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吉大一院回答了这几个问题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吉大一院回答了这几个问题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重症救治医疗队在武汉期间展开重症患者救助的同时发明创造了什么?对救治有什么帮助?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在2月7号抵达武汉,在武汉坚守了62天,这支医疗队里绝大多数是40岁以下的青年骨干,约占到80%左右。在面对这场疫情的时候,面对病毒毫无畏惧,在诊治过程中面对一些临床问题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这个过程中,快速的结合吉大一院多年来医工结合的科研优势,利用自己的发明创造,迅速申请专利,然后再应用到临床当中,所以既保证重症救治的效果,又保证在重症救治的过程当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在武汉的临床一线,一共进行了四项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都是结合了在临床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临床问题。

发明创造的第一个,就是多功能的防护面屏。在武汉隔离区里医护人员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三层帽子和两层口罩。所以面临一个问题,在防护区里面医生和医生之间或者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十分的困难,就是说,在一个医疗区里如果想喊另外一个护士的话是没有办法进行的。而且医生在查房的时候大家沟通起来也非常的困难。还有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是穿着防护服长时间的工作,会面临一个缺氧、乏氧的问题,很多医护不能长时间在隔离区里面工作,结合这样一个情况,发明了多功能的防护面屏,做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这个多功能防护面屏,把骨传导耳机和话筒结合到防护面屏上,在防护面屏上配备了一个摄像头,最重要的是防护面屏还携带了一个制氧装置,这种制氧装置在防护面屏里面形成了一个高氧浓度的环境,解决了在隔离区沟通的问题,解决了视野不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也解决了乏氧的问题。这个多功能防护面屏目前一代产品在武汉期间的时候已经在临床当中开始应用,这里面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还在进行二代产品测试。

第二个发明创造是现在每天大量使用的咽拭子采集装置,给患者进行咽拭子采集的时候,患者容易呛咳,容易发生喷溅,这种情况下,即使戴着防护目镜,也会给采集者带来感染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很简单的在原来的咽拭子上做了一个防护罩,在采集的时候,相当于用防护罩把病人的口鼻遮掩住,这样给采集者多了一层防护,是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发明创造。

第三个在临床一线发明的就是一次性气管插管防喷溅隔离巾,在武汉后期,在重症治疗攻坚战的时候,在气管插管或者做支气管镜的灌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恰恰是这两个治疗措施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是很大的。我们利用原来的手术巾增加了一个透明薄膜,里面加了三个可操作的口,在处置者和病人之间形成了另外的一个防护的措施。所以,一次性防喷溅隔离巾用途很广,目前还在同济当中应用。

第四个是在隔离区发现的一个问题,是无法使用常规必须用的听诊器,在这次过程中需要用听诊器听诊患者肺部的情况,第一时间知道患者肺部氧合有没有改善,这种情况下,无法使用正常的听诊器,就发明了一个增强型的传染病专用听诊器。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形成真正的样品,但是这四项发明在武汉的时候都已经申报了专利。这些发明创造对医生来说,是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在武汉期间快速的形成了产品,应用到临床,既保证了重症治疗效果,同时也最大程度降低了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这也是吉大一院重症治疗团队的特色。

援助湖北的医疗队早期到现场遇到的情况怎么样?之后是怎样找到一些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

吉林大学第一院重症救治医疗队在2月初抵达武汉,2月初的时候,所有医疗队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重症治疗的设备紧缺问题;还有就是虽然是在同济医院,同济医院是国内一家著名的大医院,但是由于大量的患者集中收治,在诊治的过程中一些急诊的化验检查回报速度都是受限的,对患者的重症救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2月11日也就是到达的三天之内,就和医院的后方联系,在后方筹集了一些便携式的检测设备,第一批运抵武汉,这些设备包括床旁的超声,血气分析仪、床旁生化仪,还有做ECMO凝血的检测仪,还有一些医用耗材物资,用了两个救护车星夜兼程用两天的时间从长春运抵了武汉,而且很快投入了使用,极大方便对重症患者检测的需求。

2月13日,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患者的治疗,又和后方联系,吉大一院和上海的厂家,在长春和上海同时运送了4台呼吸机、2台血滤机,1台ECMO等重症治疗的设备,这些设备是在给重症患者提供重症治疗的时候必须的一些设备,又用了两天的时间,把这些设备运抵到了武汉,对后期重症治疗的攻坚战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2月15日我们医疗队又增援了4名医生,是超声医生,麻醉科医生和两个心外科医生,保证这些设备到达以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血滤机的使用、ECMO置管这些重症治疗措施的有力进行,所以这也是增派四名医生的目的,切实解决前方救治第一难题。

2月17日,因为当时的病区是后改造的,没有一些视频语音设备,平时医护沟通只能依靠对讲机,我们的医生不在隔离区,在工作区的时候,无法及时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这次患者病情有的时候进展非常迅速,这种情况下,隔离区和工作区之间是一个盲区。我们觉得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又从长春后方紧急调配了6台便携式语音视频设备,分别放置在了隔离区、工作区和驻地宾馆,实现了三方区域的互联互通,而且很多医生可以用手机端直接查看自己的患者当时的情形。所以,这六套视频语音设备在武汉救治的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救治的方便,也提高了救治效率。

2月24日,危重症救治达到攻坚阶段,我们医院再次将一台没有开封的ECMO从长春运抵到武汉并马上投入使用。

在武汉工作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医院相当于分了四批次运送救治设备,用最短的时间保证了前方救治设备的充足。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救治设备、检测设备和医疗力量十分的充足,为我们在武汉前方攻坚克难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保障。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