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號》——海蓮·漢芙的精神安放地

你們若恰好路徑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他良多······


《查令十字街84號》——海蓮·漢芙的精神安放地

查令十字街84號


——海蓮·漢芙

(一)

前段時間熱播的《流金歲月》裡,楊祐寧飾演的王永正送給心上人蔣南孫一本書。

這本書就是《查令十字街84號》,王永正的旁白是書中的一段話:

一個城市是某些街道,某些房子,還有某些人的組合,沒了他們,城市便如同湮滅,毫無意義。”

《查令十字街84號》——海蓮·漢芙的精神安放地

查令十字街之於作者海蓮·漢芙就是這樣一種存在。

1949年9月的某一天,窮困潦倒的33歲美國女作家海蓮·漢芙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倫敦舊書店的廣告。

海蓮嗜書如命,卻買不起紐約書店裡的新版書,於是她寫信到這個位於大洋彼岸“查令十字街84號”的馬克恩與科恩書店,希望購買絕版舊書,很快獲得來自店員“FPD”的回信:

對方找到了她想要的書,還細心地隨信附上了英版和美版發票,並把找零附上。

這位“FPD”就是書店經理弗蘭克·德爾。她愛書,而他是個嚴肅但很專業的書商,細心且耐心地為她尋找各種版本的舊書,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他們用書和信,成為了彼此最默契的“精神伴侶”。

《查令十字街84號》——海蓮·漢芙的精神安放地

(二)

這本書只是漢芙與弗蘭克之間簡單的書信往來,一個買書,一個尋書,夾雜著漢芙曾在英國戰後物資匱乏期間,時常寄給書店店員們可飽腹的物資,人世間的真情實意在這家書店瀰漫開來;

真性情的漢芙字裡行間流露著獨特的文學見地。

《查令十字街84號》——海蓮·漢芙的精神安放地

海蓮·漢芙從不買自己沒有讀過的書,她在信中說到

“我從來不買沒讀過的書——否則,不就和買了一件沒試穿過的衣服同樣下場麼?”

“每年一到春天,我就會‘大清倉’,把一些我再也不會重讀的書全丟掉,就像我也會把再也不穿的衣服扔了同樣道理。倒是旁人都會驚訝,依我看,她們愛惜書的方式才奇怪呢,他們買一堆新出版的暢銷書,囫圇吞棗似得看完,我常想:他們也未免讀的太潦草了吧。然後呢,因為他們從不重讀哪些書,不消一年,書裡頭的內容早就被他們拋到九霄雲外!”

不難看出,這個貧窮的女作家對待讀書的看法特立獨行,不做表面功夫,對真正喜歡書籍有著不止讀一遍的尊敬。

這在她每次從弗蘭克那裡尋來好書的驚喜態度可窺一斑。這不禁讓對待書籍囫圇吞棗的我感到赧然。

(三)

徐靜蕾在與黃立行相處幾年後表白到:“我始終有病,你始終有藥”。不管是誰,不管這個人有多強大,我們總還是期冀從別人身上得到精神慰藉。

這種精神聯結的建立,在這本書中,以書信的方式,顯得更為感人和細膩。

一封信的到達,不像微信,手機短信,倏忽之間就能接收到。

它需要有時間的延遲,正是延遲,讓我們的欣喜和期待加倍。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2》中,這本《查令十字街84號》更是成了湯唯飾演的“嬌爺”和吳秀波飾演的“大牛”定情信物。

電影最後,湯唯緩緩地步入查令街84號,“大牛”坐在店裡,良久之後兩人相視一笑,彷佛用電影的方式將海蓮·漢芙沒能實現的夙願達成。

《查令十字街84號》——海蓮·漢芙的精神安放地

然而,事實是,海蓮·漢芙直到弗蘭克不幸早逝也沒能夠踏上這間令他魂牽夢繞的書店。

在弗蘭克去世後一年,漢芙徵得弗蘭克家人的同意將20年來的書信都交給出版商出版,此後的五十年中,人們讀它演它,並親身前往查令十字街朝聖,儘管現實世界中的書店早就蕩然無存,但依舊阻擋不住人們堅定的腳步。

這部薄薄的書信集也從此成為了“愛書人的聖經”。

人們紛紛前來,替她向查令街84號——海蓮·漢芙的精神安放地,獻上一吻,因為這裡早已成為一個精神寄託的化身,承載著無數愛書人的靈魂嚮往。

《查令十字街84號》——海蓮·漢芙的精神安放地

作者:酸菜君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