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是哪四寶?“文房四寶”源於何時?

 “文房四寶”指的是筆、墨、紙、硯。但是很多人並不瞭解“文房四寶”的名稱起源於何時。

  在中國傳統的書寫、繪畫工具中,筆、墨、紙、硯是最基本的工具,從古至今,文人墨客、丹青妙手均未離開過這“四件套”。 “文房”之名,起源於我國曆史上南北朝時期(公元420~ 589年),專指文人書房而言。在古代,文人們都喜歡在清淨雅緻的書房中寫字、作畫,環境和氛圍都很匹配。“四寶”指的就是筆、墨、紙、硯。由於這“四件套”多在文房內使用,故而人們統稱之為“文房四寶”。當然,除這“四件套”之外,文房用具還有筆筒、筆架、墨床、墨盒、臂擱、筆洗、書鎮、水丞、水勺、硯滴、硯匣、印泥、印盒、裁刀、圖章、捲筒等。

  據古代文獻記載,筆墨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而硯和紙卻是2000多年前出現的。由此可知,“文房四寶”並非是同一時期登上中國歷史舞臺的。宋代時,蘇易簡所著的《文房四譜》中,首次將筆、墨、紙、硯作為文房離不開的四件寶貝而作了專項研究,謂之“文房四寶譜”。而“文房四寶”一詞,則最早出現於北宋大詩人梅堯臣的詩句:“文房四寶出二郡,生來賞愛君與予。”自此,“文房四寶”一詞便流傳下來,並沿用至今。

“文房四寶”是哪四寶?“文房四寶”源於何時?

  在“文房四寶”中,上品分為:湖筆、端硯、徽墨、宣紙。

  湖筆的故鄉在浙江湖州的善璉鎮,相傳秦大將蒙恬“用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外衣)”發明了毛筆。後蒙恬曾居湖州善璉改良毛筆,採兔羊之毫,“納穎於管”,製成後人所稱之“湖筆”。湖筆的特點是“三義”、“四德”。“三義”指精、純、美。 “精”指揀、浸、撥、梳、結、配、擇、裝72等道工序都一絲不苟:“純”指選料嚴格細膩,以“千萬毛中選一毫”的態度進行:“美”指形、色及配合的毛杆、刻書、裝潢等高度統一。“四德”指“齊、銳、圓、健”。這是從書寫效果上說的。“齊”指筆頭飽滿濃厚,吐墨均勻:“銳”指筆鋒銳尖不開叉,利於鉤捺:“圓”指圓轉如意揮掃自如:“健”指健勁耐用,不脫散敗,有彈力而顯書者筆力。

  端硯誕生在唐代初期廣東肇慶(古稱端州)。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或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古人有“呵氣研墨”之說。

  徽墨,即徽州墨,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

  宣紙原產於安徽省宣城涇縣,以府治宣城為名,故稱“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並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寫字則骨神兼備,作畫則神采飛揚,成為最能體現中國藝術風格的書畫紙。

  在中華文明傳承過程中,“文房四寶”為弘揚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民族獨立性立下了不朽功勳,直到今天,依然在履行著神聖的職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