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因提醒人們談論我們的產品和創意——《瘋傳》讀書筆記之二

本書精華摘要:

原則二:誘因(Triggers)

我們如何提醒人們談論我們的產品和創意呢?誘因是指能夠促使人們想到相關事物的因素。花生醬能讓我們想起果凍,“狗”這個字能讓我們想起“貓”。如果你住在費城,看到牛肉芝士三明治可能會想起巴克萊首廚價值百元的三明治。人們往往會談論想到的事情,所以越經常想到某種產品或創意,就越會談論到某物。我們需要設計出周身環境會讓人常常想起的產品和創意,並創造新的誘因,使我們的產品和創意與環境中較為普遍的線索聯繫在一起。心中總想著的事情往往會隨口說出來。

瑪氏棒的銷量為什麼會大幅上升

不管什麼時候,你的腦海裡肯定會有些事情更為重要,或是更容易想到。比如,現在你也許正在思考看到的句子或是中午吃的三明治。

有些事情可能一直都縈繞在你的腦海裡。狂愛體育或美食的人往往會一直想著體育或美食。他們從不間斷地掛念著自己喜愛的隊伍的最新戰況,或是如何將各種食材搭配為可口的菜品。

但是,周圍環境的刺激也會決定你腦中即刻的想法。如果你在公園跑步時看到一隻小狗,你可能會想起自己一直想領養一隻。如果你走過街角麵條店時聞到了中餐的味道,你可能會開始思考中午吃什麼。如果你聽到可口可樂的廣告,你可能想起昨晚上汽水喝光了。視覺、味覺和聽覺能夠引起相關的想象,使其佔據你頭腦的第一位置。炎熱的天氣可能會讓你想到氣候變暖;在旅遊雜誌上看到沙灘可能會讓你想起科羅娜(Corona)啤酒。

使用一種產品就是一個強有力的誘因。大多數人喝牛奶的頻率要高於葡萄汁,所有牛奶往往處於更高的位置。但是,誘因也可以是間接的。看到一罐花生醬不僅會讓我們想起花生醬,還會讓我們想到常常和花生醬一起搭配的果醬。誘因彷彿環境中的提醒物,會讓你想起相關的觀點和思想。

為什麼某種想法在你的腦海中處於首位會很重要呢?因為容易想到的事物會直接引發行動。

1997年中期,糖果公司瑪氏(Mars)發現瑪氏棒的銷量竟然大幅上升。公司很是詫異,因為根本沒有改變營銷方式,也沒有額外花錢打廣告,產品價錢沒有變,也沒有搞任何促銷活動。但是銷量的確增加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事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具體來說,事關探路者(Pathfinder)計劃。

該計劃旨在收集地球附近一個行星的大氣、氣候和土壤樣本。這項計劃已經籌備了多年,並且投入了數百萬美元。當著陸器最終到達這個外星球時,整個世界都欣喜若狂,所有的新聞媒體都報道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勝利。

那麼,探路者的目的地是哪裡呢?是火星(Mars)。

瑪氏棒是以公司創始人富蘭克林•馬爾斯(FranklinMars)的名字而非火星命名的,但是媒體對火星的關注成了一個誘因,讓人們想起來瑪氏棒這款糖果,結果其銷量大增。也許陽光心情(Sunny Delight)的生產商應該鼓勵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探索太陽。

阿德里安•諾思(AdrianNorth)、戴維•哈格雷福斯(DavidHargreaves)和詹妮弗•麥肯德里克(JenniferMcKendrkk)是三位專門研究音樂的人士,他們研究的課題是:從更廣泛的程度上講,誘因是如何影響人們在超市的購買行為的。你知道你買東西時店家經常播放的背景音樂嗎?諾思、哈格雷福斯和麥肯德里克巧妙地將其換成了各個國家的音樂。有些天,他們播放的是法國音樂,就是在塞納河畔的法國咖啡廳門外聽到的那種;有些天,他們播放的是德國音樂,就是在慕尼黑啤酒節聽到的那種。之後,他們計算’了在兩種音樂背景下,消費者購買的不同酒類的數量。

