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万人搬迁下山,富了

浙南边陲,青山绿水环绕。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泰顺县,常受台风、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村民被迫迁移、散居。


九万人搬迁下山,富了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泰顺调研时,对下山脱贫作出指示,要求“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在殷殷嘱托中,司前畲族镇左溪村走出了一条“建设美丽畲乡、创造美好生活”的富民强村新路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幸福的新农村。


这一切,源于一次搬迁......


九万人搬迁下山,富了


“不走出穷山窝,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


左溪村曾是一座偏远的少数民族村,也是泰顺县远近闻名的穷山窝窝,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2003年,泰顺县司前畲族镇率先启动“一镇带三乡”搬迁工程,左溪村是搬迁的先发之地。在左溪村,搬迁山民不仅能领到移民安置补偿金,还能拿到贷款贴息,减免缴纳水电、通信等费用,大大减轻了搬迁负担。


九万人搬迁下山,富了


蓝学许出生于左溪村一个小自然村里,他是村里第一批响应搬迁的人。


过怕了深山沟里的生活。他办养猪场、引进红提......下山后的他凭借在外闯荡多年的经验,积极带领村民寻找致富之路,并于2007年高票当选为左溪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不久,蓝学许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村容“参差不齐”。老破房里住的是“原住民”;“赤膊房”里住的是山上迁居下来的“移民”;而三四公里外的山头上,还零散着几座旧房……


“山上还有一批村民迟迟不愿搬,不走出大山,奔小康过上好日子就离得还远。”蓝学许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举债18万元,请专家对左溪村做出总投资约5000万元的整体发展规划,实施畲族风情特色街外立面改造和17幢畲乡小院改造工程,鼓励村民搬迁下山。


随着生态搬迁政策推进,左溪村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畲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纷纷从山上搬了下来。左溪村人口逐渐壮大,增加到2280人,成为目前温州最大的畲族村。


九万人搬迁下山,富了


更让蓝学许欣喜的是,2010年8月,国网泰顺县供电公司全面打响了低压电网改造“攻坚战”,范围涉及106个村,左溪村是其中之一。这次改造,让他更加坚定了走“观光农业富民,乡村旅游兴村”的决心。


“去探索、去尝试了,才有机会拔掉‘穷根’”


“畲民都搬下来,聚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打造畲族文化特色旅游新品牌。”在蓝学许的带领下,经过5年摸索实践,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街道两旁整齐的畲族村落建筑格局、统一的淡黄色墙面以及墙面上用“畲”字勾画的装饰图案,使整条街充满了古村落的韵味。左溪村开始华丽转身,先后获评省3A级景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


九万人搬迁下山,富了


“我们左溪村绿色生态环境这么好,而且有特有的畲族文化等资源,比一般村子更适合发展旅游产业。”在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过程中,蓝学许不满足现状,他说服乡亲们对自家民房统一进行外立面改造,把民房变成连片的民宿。


蓝学许说,民宿刚营业那几年,左溪村年接待游客达30万多人次,村民的人均收入也比创办民宿前翻了两番。


家门口就能赚钱,能不欢喜?!


左溪村最后一个搬迁户曹成锦,原本住在山上的土木结构的房子里,每逢刮风下雨容易漏水。搬下山后,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当起了民宿老板,家里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蓝学许说,“这还不算多的,现在村里注册的农家乐民宿已经有20多家,大家都吃上了‘旅游饭’。”


九万人搬迁下山,富了


为适应左溪村发展,2011年,该村开始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共投资50万元,设4个台区,每台315千伏安。为匹配当地“颜值”,国网泰顺县供电公司还把电表箱换成了具有畲族特色的刻有凤凰图腾木质的样式,并整理到统一位置。同时,还逐步把电杆、电线落地。


2012年,35千伏司前变电站投运,也让左溪村告别了不稳定电网,用上了高质量的放心电。


“其实,左溪快速发展,也有‘小心机’!”


走进如今的左溪村,青山绿水之间,一排排土墙青瓦蓝腰带的畲乡民居,伫立在溪流两岸。畲族特色的建筑风格以及原汁原味的畲民生活气息令人感受十分别致。


九万人搬迁下山,富了


过去村民外出打工,现在村民回村创业!来料加工、农家乐、民宿……村民们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赚钱的愿望。


“其实,左溪快速发展的背后,还得有点‘小心机’的。”蓝学许口中的小心机便是——结对。


蓝学许深知电力是发展的助力剂,便与国网泰顺县供电公司司前供电所一同制定了“以乡村旅游兴村 促观光旅游富民”的发展目标,以党员“一帮一”的方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九万人搬迁下山,富了


“我们现在一共有5家本地农家乐、20多个采摘观光园,还有10多家民宿。”蓝学许表示,自从结对后,村民们的脸皮也变得“厚”了。不管是日常的用电检查,还是线路跳闸,只要是用电相关的问题,只需一个电话打过去,问题总能第一时间解决,这也给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如今的左溪村真正成为了具有居住、休闲、购物、体验等功能的新农村,让慕名前来的游客赞口不绝。据不完全统计,左溪村农家乐日常接待游客在150人左右,逢节假日超过500人,民宿一次性可接待300多人,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


蓝学许透露,左溪村正在筹建乡村旅游公司,成立后将把村里的畲族文化、农家乐、民宿、文化礼堂等打包成一个产品,统一进行管理、营销,提升左溪村民宿村的品牌竞争力。对于左溪村未来的发展,蓝学许充满了信心。


九万人搬迁下山,富了


左溪村村民搬迁后,年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不足4千元提高到如今的2万元。2020年6月,左溪村入选浙江首批“农文旅”融合开发培育民族村名单……


泰顺这场生态大搬迁行动已持续17年,而左溪村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在泰顺,至今已有9万山民搬迁下山,相当于全县人口四分之一。


文化留下了,村子活过来了,村民们富起来了。


END

供稿:

温州.泰顺公司 | 项静静

温州公司 | 李艳妮

部分图片来源于蓝学许本人提供

编辑:

王晓 项丹

校对:

陈邓勤 朱霁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