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汉芙的精神安放地

你们若恰好路径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他良多······


《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汉芙的精神安放地

查令十字街84号


——海莲·汉芙

(一)

前段时间热播的《流金岁月》里,杨祐宁饰演的王永正送给心上人蒋南孙一本书。

这本书就是《查令十字街84号》,王永正的旁白是书中的一段话:

一个城市是某些街道,某些房子,还有某些人的组合,没了他们,城市便如同湮灭,毫无意义。”

《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汉芙的精神安放地

查令十字街之于作者海莲·汉芙就是这样一种存在。

1949年9月的某一天,穷困潦倒的33岁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在报纸上看到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

海莲嗜书如命,却买不起纽约书店里的新版书,于是她写信到这个位于大洋彼岸“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恩与科恩书店,希望购买绝版旧书,很快获得来自店员“FPD”的回信:

对方找到了她想要的书,还细心地随信附上了英版和美版发票,并把找零附上。

这位“FPD”就是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她爱书,而他是个严肃但很专业的书商,细心且耐心地为她寻找各种版本的旧书,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们用书和信,成为了彼此最默契的“精神伴侣”。

《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汉芙的精神安放地

(二)

这本书只是汉芙与弗兰克之间简单的书信往来,一个买书,一个寻书,夹杂着汉芙曾在英国战后物资匮乏期间,时常寄给书店店员们可饱腹的物资,人世间的真情实意在这家书店弥漫开来;

真性情的汉芙字里行间流露着独特的文学见地。

《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汉芙的精神安放地

海莲·汉芙从不买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她在信中说到

“我从来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和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下场么?”

“每年一到春天,我就会‘大清仓’,把一些我再也不会重读的书全丢掉,就像我也会把再也不穿的衣服扔了同样道理。倒是旁人都会惊讶,依我看,她们爱惜书的方式才奇怪呢,他们买一堆新出版的畅销书,囫囵吞枣似得看完,我常想:他们也未免读的太潦草了吧。然后呢,因为他们从不重读哪些书,不消一年,书里头的内容早就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

不难看出,这个贫穷的女作家对待读书的看法特立独行,不做表面功夫,对真正喜欢书籍有着不止读一遍的尊敬。

这在她每次从弗兰克那里寻来好书的惊喜态度可窥一斑。这不禁让对待书籍囫囵吞枣的我感到赧然。

(三)

徐静蕾在与黄立行相处几年后表白到:“我始终有病,你始终有药”。不管是谁,不管这个人有多强大,我们总还是期冀从别人身上得到精神慰藉。

这种精神联结的建立,在这本书中,以书信的方式,显得更为感人和细腻。

一封信的到达,不像微信,手机短信,倏忽之间就能接收到。

它需要有时间的延迟,正是延迟,让我们的欣喜和期待加倍。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2》中,这本《查令十字街84号》更是成了汤唯饰演的“娇爷”和吴秀波饰演的“大牛”定情信物。

电影最后,汤唯缓缓地步入查令街84号,“大牛”坐在店里,良久之后两人相视一笑,彷佛用电影的方式将海莲·汉芙没能实现的夙愿达成。

《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汉芙的精神安放地

然而,事实是,海莲·汉芙直到弗兰克不幸早逝也没能够踏上这间令他魂牵梦绕的书店。

在弗兰克去世后一年,汉芙征得弗兰克家人的同意将20年来的书信都交给出版商出版,此后的五十年中,人们读它演它,并亲身前往查令十字街朝圣,尽管现实世界中的书店早就荡然无存,但依旧阻挡不住人们坚定的脚步。

这部薄薄的书信集也从此成为了“爱书人的圣经”。

人们纷纷前来,替她向查令街84号——海莲·汉芙的精神安放地,献上一吻,因为这里早已成为一个精神寄托的化身,承载着无数爱书人的灵魂向往。

《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汉芙的精神安放地

作者:酸菜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