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萬人搬遷下山,富了

浙南邊陲,青山綠水環繞。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的泰順縣,常受颱風、地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影響,村民被迫遷移、散居。


九萬人搬遷下山,富了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泰順調研時,對下山脫貧作出指示,要求“下得來、穩得住、富得起”。在殷殷囑託中,司前畲族鎮左溪村走出了一條“建設美麗畲鄉、創造美好生活”的富民強村新路子,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文明幸福的新農村。


這一切,源於一次搬遷......


九萬人搬遷下山,富了


“不走出窮山窩,脫貧致富就是一句空話”


左溪村曾是一座偏遠的少數民族村,也是泰順縣遠近聞名的窮山窩窩,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2003年,泰順縣司前畲族鎮率先啟動“一鎮帶三鄉”搬遷工程,左溪村是搬遷的先發之地。在左溪村,搬遷山民不僅能領到移民安置補償金,還能拿到貸款貼息,減免繳納水電、通信等費用,大大減輕了搬遷負擔。


九萬人搬遷下山,富了


藍學許出生於左溪村一個小自然村裡,他是村裡第一批響應搬遷的人。


過怕了深山溝裡的生活。他辦養豬場、引進紅提......下山後的他憑藉在外闖蕩多年的經驗,積極帶領村民尋找致富之路,並於2007年高票當選為左溪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不久,藍學許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村容“參差不齊”。老破房裡住的是“原住民”;“赤膊房”裡住的是山上遷居下來的“移民”;而三四公里外的山頭上,還零散著幾座舊房……


“山上還有一批村民遲遲不願搬,不走出大山,奔小康過上好日子就離得還遠。”藍學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舉債18萬元,請專家對左溪村做出總投資約5000萬元的整體發展規劃,實施畲族風情特色街外立面改造和17幢畲鄉小院改造工程,鼓勵村民搬遷下山。


隨著生態搬遷政策推進,左溪村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畲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紛紛從山上搬了下來。左溪村人口逐漸壯大,增加到2280人,成為目前溫州最大的畲族村。


九萬人搬遷下山,富了


更讓藍學許欣喜的是,2010年8月,國網泰順縣供電公司全面打響了低壓電網改造“攻堅戰”,範圍涉及106個村,左溪村是其中之一。這次改造,讓他更加堅定了走“觀光農業富民,鄉村旅遊興村”的決心。


“去探索、去嘗試了,才有機會拔掉‘窮根’”


“畲民都搬下來,聚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打造畲族文化特色旅遊新品牌。”在藍學許的帶領下,經過5年摸索實踐,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街道兩旁整齊的畲族村落建築格局、統一的淡黃色牆面以及牆面上用“畲”字勾畫的裝飾圖案,使整條街充滿了古村落的韻味。左溪村開始華麗轉身,先後獲評省3A級景區、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


九萬人搬遷下山,富了


“我們左溪村綠色生態環境這麼好,而且有特有的畲族文化等資源,比一般村子更適合發展旅遊產業。”在創新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過程中,藍學許不滿足現狀,他說服鄉親們對自家民房統一進行外立面改造,把民房變成連片的民宿。


藍學許說,民宿剛營業那幾年,左溪村年接待遊客達30萬多人次,村民的人均收入也比創辦民宿前翻了兩番。


家門口就能賺錢,能不歡喜?!


左溪村最後一個搬遷戶曹成錦,原本住在山上的土木結構的房子裡,每逢颳風下雨容易漏水。搬下山後,不僅住上了新房子,還當起了民宿老闆,家裡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藍學許說,“這還不算多的,現在村裡註冊的農家樂民宿已經有20多家,大家都吃上了‘旅遊飯’。”


九萬人搬遷下山,富了


為適應左溪村發展,2011年,該村開始新農村電氣化改造,共投資50萬元,設4個臺區,每臺315千伏安。為匹配當地“顏值”,國網泰順縣供電公司還把電錶箱換成了具有畲族特色的刻有鳳凰圖騰木質的樣式,並整理到統一位置。同時,還逐步把電杆、電線落地。


2012年,35千伏司前變電站投運,也讓左溪村告別了不穩定電網,用上了高質量的放心電。


“其實,左溪快速發展,也有‘小心機’!”


走進如今的左溪村,青山綠水之間,一排排土牆青瓦藍腰帶的畲鄉民居,佇立在溪流兩岸。畲族特色的建築風格以及原汁原味的畲民生活氣息令人感受十分別致。


九萬人搬遷下山,富了


過去村民外出打工,現在村民回村創業!來料加工、農家樂、民宿……村民們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賺錢的願望。


“其實,左溪快速發展的背後,還得有點‘小心機’的。”藍學許口中的小心機便是——結對。


藍學許深知電力是發展的助力劑,便與國網泰順縣供電公司司前供電所一同制定了“以鄉村旅遊興村 促觀光旅遊富民”的發展目標,以黨員“一幫一”的方式,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九萬人搬遷下山,富了


“我們現在一共有5家本地農家樂、20多個採摘觀光園,還有10多家民宿。”藍學許表示,自從結對後,村民們的臉皮也變得“厚”了。不管是日常的用電檢查,還是線路跳閘,只要是用電相關的問題,只需一個電話打過去,問題總能第一時間解決,這也給村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如今的左溪村真正成為了具有居住、休閒、購物、體驗等功能的新農村,讓慕名前來的遊客讚口不絕。據不完全統計,左溪村農家樂日常接待遊客在150人左右,逢節假日超過500人,民宿一次性可接待300多人,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


藍學許透露,左溪村正在籌建鄉村旅遊公司,成立後將把村裡的畲族文化、農家樂、民宿、文化禮堂等打包成一個產品,統一進行管理、營銷,提升左溪村民宿村的品牌競爭力。對於左溪村未來的發展,藍學許充滿了信心。


九萬人搬遷下山,富了


左溪村村民搬遷後,年人均收入從2010年的不足4千元提高到如今的2萬元。2020年6月,左溪村入選浙江首批“農文旅”融合開發培育民族村名單……


泰順這場生態大搬遷行動已持續17年,而左溪村只是其中一個縮影。在泰順,至今已有9萬山民搬遷下山,相當於全縣人口四分之一。


文化留下了,村子活過來了,村民們富起來了。


END

供稿:

溫州.泰順公司 | 項靜靜

溫州公司 | 李豔妮

部分圖片來源於藍學許本人提供

編輯:

王曉 項丹

校對:

陳鄧勤 朱霽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