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 Palazzo Reale

Out of The Blue

從天而降

2020.09.08-2020.10.11

秦風《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從天而降》展覽海報

秦風廳《神殤》展覽現場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綜合廳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展覽評論

Alcantara連續第六年攜全新展覽項目亮相米蘭王宮博物館(Palazzo Reale)。本次展覽與親王公寓(Appartamento dei Principi)中精緻的房間開啟嶄新的對話,將空間轉化為多樣化而又迷人的體驗。為每間房間所創作的裝置藝術在專業性與普遍性之間、文化傳統與藝術作品之間、保留與創新之間追求著一種平衡。

"從天而降: Alcantara的書法之旅",由Dagmar Carnevale Lavezzoli和Katie Hill策劃,反映了Alcantara對於當代藝術研究和新語言的興趣,注重探索藝術、時尚、設計之間的界限和交集。

六位知名的中國藝術家——秦風、曲磊磊、孫遜、毛栗子、張春紅、王璜生,運用Alcantara這種創新材料的特性,從對古代繪畫的創新到現代科技的投影,詮釋了他們詩一般的啟示。每位藝術家對Alcantara材料進行了獨特的處理,以探索其強大的內在表現潛力及其在觸覺、美學和功能上的結合。


此次展覽的"活躍性"主要來源於書法中水墨的流動性,而書法無疑是中國文化最崇高的藝術形式之一。面臨可複製的技術和數字時代,這門古老的藝術依然作為知識載體呈現在人們面前,不斷探討現實的問題,並維持著過去與當今之間的聯繫。由此產生的解讀是流動的、具有適應性的、有實效性的。

實驗、創新、和智能讓Alcantara的藝術作品成為我們展覽項目中最令人期待的篇章之一,它帶來了對歷史藝術領域中不同觀點的反思,並強調了當代藝術與各個創意領域進行交流的迫切需求。


——Domenico Piraina

米蘭王宮展館館長


在米蘭大皇宮博物館(Palazzo Reale),一場由米蘭市與Alcantara合作帶來的當代藝術新旅程正在起航:符號世界的漫遊之旅。古老的中國書法藝術是本次展覽的靈感源泉,在這裡,千年的藝術實踐透過不同的表現形式與現代藝術相遇。

在米蘭藝術周舉辦之際,六位重要的中國藝術家運用不同的語言和代碼,在傳統與創新之間,與書法形式相遇,在米蘭王宮的作品展示空間中進行辯證對比,重新詮釋Alcantara的材質。

展覽邀請參觀者沉浸在為親王公寓(Appartamentodei Principi)專門創作的全新審美體驗中,在這個非常能夠代表米蘭歷史和文化遺產的地方,提供一種現代的願景。


——Filippo Del Corno米蘭市文化局局長


秦風簡介


米蘭大皇宮博物館展訊:從天而降——秦風廳《神殤》


秦風1985年畢業於中國山東工藝美院。曾客教於柏林藝術大學及中央美術學院,九三年籌建北京當代藝術館,現為哈佛大學當代藝術研究員。秦風曾在柏林和歐美獲得多項藝術獎項及國家藝術貢獻獎。作品以"後現代水墨"而著稱,是被博物館及藝術機構收藏作品最多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作為一個橫跨東西方文化的藝術家及學者,秦風的作品詩意般地兼容了西方表現主義哲學的浪漫與中國書寫式的氣韻,通過多媒介研究創作,傳統與現代材媒的研發與應用,使形式語言和表現語言更具東西文化精神品格的兼容。構建並形成個人獨特的語言和風格。他的作品既有東西方傳統文脈的淵博與融合,又呈現出東方哲學式抽象表現。


他曾獲柏林市政府獎、波士頓國際藝文獎、美國邁克道拉斯基金會新世紀獎和 國家美術貢獻獎等若干獎項。曾多次參與佳士得,蘇富比,嘉德,保利等十幾家拍賣行活動。作品被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加州亞太博物館,威尼斯西尼基金會、福特基金會,邁克道拉斯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中國國家博物館,哈佛大學Fogg 美術館,耶魯大學美術館,史密斯學院美術館,美國外交部、意大利外交部、喜馬拉雅美術館,G5會議中心主席廳和中國進口博覽會中心元首廳等數十家博物館、藝術機構及近百個人收藏。


