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臺不再兜底該如何選擇?

2014年網貸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當時為了取得客戶的信賴,許多網貸平臺都把對外宣傳的重點放在強調平臺的安全性上。而因大環境的影響,目前國內幾乎99%的平臺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擔保模式。在業內這一做法,被稱之為“兜底”。

網貸平臺不再兜底該如何選擇?

由於監管層給網貸平臺的定位為“信息中介平臺”,嚴禁網貸平臺提供任意形式的自擔保模式給出借人。為了降低出借風險,網貸平臺會選擇與第三方擔保機構或者保險公司合作為出借人資金提供保障。

網貸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被貼上草根的標籤,與傳統金融機構高大上的形象相差甚遠。要想在這個市場上立足,網貸平臺既需要高收益吸引出借人,還需要用兜底這面大旗穩住出借人。早期的一些網貸平臺照搬外國的網貸平臺的做法,堅持不兜底,會出現出借人出借了資金,借款人逾期不還,錢就拿不回來了。這讓出借人覺得沒有保障,而部分網貸平臺通過墊付機制讓出借人投的更放心,不過這個時候網貸平臺也是承擔了更大的責任。而堅持不兜底的平臺漸漸沒有人去出借,慢慢的,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也有一些網貸平臺因為兜底,最後走上了自融、跑路的結局,因為兜底能力跟不上,所以只能拆東牆補西牆。所以在面對這種情況下,網貸平臺採取第三方擔保機制來保障出借人利益。事實上,第三方擔保機制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平臺,而是出借人,因為有了第三方擔保機制,即使發生借款逾期,出借人也無需擔憂自己的本金和利息收不回來,負責任的網貸平臺都會啟動第三方擔保機制來保障出借人的權益。

以鼎誠創投為例,當借款人有借款需求時,可以向平臺提交借款申請,申請資料通過第三方合作機構風控審核後,第三方合作機構會對借款人的借款提供擔保代償,然後出借人才能對借款人的借款項目進行出借。如果借款人未按期還款造成逾期,第三方合作機構會在還款日之後的3日內先行墊付出借人應收的本金和利息。當然,第三方擔保機構代償是一種市場化的行為,未來會隨著監管政策、行業發展、用戶需求的變化而動態調整,所以出借人要客觀理解這一擔保機構代償,做好科學理性的出借。從金融層面來說,其實違背了金融規律,並沒有任何一款金融產品可以保證百分之百的保本保息,一點風險也沒有。除去兜底機制是國家對於整個金融行業的總體要求,出借人要有清楚的瞭解,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避免踩雷才是目前網貸出借人較為現實的選擇。

如果是網貸平臺在未盡到應盡責任的前提下,要求出借人承擔風險是不公平的,所以平臺有責任要求平臺在產品風險等級與出借人風險承受能力之間做出精準匹配;並要求平臺能披露完善的產品信息和風險, 出借人能避免信息不對稱,自由做出判斷。而出借人本身要有風險意識,應瞭解平臺的風險點所在,風險是出借過程中最值得考量。有收益必定也伴隨著風險,出借是無法完全迴避風險的,合格的出借人直面風險、控制風險。目前網貸出借人的風險意識較為淡薄,需要提高自身風險意識,盡最大的可能避免踩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