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爭位屢見不鮮,但竟有一太子主動禪位,死後被追封讓皇帝

《舊唐書》:讓皇帝憲,本名成器,睿宗長子也。

在古代歷史中,皇帝就是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徵,而這個位置的誘惑力有多大自然也不用多說了,多少人為了爭奪皇位不惜搭上性命。眾所周知,原本在堯舜時期是實行禪讓制的,到了大禹那裡才開始將“公天下”變成“家天下”。一直到了周朝,確立了傳位嫡長子的制度,之後的朝代也就一直沿用著這個制度。當然了,除了大多數時候是按照嫡長子制度來進行之外也有例外。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剛才提及的畢竟這個位置還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並且很多人都抵擋不了;另一方面是因為有時候嫡長子並非是最具適合的人選,也可能會不被自己的父皇喜愛而遭到廢除。

皇子爭位屢見不鮮,但竟有一太子主動禪位,死後被追封讓皇帝

不過,既然有人為了這個位置爭得頭破血流,那麼也就有人並不喜歡做皇帝,儘量想避而遠之。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他雖然身為嫡長子,卻主動讓出原本屬於自己的皇位,可以說一天皇位都沒有做過。不過,在其死後還被追封為讓皇帝,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可能也就僅此一位了,他便是唐朝讓皇帝李憲。而被他讓出皇位的那個人,正是他的弟弟平王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因為李隆基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後又開創了“開元盛世”,由此後世也稱李憲讓出了唐朝的又一盛世。在開元二十九年(742年),李憲在自己六十三歲的時候去世,被追封為皇帝,諡號就是“讓”,所以才被稱為讓皇帝。皇子爭位屢見不鮮,但竟有一太子主動禪位,死後被追封讓皇帝。

皇子爭位屢見不鮮,但竟有一太子主動禪位,死後被追封讓皇帝

李憲

李憲出生於公元679年,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同時也是李隆基的長兄。原本李憲的名字是叫做李成器的,不知道在那個時候的含義與現在是否相同,如果相同的話這個名字也太直接了,也不像一個皇室貴族會取的名字。早在文明元年(684年)的時候,他就被冊立為皇太子,那個時候才只有5歲。

皇子爭位屢見不鮮,但竟有一太子主動禪位,死後被追封讓皇帝

在少年時期,李憲便展現出自己的才能,尤其是對於音樂方面,非常精通,在研究西域的樂章方面更是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可能這也是之後他主動禪讓皇位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比較熱衷於自己的興趣,對皇位倒是沒什麼想法了。在其他朝代也有一些如同李憲一般有著自己興趣愛好的皇帝,只不過生在帝王之家沒有選擇的餘地。

皇子爭位屢見不鮮,但竟有一太子主動禪位,死後被追封讓皇帝

讓出皇位

另一方面,因為武則天的出現,唐朝那個時期的皇帝繼位還是有些混亂的。唐中宗李顯與唐睿宗李旦,都是唐高宗李治的兒子,這二人先後登基。不過由於武則天的出現,這兩位皇帝都沒有在位很長時間。直到武則天駕崩後,李顯又重新登上皇位,可惜他命運並不好,當時的韋皇后想要效仿武則天,便暗中殺害掉了李顯,自己執政。這個時候,太平公主與平王李隆基站了出來,除掉了韋氏,唐睿宗李旦再次登基。不過,李旦這個時候可犯愁了,李憲是自己的嫡長子,但是李隆基因除掉韋氏有功,到底該選擇哪一位做自己的繼承人呢?兩個人都有合適的理由被選為儲君,但可能會讓另一方不滿,甚至再次出現“玄武門之變”。

皇子爭位屢見不鮮,但竟有一太子主動禪位,死後被追封讓皇帝

作為嫡長子的李憲,沒有選擇利用自己嫡長子的身份去爭奪皇太子的位置,也就是日後的皇帝。相反,他大力推薦李隆基擔任儲君一職。並且所給出的理由也非常直接:“太平時節就以嫡長子為先,國難之時就應歸於有功者”。此外,很多王公大臣也是持這一觀點,大多都認為李隆基更加具有社稷才能,立他為儲君更加合適一些。就這樣,唐睿宗李旦同意了李憲的請求。另一方面,李隆基自然也不會直接接受,還是要推辭一下。最後,還是在李旦的親自頒佈詔書後,成為了儲君。從結果來看,李隆基確實有社稷才能,要不然也不會造就“開元盛世”。

皇子爭位屢見不鮮,但竟有一太子主動禪位,死後被追封讓皇帝

結語

於先天元年(712年),唐玄宗李隆基正式繼位登基。李憲雖然官職很高,但平日裡都謹小慎微,絲毫沒有不滿之心,這兄弟二人之間的關係也如同之前一般要好。雖然很多皇帝的猜忌心都比較重,對權力的把控慾望很強。由此,很多人在登上皇位之後,即便之前再要好的兄弟可能也會產生猜忌心。但李隆基對李憲卻特別信任看重,每年李憲生日之時李隆基都會親自去慶賀。在開元二十九年,李憲去世,李隆基嚎啕大哭、悲痛不已。最後,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時候瞭解過這位獨特的讓皇帝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參考資料:《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