第二次用“圍魏救趙”龐涓還是上當呢?


於是,龐涓不聽太子申勸阻,一意孤行的追蹤齊國軍隊。當龐涓追齊軍到馬陵道時天已經黑了,龐涓來到馬陵道時看到此處有兩座山,而馬陵道就從這兩座山穿插而過,這是設伏兵的最之處。再加上夜色的降臨,更是打伏擊戰的最佳時間。龐涓此時此刻心中一陣恐慌,他只想趁著朦朧夜色快速通過此道。

故而,龐涓下令大軍務必要快速通過此道。然而,當前軍即將通過馬陵道時看到有一棵大樹擋住大軍去路。龐涓騎快馬來到大樹上,大樹的皮早被人剝去,上面赫然寫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不好,中了埋伏!龐涓聲音剛落,齊軍兩邊的伏兵萬箭齊發向魏軍射過來,魏軍無數人應聲倒地。當龐涓看到魏軍死於亂箭之中悲憤不已,並且看到大勢已去,龐涓拔劍自刎!

此役充分展示孫臏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同時也改變了魏國未來的走向。而龐涓兩次都栽在“圍魏救趙”這個戰術,這都是因為孫臏那鬼神莫測的兵法,讓龐涓始終猜不透孫臏的真正意圖。這就是《孫子兵法》說的:兵者,詭道也!


參考資料:《孫臏兵法》、《史記》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