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嫡系大将黄杰,两次“不战而溃”,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蒋介石当过黄埔军校的校长,他把黄埔系视为自己的嫡系。对自己的嫡系,蒋介石有时候能容忍他们犯错误,比如在黄埔一期中,有一位学生被称为逃跑将军,曾经数次犯错却依然被蒋介石重用,他就是黄埔一期的黄杰。

黄杰之所以被称为逃跑将军是因为他的军旅生涯有两次可耻的失败经历。作为军人,黄杰的这两次失败经历都是不战而溃,可以说这两次失败经历把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蒋介石的嫡系大将黄杰,两次“不战而溃”,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黄杰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之后,如同大部分黄埔学生一样,黄杰也参加了黄埔军组织的东征与北伐。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杰加入了抗日战场,淞沪会战后,黄杰已经是第八军军长了,俨然是黄埔系崛起的大将。

1938年,黄杰迎来了军旅生涯中的军事之殇。台儿庄大捷后,蒋介石计划发动徐州会战,与日本人决战,不过最终时刻蒋介石及时识破了日本人的圈套。此时,土肥原贤二的十四师团两万余人却孤军深入追击国军,蒋介石想趁机歼灭土肥原贤二的十四师团,因此发动了兰封会战。

蒋介石的嫡系大将黄杰,两次“不战而溃”,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当时蒋介石投入12万兵力,之后追加到15万,而土肥原贤二仅仅有两万兵力。程潜甚至说过:“就是吃也能吃掉土肥原贤二的十四师团”。不过,在兰封会战中,蒋介石的嫡系大将黄杰与桂永清却临阵脱逃,导致围歼土肥原贤二的计划功亏一篑。土肥原贤二趁机突围,并且攻打到郑州,导致蒋介石不得不挖开花园口大堤阻拦日本人。

可以说兰封会战的失败一大半责任都在黄杰与桂永清身上,尤其是黄杰临阵脱逃的理由更奇葩,他居然因为电台损毁,联系不到其他兵团而私自撤退。战后,黄杰被蒋介石撤职查办。临阵脱逃是军人的耻辱,黄杰作为高级军官,这次不战而溃更是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蒋介石的嫡系大将黄杰,两次“不战而溃”,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黄杰第二次不战而溃是面对越南的法军。1949年,随着国民党部队在大陆节节败退,蒋介石自知大势已去,早早逃到台湾。而作为蒋介石嫡系大将的黄杰则率领第一兵团前往西南,幻想把西南作为内战的根据地。驻守在西南的“云南王”卢汉趁机通电起义,黄杰走投无路,只能把第一兵团带到越南,并想从越南借道返回台湾。

蒋介石的嫡系大将黄杰,两次“不战而溃”,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黄杰到越南之后却被驻守在越南的法国军队缴械。当时黄杰带着3万多国军,而法军仅100多人。也就是说,黄杰指挥3万多国军面对100多名法军又一次不战而溃,这也让黄杰又一次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关于黄杰被法军缴械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法国人看黄杰人多势众,想出一条诡计,假装同意黄杰借道返回台湾,只不过黄杰必须先放下武器才能经由越南回到台湾。黄杰选择相信法国人,命令士兵放下武器,但是法国人却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把3万多国军关进了集中营。1951年,国军以绝食的方式集体抗议,要求法国尽快把他们送回台湾。最终,在国际压力下,黄杰率领3万国军顺利返回台湾。

蒋介石的嫡系大将黄杰,两次“不战而溃”,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黄杰返回台湾后不仅没有被蒋介石惩罚,反而被誉为“海上苏武”,成为官方宣传的正面典型。究其原因,应该是黄杰在危难时刻没有背叛蒋介石,回到台湾后的黄杰也因此深得蒋介石信任,并继续被蒋介石重用。

在台湾,黄杰先后担任“陆军总司令”以及“台湾总统府参军长”、“国防部长”等职务,并且还被蒋介石晋升为一级上将。晚年的黄杰曾担任过“台湾省主席”与“总统府”战略顾问,此时他主要致力于改善民生。1996年黄杰去世,终年93岁,是黄埔系中为数不多的长寿将军。

参考资料: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胡必林、《黄埔军校名将传》王永均


分享到:


相關文章: