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輔導、檢查作業,用錯方法,家長白費功夫!

孩子上學後,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要參與形式之一就是給孩子檢查作業。

關於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檢查作業,網上有很多視頻和段子,讓人看了哭笑不得。

“不輔導作業,父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是對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狀態的精闢概括。

為什麼會這樣?

輔導孩子寫作業,家長常常被氣著,緣於與孩子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恨鐵不成鋼的心焦。

很多題目,家長覺得很簡單,或者理所當然的以為就該是這樣,殊不知,孩子沒有家長的知識積累,不能像家長一樣思考。對於家長來說,很簡單的題,孩子卻繞不過來彎,覺得很難。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導致講題的方式不對,當然就會有摩擦。

另外,就是看著孩子簡單的題還做錯,而且不止錯一次,不少家長恨鐵不成鋼,會控制不住吼孩子。孩子哭,家長煩,家裡氣氛當然好不到哪裡去。

其實,家長只要理解孩子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習慣,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講,多點耐心,就能看到孩子的想象力、創造性和學習的進步。

給孩子輔導、檢查作業,用錯方法,家長白費功夫!

有的孩子不用家長輔導作業,只要檢查一下即可。

但就是給孩子檢查作業,家長也容易犯錯誤。典型錯誤有以下三種:

1、孩子一寫完,家長立馬檢查

有的家長追求“高效”“無縫銜接”,恨不得孩子寫一行就檢查一行。

這種做法,看似節省時間,卻會讓孩子產生“檢查是家長的事,與我無關”的想法。

如此一來,既剝奪了孩子提高自我檢查能力的機會,還會助長孩子的依賴、推卸心理。

2、只看答案對錯,忽略過程書寫

一些家長在檢查作業時貪方便,只看答案對錯而忽略步驟過程、字跡書寫。

然而,有的時候孩子只是碰巧做對了,他們對概念的理解並不到位、用的方法並不正確、答題格式並不規範......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的這些“壞毛病”沒有被家長在檢查作業的時候及時發現、糾正,時間長了,孩子在學習上的漏洞將越來越大,甚至還可能染上走捷徑的壞毛病。

3、發現錯誤後,給孩子詳細解答

面對孩子怎麼改也改不正確的題目,不少家長忍不住給他們上小課、詳細解答。

該方法能提高孩子改正某一道題的效率,卻不利於孩子吸收知識,舉一反三。

到頭來,孩子聽過即忘,等到下回做題(甚至是原題)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給孩子輔導、檢查作業,用錯方法,家長白費功夫!

家長給孩子檢查作業,也用用對方法,才能真得幫助到孩子。

具體來說,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先自查,家長再複查

家長幫孩子檢查作業,檢查具體內容是一方面,培養孩子的自查能力才是最終目的。

為此,家長不宜緊盯孩子寫作業,要讓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只在必要時上前指正。

孩子完成作業後,先讓他們自查一遍,無誤後再由家長複查,以此鍛鍊孩子的糾錯能力。

2、查答案,更要查過程書寫

家長不僅要從答案著手檢查,更要有所側重地查看孩子的答題情況。

如果孩子在讀一、二年級,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書寫字跡、語序表達等等。

三年級以後,家長則要多關注孩子的解題思路、答題步驟、書寫格式等等。

3、改錯題,家長要點到即可

要清楚一點,家長的責任在於引導孩子學習,而不是一股腦地替他們解答。

當查出孩子的錯誤時,家長的點評要適可而止,給他們指出錯誤範圍而不是具體的錯誤。

引導孩子翻看課本、筆記並嘗試自行修正,如果孩子無法解答,家長應教給他們方法和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