公共藝術北京王府半島酒店正廳、北京當代藝術館廣場、美國德州亞洲藝術博物館廣場、北京四季酒店大堂、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及酒店大廳、K11香港總部大廳及G5主席會客廳、中國進博會會議中心元首廳。


個人展覽

2019 倫敦BlainSouthern 畫廊、德國北方藝術中心特邀展。

2018 斯坦福大學藝術中心"零界"展(加州)

NordArt(德國北方藝術中心)

2017 "邂逅天使·聖凱瑟琳大教堂個展"(漢堡)

G7特邀展(博洛尼亞)

2016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秦風特展"(威尼斯)

亞洲藝術中心(臺北) BEN BROWN FINE ARTS(香港)

2015 瑞士巴塞爾藝術中心(巴塞爾)、紐約大學美術館、

瑞士聖·烏爾班當代藝術博物館(盧塞恩)

2012 上海美術館(上海)

克羅亞洲藝術館(達拉斯)

2011 上海、北京藝博會特邀展(上海、北京)

2008 北京當代藝術館(北京)

2006 佛羅斯特美術館(邁阿密)

2003 紐約亞洲博物館(紐約)

2001 Revolving 博物館(波士頓)

1998 Raab 畫廊(柏林)等三十多次個人展覽

參加展覽及活動

曾參加盧浮宮(巴黎)、大都會博物館(紐約〉、大英博物館(倫敦)、波士頓博物館、威尼斯雙年展、84年全國美展和莫斯科雙年展等數百次聯展。

1985年創辦藍社並策劃兩屆展覽。1991年創建中國職業畫家作品陳列館(北京當代藝術館前身)並策劃十餘次國內外聯展及學術活動、個人專著12本及編著出品二十餘本畫冊獻。


About Aritst Qin Feng

Qin Feng is a leader of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and a forerunn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avant-garde art movement. Qin studied a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where he later moved to Berlin, Germany and then onto the United States. His works experimen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painting and Western abstract expressionist styles, maintaining a link with the traditional while toying with the imported. His use of tea (which represents the East) and coffee (the West) in the backgrounds of his ink paintings emphasize cultural contrasts and his bid to bring the two together.


Qin's upbringing in Xinjiang, located in the extreme northwest of China, profoundly influences his work. Once an intersection for Silk Road trade routes, Xinjiang historically has been a focus for multicultural and multiethnic coexistence. This legacy still continues today, making Xinjiang a unique region boasting various languages including Chinese, Arabic, Uighur and Hindu. Qin's childhood in Xinjiang and later his travels abroad, exposed him to varying cultures and languages resulting in his present fascination with written and spoken word, systems of univers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Selected Public Art Projects

Beijing Wangfu Peninsula Hotel Main Hall; Beijing Contemporary Art Square Sculpture; Texas Art Museum Square Sculpture; Beijing Four Seasons Hotel Lobby; Shanghai Himalaya Art Museum & Hotel Lobby & Presidential Suite; BRICS Presidential Meeting Room; K11 Hong Kong Headquarters Hall


Solo Exhibitions

2019 BlainSouthern Gallery, London NordArt Invitational Exhibition, Germany

2018 Stanford University Art Center 'Zero State' (California)

NordArt (German Northern Art Center)

2017 'Meeting Angels' St. Catherine's Cathedral (Hamburg)

'LONGING' G7 (Bologna Museum)

Pace Gallery (New York)

2016 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

'Qin Feng Special Exhibition' (St. George's Church)

Taipei Asian Art Center (Taipei)

Milton Gallery (London)

2015 Basel Art Center, Switzerland (Basel)

Swiss St. Urba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Lucerne)

2012 Shanghai Art Museum (Shanghai)

Crow Asian Art Museum (Dallas)


2011 Beijing Art Fair Special Exhibition (Beijing)

Shanghai Art Fair Special Exhibition (Shanghai)

Beijing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Frost Gallery (Miami)

2003 Asian Museum, New York (New York)

Revolving Museum (Boston)

1998 Raab Gallery (Berlin)


Selected Institutional Collections

The British Museum,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Boston Museum of Art, California Asia Pacific Museum, Ford Foundation, Mike Dallas Foundation, Rockefeller Foundation,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Fogg Art Museum, Yale University Art Museum, the Smith College Art Gallery, the French National Foundation, Himalayan Art Museum and countless more museums and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almost one hundred personal collection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