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六穩”“六保” 政策“組合拳”-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2020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應當說,考慮到疫情衝擊,這一數字符合市場預期。在數字之外,如果仔細觀察和分析,不難發現,轉危為機的因素正在蓄積壯大。得益於有力的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和重要產品取得了穩定增長,基本民生得到較好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同時,從趨勢上看,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已明顯收窄,用電量、5000萬元以上投資入庫項目、3月份進出口形勢較1月至2月份已有明顯的回升態勢。可以預計,下一階段經濟會延續回升改善、持續向好的勢頭,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目前,如何恰當施策,把各方面回升改善的因素變為轉危為機的力量,扭轉困難局面至關重要。從最近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看,“六穩”+“六保”是宏觀政策應對當下形勢給出的方案。

實現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六穩”是一以貫之的政策方向。而對於眼下困難,政治局會議也並不諱言,認為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所以我們看到,為了特別應對當前局面、更好地克服困難,會議又提出了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保”的政策要求。打出“六穩”和“六保”的政策“組合拳”,有助於加快彙集各方面的積極因素,進而轉危為機,穩住長期增長的基本面。

可以看到,與“六穩”有所不同,“六保”重在“保”,更加強調底線思維。具體來看,保居民就業,是保障就業這一民生之基;保基本民生,是幫助困難和弱勢人群渡過疫情難關;保市場主體,就是穩住經濟發展的基本盤,是保護人們賴以生存和就業的“飯碗”,是保護“放水養魚”中的“魚”;保糧食能源安全,是保障基本生活資料的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保障各類企業的正常生產運轉;保基層運轉,是保證正常有序的社會生活秩序。可以說,“六保”凸顯底線思維,是在困難局面中的“兜底”舉措。有了“六保”在底線附近築牢防線、打好基礎,“六穩”才能得以更好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就業問題是“六穩”和“六保”的交叉點,可見,就業作為民生福祉所繫,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在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就業形勢總體是平穩的,但是就業的壓力仍然比較大,特別是下一階段,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尤其是企業的訂單有所減少,需求還不是太強勁,在這種情況下,就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緩解就業壓力,首先需要穩企業、穩崗位。毛盛勇表示,從國內來看,現在應該努力幫扶企業,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市場主體,要加強對企業的精準幫扶,幫助企業更好渡過難關,在稅收、費用、各方面成本、資金支持等方面給予支持。穩住了企業才有可能穩住就業。

此外,需要推出更加精準和創新的公共就業服務,並加大對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幫扶。總之,必須要用更大力度推動就業總體平穩,將3月份就業形勢回升的趨勢延續下去。

眼下,化危為機的積極因素正在蓄積,應以“六保”穩底線,以“六穩”穩增長,著重改善人們的就業環境和企業的發展環境,從而儘快走出困局,為未來的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打開空間。(王一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