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播種機成為河套農民春播新幫手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4日電(記者李雲平)眼下,在地處河套地區的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一種無人駕駛的GPS播種機成為農民春播新幫手,高科技的運用帶動當地春播智能化、精準化、自動化。

連日來,在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苗二壕村的農田裡,一臺無人駕駛的播種機沿著事先設定好的路線勻速前進,開展播種、鋪膜作業,吸引不少村民前來圍觀。苗二壕村村民苗五子說:“這種無人駕駛播種方式讓我們這些種地的‘老把式’長了見識、學了知識。我們如果想依靠種地增收,就要利用現代農業技術搞精準種植。”

這臺無人駕駛導航播種機是由內蒙古禾興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引進,通過應用北斗衛星定位系統進行科學精準播種。公司總經理白恩澤說:“在播種前只需設定好線路和地塊數據,這臺播種機便可自動進行直行作業,主要適用於精密播種、土地整理等作業,每千米播種作業偏差不超過2釐米,保證機組作業不重、不漏,操作方便,每天可完成100畝耕地的播種任務。”

當地種植大戶方向陽告訴記者,跟以前相比,這種精準播種方式可以使每畝地出苗率提高10%、土地利用率提高10%、增產15%以上。他說:“這種精準播種方式作業時間靈活自由,白天晚上都可以進行,提高了播種質量,增加了農民收益。”

據白恩澤介紹,他們共引進12臺無人駕駛導航播種機,預計完成播種面積2萬畝,在耕地、播種等環節均應用現代導航技術,進一步提升春播生產智能化、自動化水平。他說:“我們依託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發展智慧農業,推廣使用無人機、大型風幕式噴霧機、粒收機械等現代化設備,實現從種到收的智能、高效種植管理服務。”

據瞭解,烏拉特前旗依託智能定位導航系統和大型農機具,在耕、種、管、收等方面進行全程智能託管服務,逐步提高智能機械作業的精準度和覆蓋率,全面提升了農業生產機械化、智能化、產業化水平。

內蒙古河套地區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種植黃金帶,擁有1100多萬畝耕地,被譽為“塞外糧倉”“草原上的菜籃子”。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當地農民越來越重視應用農業科技,推進符合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標準化生產,農業生產水平明顯提升。

據巴彥淖爾市農牧局副調研員王星介紹,當地通過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以及現代視頻等技術的集成,推廣使用北斗導航、無人駕駛等現代技術,有效解決科技服務農牧業“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