當播放法國音樂時,大多數消費者購買的都是法國酒;當播放德國音樂時,大多數消費者購買的都是德國酒。音樂讓消費者想到了不同的國家,從而影響了銷售。因為音樂,人們更容易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國家,而這樣的聯想又進一步影響了人們的行為。

我和心理學家格蘭妮•菲齊蒙斯(GrainneFitzsmons)做了一項相關研究,內容是如何鼓勵人們多吃水果和蔬菜。推廣健康的飲食習慣其實很難。大多數人都意識到,應該多吃水果和蔬菜,他們甚至表示真的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但是,應該將水果和蔬菜放入購物車或端上飯桌時,他們卻忘得一乾二淨。我們認為可以使用誘因幫助他們記憶。

我們招募了一些學生,讓他們彙報每天三餐都在附近的餐廳吃了什麼東西,報酬是20美元。週一:一碗糖霜麥片,兩份火雞寬麵條加一份沙拉,一份手撕豬肉三明治搭配菠菜和薯條。週二:酸奶、水果和核桃,意大利辣香腸比薩加雪碧,泰式大蝦炒河粉。

這項研究將歷時兩週,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們讓學生們參加一項由其他研究人員負責、看似毫不相關的實驗,要求是為一個面向大學生的衛生健康標語提供反饋。為了讓他們記住標語,總共給他們看了20次不同顏色和字體的標語。

一組學生看到的標語是:“健康生活,每天吃五種水果和蔬菜。”另一組學生看到的則是:“每天餐廳的盤子裡都需要五種水果和蔬菜。”這兩條標語都鼓勵人們吃水果和蔬菜,但是第二條標語使用了誘因。學生們住在校園裡,很多人都在餐廳吃飯,而餐廳是使用盤子的。所以,我們想看看,用餐廳的盤子提醒學生,能否培養他們的健康飲食行為。

學生們不喜歡盤子那條標語,他們說它“很土”,吸引力還不及那條更寬泛的“健康生活”標語的一半。後來,當問到標語能否影響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時,看到“盤子”那條標語的學生更可能說不。

但是,就實際行為而言,效果十分顯著。看到“健康生活”標語的學生沒有改變飲食習慣,但看到“盤子”標語並且在食堂使用盤子的學生大大改變了自己的習慣。盤子讓他們想起了那條標語,結果他們攝入的水果和蔬菜增加了25%。誘因起作用了。

我的讀書體會:

寫這篇讀書筆記的時候,我想了很久,比較難想到有誘因的廣告案例,不過,我想頭皮屑應該是海飛絲的誘因,這十幾年來,頭皮屑一直就是海飛絲在所有廣告中的敵人,只要提起頭皮屑,我想大部分人都應該會聯想到海飛絲這個產品。不過,隨著電視和紙質媒體的消亡,海飛絲是否還能建立如此穩固的認知,還是比較難說的。

我問00後的女兒,問她如果說起頭皮屑,她能想到什麼產品,她脫口而出海飛絲,我再問她,她是怎麼知道海飛絲的,她說她是在小學的時候看到很多廣告,我問之後呢,她說之後看到就少了,她今年剛上高一。

我的一個客戶叫百年育才,是專門做高考報考諮詢的,在她們沒有聯繫我之前我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機構,即使是將她們資料發給我後,我依然不太清楚它能給顧客(高中學子和家長)帶來什麼好處,直到我向客戶申請了一個名額親自去聽了一場他們的專家講座,我才發現原來高考報考有這麼多的講究,有怎麼多的“坑”,於是第二個星期,讓我太太去聽,本週是第三個星期,昨天我們成為了他們的顧客。我相信,以後只要提及高考,我就不會忘記這家公司,如果遇到孩子是高中的家長,我一定會談論起這家公司。高考算不算成為了這家公司的誘因?

誘因提醒人們談論我們的產品和創意——《瘋傳》讀書筆記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